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理中液_功效作用注意事项用药禁忌用法用量
概述
藥物成分
附子(制)、黨參、炒白術、干姜、甘草。
性狀特征
附子理中液為紅棕色的澄清液體;味辛、苦。
制劑規(guī)格
口服液,每瓶裝120克。
功效作用
用途
溫中健脾。
可緩解脘腹冷痛、喜溫喜按、嘔吐泄瀉、經行腹痛、手足不溫、大便溏薄、少腹拘急等癥狀。
治療病證
用于治療由脾胃虛寒,中陽不足所造成的胃痛,緩解胃脘隱痛、綿綿不休、空腹痛甚、得食痛減、喜溫喜按、泛吐清水、食少納呆、神疲倦怠、四肢不溫、大便稀溏等癥狀。
用于治療由脾胃虛寒,中陽不足等造成的腹痛,緩解腹痛綿綿、時作時止、喜溫喜按、饑餓勞累后加重、得食休息后痛減、形寒肢冷、神疲乏力、氣短懶言、面色無華、大便溏薄等癥狀。
用于治療由中焦虛寒所造成的嘔吐,緩解飲食稍多即嘔吐、時作時止、食入難化、胸脘痞悶、不思飲食、面色?白、倦怠乏力、四肢不溫、大便稀溏等癥狀。
用于治療由脾胃虛寒,中陽不足所造成的泄瀉;緩解大便時溏時瀉、反復發(fā)作、飲食不吸收、脘腹脹悶不舒、食欲減少、四肢欠溫、肢倦乏力等癥狀。
用于治療由陽虛寒凝所造成的痛經,緩解經前或經期腹部冷痛、手足寒冷、大便溏薄等癥狀。
用于治療由下焦陽虛,寒濕下注所造成的疝氣,緩解寒濕疝氣、下腹部有牽拉感、時或脹痛、四肢欠溫、大便溏薄等癥狀。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腸炎、功能性嘔吐、腹股溝斜疝如果出現(xiàn)上述癥狀,也可以服用附子理中液。
用法用量
如何用藥
服用時間:最好在飯后服用。
服用方法:口服。按照說明書,溫開水送服。
服用劑量:一次5毫升,一日2次。
溫馨提示:
兒童一定要在成年人的監(jiān)護下服用。
如有醫(yī)囑,請按醫(yī)生要求的劑量服用。
用藥禁忌
用藥須知
附子理中液為“雙跨”類藥物,既是處方藥又是非處方藥。
對藥物成分過敏者禁止服用。
如正在使用其他藥物,使用本品前請先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感冒者、月經過多者禁止服用。
急性腸胃炎,泄瀉兼有大便不暢,肛門灼熱者,不宜使用。
高血壓、心臟病、腎病、咳喘、水腫患者或正在接受其他藥物治療者應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
過敏體質者謹慎服用。
孕婦禁用。
兒童、哺乳期婦女應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
注意事項
不良反應
服用附子理中液,偶爾會引起輕微血管疼痛、藥物熱、血管神經性水腫、蕁麻疹、黃疸、靜脈炎、血管疼痛、血壓升高、房顫、短暫心跳過速等不良反應,一般停藥或對癥治療均可恢復。如果癥狀嚴重,或者停藥后癥狀沒有好轉,一定要及時前往醫(yī)院就診。
其他不良反應目前尚不清楚。
用藥注意
應該避免抽煙喝酒,避免使用生冷、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以防影響藥物吸收,降低藥效。服藥期間宜食易消化食物。
目前不清楚哪些藥物會與附子理中液相互作用,如果同時服用其他藥物,請務必咨詢醫(yī)生,以防藥物之間發(fā)生相互作用,影響藥效。
附子理中液中含有附子,服藥后如出現(xiàn)血壓增高、頭痛、心悸等癥狀,應立即停藥,前往醫(yī)院就診。
慢性腸胃炎、泄瀉患者服用本藥3天后,若癥狀沒有改善,應及時前往醫(yī)院進一步診治。
服用附子理中液2周后,如果癥狀沒有改善,或癥狀加重,或出現(xiàn)新的癥狀者,應立即停藥并去醫(y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用藥期間感冒的患者,不宜繼續(xù)使用本藥。
溫馨提示:
使用中成藥時,首先需要請中醫(yī)進行辨證,做到合理應用。
不要自行根據(jù)癥狀盲目加量、減量使用,也不可在沒有醫(yī)囑的情況下長期使用。
發(fā)生不良反應時請停藥,并及時去醫(yī)院就診,以確定是否繼續(xù)用藥,還是調換藥物。
不要相信非法中醫(yī)診所。
不要聽信廣告宣傳使用中成藥。
不要隨意把自己所用中成藥推薦給他人使用。
藥物應放置在兒童接觸不到的地方。
密封保存。
如果希望了解最新的中藥知識,請咨詢相關醫(yī)藥專業(yè)人員。
參考文獻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5.
[2]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成方制劑卷.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8.
[3]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中藥卷.2005年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附子理中液_功效作用注意事项用药禁忌用法用量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妇宝颗粒_功效作用注意事项用药禁忌用法用
 - 下一篇: 附子理中片_功效作用注意事项用药禁忌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