常见的几个大数据名词:OLAP、OLTP、BI到底代表着什么?
OLAP:
聯機分析處理OLAP是一種軟件技術,它使分析人員能夠迅速、一致、交互地從各個方面觀察信息,以達到深入理解數據的目的。它具有FASMI(Fast Analysis of Shared Multidimensional Information),即共享多維信息的快速分析的特征。其中F是快速性(Fast),指系統能在數秒內對用戶的多數分析要求做出反應;A是可分析性(Analysis),指用戶無需編程就可以定義新的專門計算,將其作為分析的一部 分,并以用戶所希望的方式給出報告;M是多維性(Multi—dimensional),指提供對數據分析的多維視圖和分析;I是信息性(Information),指能及時獲得信息,并且管理大容量信息。
OLTP:
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聯機事務處理過程(OLTP),也稱為面向交易的處理過程,其基本特征是前臺接收的用戶數據可以立即傳送到計算中心進行處理,并在很短的時間內給出處理結果,是對用戶操作快速響應的方式之一。
聯機事務處理系統是一種以事務元作為數據處理的單位、人機交互的計算機應用系統。它能對數據進行即時更新或其他操作,系統內的數據總是保持在最新狀態。用戶可將一組保持數據一致性的操作序列指定為一個事務元,通過終端、個人計算機或其他設備輸入事務元,經系統處理后返回結果,應用于飛機訂票、銀行出納、股票交易、超市銷售、飯店前后管理等。
這樣做的最大優點是可以即時地處理輸入的數據,及時地回答。也稱為實時系統(Real time System)。衡量聯機事務處理結果的一個重要指標是系統性能,具體體現為實時請求-響應時間(Response Time),即用戶在終端上輸入數據之后,到計算機對這個請求給出答復所需要的時間。OLTP是由前臺、應用、數據庫共同完成的,處理快慢以及處理程度取決于數據庫引擎、服務器、應用引擎。
OLTP數據庫旨在使事務應用程序僅寫入所需的數據,以便盡快處理單個事務。
BI:
商業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簡稱:BI),又稱商業智慧或商務智能,指用現代數據倉庫技術、線上分析處理技術、數據挖掘和數據展現技術進行數據分析以實現商業價值。
商業智能的概念在1996年最早由加特納集團(Gartner Group)提出,加特納集團將商業智能定義為:商業智能描述了一系列的概念和方法,通過應用基于事實的支持系統來輔助商業決策的制定。商業智能技術提供使企業迅速分析數據的技術和方法,包括收集、管理和分析數據,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用的信息,然后分發到企業各處。
小結:
我們往往將OLAP和OLTP之間作比較,在當今的數據處理大致可以分成兩大類:聯機事務處理OLTP(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聯機分析處理OLAP(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OLTP作為(聯機事務處理過程)是傳統的關系型數據庫的主要應用,主要是基本的、日常的事務處理,例如銀行交易。OLAP作為(聯機分析處理軟件技術)是數據倉庫系統的主要應用,支持復雜的分析操作,側重決策支持,并且提供直觀易懂的查詢結果。
至于BI(商業智能),我們往往將其作為一個工具,是用來處理企業中現有數據,并將其轉換成知識、分析和結論,輔助業務或者決策者做出正確且明智的決定。是幫助企業更好地利用數據提高決策質量的技術,包含了從數據倉庫到分析型系統等。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常见的几个大数据名词:OLAP、OLTP、BI到底代表着什么?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ETL数据处理后的业务分析(一)
- 下一篇: 初探Apache Kylin【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