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盘与文件系统管理( 认识磁盘,了解磁盘,文件系统的建立与自动挂载)
文章目錄
- 磁盤與文件系統管理
- 磁盤結構及分區表示
- 硬盤的結構
- 硬盤的接口
- 磁盤分區表示
- MBR介紹
- fdisk 命令–查看或管理磁盤分區
- mkswap命令
- 磁盤分區的表示
- linux系統文件類型
- EXT4文件系統
- SWAP交換文件系統
- XFS文件系統
- 管理磁盤及分區
- fdisk命令--檢測并確認新磁盤
- 創建文件系統
- mkfs命令
- 創建FAT32文件系統
- mount命令–掛載文件系統
- umount命令–卸載文件系統
- 設置文件系統的自動掛載
- 查看磁盤使用情況
磁盤與文件系統管理
磁盤結構及分區表示
硬盤的結構
1:數據結構:
扇區:磁盤上每個磁盤被劃分成若干個弧段
磁道:當磁盤旋轉時,磁頭在磁盤表面劃出圓形軌跡
柱面:在多個盤面構造中,由不同盤面,但出于同一個半徑圓的多個磁道組成的圓柱面
2:物理結構
盤面:硬盤有多個盤面,每盤面2面
磁頭:每一個磁頭
儲存容量
硬盤存儲容量=磁頭數 x 磁道(柱面)數 x 每道扇區數 x 每扇區字節數
可以用柱面/磁頭/扇區來確定唯一定位磁盤上每一個區域
用fdisk -l查看分區信息
[root@localhost ~]# fdisk -l磁盤 /dev/sda:322.1 GB, 322122547200 字節,629145600 個扇區 Units = 扇區 of 1 * 512 = 512 bytes 扇區大小(邏輯/物理):512 字節 / 512 字節 I/O 大小(最小/最佳):512 字節 / 512 字節 磁盤標簽類型:dos 磁盤標識符:0x0000b9fb設備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a1 * 2048 2099199 1048576 83 Linux /dev/sda2 2099200 629145599 313523200 8e Linux LVM磁盤 /dev/sdb:1073 MB, 1073741824 字節,2097152 個扇區 Units = 扇區 of 1 * 512 = 512 bytes 扇區大小(邏輯/物理):512 字節 / 512 字節 I/O 大小(最小/最佳):512 字節 / 512 字節磁盤 /dev/sdc:1073 MB, 1073741824 字節,2097152 個扇區 Units = 扇區 of 1 * 512 = 512 bytes 扇區大小(邏輯/物理):512 字節 / 512 字節 I/O 大小(最小/最佳):512 字節 / 512 字節磁盤 /dev/sdd:1073 MB, 1073741824 字節,2097152 個扇區 Units = 扇區 of 1 * 512 = 512 bytes 扇區大小(邏輯/物理):512 字節 / 512 字節 I/O 大小(最小/最佳):512 字節 / 512 字節硬盤的接口
接口不同大致分為
ATA:并口數據鏈接主板與硬盤,抗干擾性差,占內存大
SATA(串口):全稱是Serial ATA,抗干擾性強,支持熱插熱拔等功能,速度快,糾錯能力強。
SCSI:(小型機系統接口),SCSI硬盤廣為工作站級個人電腦以及服務器所使用的,資料傳輸時CPU占用率較低,轉速快,支持熱插熱拔等
SAS:是新一代的SCSI技術,和SATA硬盤相同,都是采取序列式技術以獲得更高的傳輸速度,可達到6Gb/s。
磁盤分區表示
MBR介紹
MBR是主導記錄,位于硬盤第一個物理扇區處,MBR中包含硬盤主導程序和磁盤分區。分區有4個記錄分區,每個分區16個字節
fdisk 命令–查看或管理磁盤分區
fdisk -l [磁盤設備] 或 fdisk [磁盤設備] 查看時,帶有“*”標識的是引導分區fdisk /dev/sdb 進入交互式的分區管理界面 常用指令 p 列出硬盤中的分區情況,信息顯示的格式與執行"fdisk -l"命令相同 n 創建新分區 d 刪除分區 t 變更分區類型,轉換格式 w 保持配置 q 退出 l 查看分區對應的系統ID號mkswap命令
在Linux系統中,Swap分區的作用類似于Windows系統中的“虛擬內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物理內存不足的情況。在當前Linux主機運行的服務較多,需要更多的交換空間支撐應用時,可以為其增加新的交換分區。
命令使用的格式 mkswap 分區設備 cat /proc/meminfo | grep "SwapTotal" ' //查看總交換空間大小' swapon /dev/sdb1 '//開啟交換分區/dev/sdb1' swapoff /dev/sdb1 ' //關閉交換分區/dev/sdb1' [root@hostname ~]# cat /proc/meminfo | grep "SwapTotal" '//查看總交換空間的大小' SwapTotal: 4194300 kB '//原本是4G多' [root@hostname ~]# swapon /dev/sdb3 '//開啟交換分區/dev/sdb3' [root@hostname ~]# cat /proc/meminfo | grep "SwapTotal" '//再次查看總交換空間的大小' SwapTotal: 28164792 kB '//現在變成了28G' [root@hostname ~]# swapoff /dev/sdb3 '//關閉交換分區 /dev/sdb3' [root@hostname ~]# cat /proc/meminfo | grep "SwapTotal" '//再次查看總交換空間大小' SwapTotal: 6194300 kB '//交換空間變成了原來的6G多' ———————————————— 版權聲明:本文為CSDN博主「深海有座未亡的城!」的原創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權協議,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及本聲明。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CN_TangZheng/article/details/102866952磁盤分區的表示
常見的硬盤可以劃分為主分區,擴展分區和邏輯分區,通常情況下主分區只有四個,而擴展分區可以看成是一個特殊的主分區類型,在擴展分區中可以建立邏輯分區。
Linux中將硬盤,分區等設備均表示不同文件
硬盤:對于IDE接口的硬盤設備,表示為“hdX”形式的文件名。而對于SCSI接口的硬盤設備,則表示為“sdX”形式的文件名。其中"X"可以為a,b,c,d等字母序號。例如:將系統中的第一個IDE設備(硬盤)表示為“hda”,將第二個SCSI設備表示為“sdb”
分區:表示分區時,以硬盤設備的文件名作為基礎,然后在后面添加該分區(主分區,擴展分區,邏輯分區)對應的數字序號即可。例如:第一個IDE硬盤中的第一個分區表示為"hda1",第二個分區表示為"hda2"。第二個SCSI硬盤中的第三個分區表示為"sdb3",第五個分區表示為"sdb5"
linux系統文件類型
文件系統(File System)類型決定了向分區中存放,讀取文件數據的方式和效率,在對分區進行格式化的時候需要選擇所用的文件系統類型
EXT4文件系統
存放文件和目錄數據的分區
典型的日志文件
SWAP交換文件系統
Linux系統建立交換分區
交互分區相當于虛擬內存
一般建議將交換分區的大小設置為物理內存的1.5-2倍。
XFS文件系統
一種高性能的日志文件
特別擅長處理大文件,支持上百萬T字節
管理磁盤及分區
在Linux服務器中,當現有硬盤的分區規劃不能滿足要求(例如,根分區的剩余空間過少,無法繼續安裝新的系統程序)時,就需要對硬盤中的分區進行重新規劃和調整,有時候還需要添加新的硬盤設備來擴展存儲空間
fdisk命令–檢測并確認新磁盤
fdisk -l [磁盤設備]fdisk /dev/sdb 進入交互式的分區管理界面常用指令 p 列出硬盤中的分區情況,信息顯示的格式 與執行"fdisk -l"命令相同 n 創建新分區 d 刪除分區 t 變更分區類型,轉換格式 w 保持配置 q 退出 l 查看分區對應的系統ID號創建文件系統
創建文件系統的過程也是格式化分區的過程,在Linux系統中使用mkfs(Make Filesystem,創建文件系統)命令格式可以格式化XFS , EXT4 ,FAT等不同類型的分區,而使用mkswap命令可以格式化Swap交換分區。
mkfs命令
實際上 mkfs命令是一個前端工具,可以自動加載不同的程序來創建各種類型的分區,而后端包括有多個與mkfs命令相關的工具程序,這些程序位于/sbin/目錄中。
[root@localhost ~]# ls /sbin/mkfs* /sbin/mkfs /sbin/mkfs.btrfs /sbin/mkfs.cramfs /sbin/mkfs.ext2 /sbin/mkfs.ext3 /sbin/mkfs.ext4 /sbin/mkfs.minix /sbin/mkfs.xfs創建EXT4文件系統
創建EXT4文件系統時,結合"-t ext4"選項指定類型,并指定要被格式化的分區設備即可 [root@localhost ~]# mkfs -t ext4 /dev/sdb創建FAT32文件系統
將分區 /dev/sdb6 格式化為FAT32文件系統(先通過fdisk工具添加/dev/sdb7分區,并且將ID號設為6) [root@hostname ~]# mkfs -t vfat -F 32 /dev/sdb7 或者 [root@hostname ~]# mkfs.vfat -F 32 /dev/sdb7 兩個命令是一個意思mount命令–掛載文件系統
mount [ -t文件系統類型] 內存設備掛載點
mount 顯示當前系統中已掛載的各個分區(文件系統)的相關信息,最近掛載的文件信息將顯示在最后面 mount [-t 文件系統類型] 存儲設備 掛載點目錄 mount -o loop ISO鏡像文件 掛載點目錄 mount -a 將現在所有能掛載的都掛載 將光盤設備掛載到/media/cdrom目錄 [root@hostname ~]#mount /dev/cdrom /media/cdromumount命令–卸載文件系統
例如:通過umount命令卸載之前掛載的Linux分區,光盤設備 [root@hostname ~]#umount /ccc 通過掛載點目錄卸載對應的分區' [root@hostname ~]#umount /dev/cdrom 通過設備文件卸載光盤'設置文件系統的自動掛載
系統中的/etc/fstab文件可以視為mount命令的配置文件,其中存儲了文件系統的靜態掛載數據,Linux系統在每次開機時,會自動讀取這個文件的內容,自動掛載所指定的文件系統。
默認的fstab文件中包括了根分區,/boot分區,交換分區及proc,tmpfs等偽文件系統的掛載配置。
第一字段:設備或設備卷標明 第二字段:文件掛載點 第三字段:文件類型 第四字段:掛載參數defaults 第五字段:是否要dump備份 第六字段:進行磁盤查詢順序查看磁盤使用情況
df -hT
[root@localhost ~]# df -hT 文件系統 類型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掛載點 /dev/mapper/centos-root xfs 50G 1.1G 49G 3% / devtmpfs devtmpfs 1.9G 0 1.9G 0% /dev tmpfs tmpfs 1.9G 0 1.9G 0% /dev/shm tmpfs tmpfs 1.9G 12M 1.9G 1% /run tmpfs tmpfs 1.9G 0 1.9G 0% /sys/fs/cgroup /dev/sda1 xfs 1014M 146M 869M 15% /boot /dev/mapper/centos-home xfs 245G 33M 245G 1% /home tmpfs tmpfs 378M 0 378M 0% /run/user/0 tmpfs tmpfs 378M 0 378M 0% /run/user/1001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磁盘与文件系统管理( 认识磁盘,了解磁盘,文件系统的建立与自动挂载)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英特尔傲腾内存:校长亲身体验,教学效率翻
- 下一篇: 超频不只是提速,还有这些隐患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