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ia相合约束怎么反向_人是怎么不知不觉废掉的?进来,帮你
《好萊塢往事》劇照
writer?|?柴桑
Date?|?2020. 3. 29
Weather?|?Sunny
你好啊,我是柴桑~
最近看見了個新詞——「積極廢人」。
這個詞就很靈性hhh,在心態上積極,在行動上廢人,晚上想好千條路,白天起來走原路。這種不斷給自己希望,卻又一次次讓自己失望的感覺,我曾經都非常非常明白。
三年前,我剛進大學,每天晚上校門口的燒烤攤都有我和我沙雕朋友的身影,現在回想起來還覺得很好笑:我們總愛在晚上擼串的時候談生涯規劃,人生格局,都是看過幾本書的人,扯起犢子來頭頭是道。但第二天早上醒來,睡過第一節課,又會心照不宣的避開昨晚討論的一切藍圖,冥思苦想的只有“中午吃啥?”這種積極廢人的狀態我持續了兩年,很難說我到底是什么時候清醒過來的,可能是我第一次掛科時,可能是我錯過了喜歡的工作時。
后來我因為某些過于優秀的不可抗力(不要臉),成為了今天的斜杠自媒體作家,大學畢業存款15w(還寫過一篇2w字的復盤哈哈)。
如果你跟之前的我一樣,學5分鐘玩半小時,行動力低下,注意力分散,空有上進心卻難以落地,那么建議你花10分鐘,好好看完這篇文章,相信可以改變你的現狀。
說起來,你知道為什么現在這種“積極廢人”的心態會成為常態嗎?(別不信,據我觀察,許許多多大學生都是這種狀態)
我反思總結了很久,發現了這幾個原因:
01
最小阻力陷阱
為了說這個,逼我把我最頭疼的物理名詞都搬過來了哈哈——「最小阻力路徑」
它是說所有物體,都是沿著阻力最小的道路運行的。
包括人的本能,也總是會選擇那個具有“最小阻力”的路徑去做。
比如,讀羅素的《西方哲學史》很燒腦,但讀《霸道總裁愛上我》網絡小說就容易得多了,我周末躺在家一天就能讀完兩本。
思考明天怎么安排學習計劃很頭疼,但思考晚上吃什么就容易得多了。哎當代大學生,真的寧愿想一下午晚上吃啥都不愿意想想后天的考試怎么復習。
這就是“最小阻力路徑”,它讓我們習慣于去選擇那些更容易,阻力更小的事情去想,去做。
而現在的大數據社會,有許許多多的東西可以給我們想……
想好了晚上吃啥,也還能想想吃完去哪蹦迪,想好了去哪蹦迪,又能想想明星八卦,想好了八卦,還能想想最新的綜藝,想好了綜藝,又還能想……反正就是輪不到想怎么學習。
所以每次我爸吐槽我沒他年輕時勤奮時,我都很不滿:“啊那是因為你年輕時除了干活都沒什么能想的啊!”
開個玩笑哈哈,但這樣真的很危險,長期只想這些膚淺的事,我們就會逐漸喪失深度思考的能力。
而克服的方法,我發現真的特別簡單!可能前期會讓你有點不適應,但我保證它特別管用,而且作用巨大。
現在我告訴了你「最小阻力」的原理,所以你一定能意識到:“原來這是我的本能反應,我總會選擇最容易的事情去做”。此時,你就已經走出了第一步。
那么你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在有這種認知之后,刻意選擇阻力較大的那個路徑。
也就是說,當你意識到根據「最小阻力」的法則,你現在想看一本網絡小說的時候,那你就偏偏反其道而行之,選一本需要深入閱讀和思考的書,比如《白鹿原》來看。
當你意識到根據「最小阻力」的法則,你現在去想晚上吃什么的時候,那你偏偏要去想想明天的學習計劃并列出優先級,等思考完這個問題后,再去想晚上吃什么。
聽上去真的有點反人性啊,但是相信我,你一定要試試,不要害怕。
我前一個星期也不太適應,但等我習慣了這樣反向思考后,我解決問題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生活中很多困擾都消失了,別人都在deadline前一天救火時,我反而可以做一些快樂的事。
包括現在,我也一直有“延遲滿足”的好習慣。
好啦,下面我還要說一個最最重要的點,很多人會淪為“積極廢人”,都是中了下面這個招。
02
無本之木
哈哈這個點其實我在之前的文章提到過一次,但是太重要了所以這里一定要再提一遍~(什么?你還沒看過?說,有沒有把拾柴院星標!)
講真,沒有人喜歡立了flag后被打臉的感覺,很多人放棄自己的計劃,其實都是不知不覺的。因為……
「忘記了」。
我之前在每天晚上睡前都會給第二天的自己立很多flag,什么明天要寫一篇文章啊,學兩個小時的python啊,早起晨跑啊……
結果第二天我直接睡到十一點,起來玩會手機,吃個午飯,刷會劇,回回微信又該吃晚飯了,吃完洗了個澡打會游戲又十點了,直到睡前安詳的閉上眼,才似曾相識這個場景:
臥槽,我是不是今天又沒學習?
不是我懶也不是沒動力,是我真忘了……你懂我的意思吧?
而且據我觀察,還真不是我一個人這樣。大家心照不宣的都特別健忘。
無本之木的意思,就是指沒有根的樹。如果我們給自己設立的目標都扎根不穩,那肯定是沒辦法在行動上開花結果的了。
但很奇怪啊,為什么我們對計劃會這么容易忘呢?
其實是因為很多人的誤區,都是喜歡用時間來建立習慣。比如「我今天要背100個單詞」「我今晚上要讀50頁書」……
但是,用時間建立習慣,有一個很大的誤區就是——沒有參照物提醒。
你想想,這個計劃并沒有和我當前的任何生活場景掛鉤啊,雖然我計劃過了,但如果我不做也沒有影響我今天的生活啊,和我平時該干嘛干嘛也沒什么關系?
因為時間是一個平常人不會去注意的東西,所以,用時間來做計劃,就很難成為一個能讓人想起來,并去行動的線索。
除非每隔一分鐘就碎碎念一次“我今天要背單詞我今晚上要讀書……”,不然很容易就會把這事忘掉了。
雖然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也很簡單,你可以——
1、把第二天要做的事記在便簽里,再設置個定時提醒。
2、寫在便利貼上直接貼在床頭,第二天一睜眼就能看見。
嘛,不過想起來是一回事,啥時候去做又是一回事了……
所以這里再教給大家一個更加好用,更加能夠激發你馬上去行動的方法——
以50%舊換50%新。
這個方法的意思是:把一半的新計劃,放在一半的舊動作后面。
我自己做的圖,夸我
我切身體會,新的計劃很難融入舊的生活,所以我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把新計劃放在舊動作后面,慢慢讓自己把他倆給聯系起來。
我們沒辦法和陌生人一下子做朋友,但如果是你的老朋友帶來的新朋友,雖然一開始還有點別扭,但還是可以慢慢成為朋友的。
教你一個萬能句式:「我一……就……」——“我一經歷A事,就去做B事。”
比如:「我早上一醒來,就摸過床頭的書看十頁」「我一打開微博,就去學習半小時」。
相比起「我今天要背30個單詞」,「我一刷朋友圈,就先摸過單詞本背30個單詞」就會讓人容易行動得多。
因為“背單詞”這個新動作,和“刷朋友圈”的舊動作產生聯系了。
這個行為的意義,在于將新動作和舊動作進行掛鉤,不斷加深自己去做這件事的動機和印象。
給你分享幾個我的以舊換新句式:
我早上一睜開眼睛(舊),就摸過床頭的單詞本背30個單詞(新)。我一開始刷微博(舊),就關掉手機去寫完今天的文章,寫完再刷(新)。我晚上一躺在床上(舊),就在腦子里先復盤一遍我今天有進步的事(新)真的巨好用,但前期一定要先多暗示自己幾次,可以借助便利貼、備忘錄、鬧鐘等工具提醒自己,等過幾天養成習慣后,就可以靠條件反射來約束自己去行動啦。
03
做明日預設我自己做的圖,夸我
很多人浪費掉的時間,都是在反復糾結在接下來該做什么的事情上揮霍掉的。
我以前經常糾結一個小時去想等會該干嘛,然后實際做那件事就用了20分鐘……
所以我們可以運用「明日預設」的方法,你可以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就在腦子里先想一遍明天的學習計劃。比如:
“明天早上八點起床后,先練十五分鐘的瑜伽,再看十分鐘的書,把今天上課的課后作業完成。”這叫做「預設動作」,即提前在大腦中埋下一顆「預約學習的種子」,等到這個預設的條件達成時,就會自動觸發你的下一個動機。
于是,當你第二天“八點起床”的這個動作發生之后,你自然就會準備去做“先練十五分鐘的瑜伽”,做好瑜伽后,又會自動觸發“再看十分鐘的書”如此你根本不需要再重新調用認知資源,重新想下一件事該去干啥,因為你已經提前決定好了!
而我親身體會,這個預設動作在睡前做效果最好,一個原因是你可以回顧一天,做個總結:
我今天的學習效率怎么樣?我做事節奏是什么樣的?我又浪費了多少時間?
這樣就方便你在第二天的安排中,改進優化。
另一個原因是,人的自我暗示作用是非常強大的,而這個預設時間埋得越久,暗示性就越強,頭一天就已經想好的事情,往往第二天就會非常自然的去做了。
04
啊對了,另外積極廢人還有一個成因,就是喜歡在行動之前過多的表達。
也就是在做之前就喜歡把自己的計劃告訴別人,試圖通過立flag從別人那得到“哇,好厲害”的反應,再用這種快感,彌補自己其實懶得去做的真實想法……
所以如果心中有了什么計劃,真的不要輕易告訴別人哈哈,因為當你從別人那提前預支了認可和夸獎后,真正能去做的動力就很弱了。(悶聲干大事是真的!)
寫到這里,也希望你明白,我們現在已經不是童年那個時間的富翁了,不再做什么都可以等,都可以拖,仿佛時間一直都使不盡。
所以我希望你,從現在起就開始做,一點點做,從最差的開始做,把時間用在瑣碎的進步上,而不是一直都在嘗試開始。
我和你共勉呀~
ps:你有某種突然感覺不想努力了的瞬間呢?歡迎留言告訴我哦~這次還是老規矩,柴桑會從留言區選出一個認真留言的小伙伴,加ta微信給他發一個紅包獎勵~上次留言的紅包已經送達啦~來自柴桑的無腦推薦閱讀~新 媒 體 之 我 的 老 師別鬧了,人生哪有什么必做的100件事B站真特么是個好地方!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catia相合约束怎么反向_人是怎么不知不觉废掉的?进来,帮你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seo建设者_SEO建设者,有哪些说不出
- 下一篇: word无法打开请去应用商店_word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