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再爆核鱼雷,掀起500米高辐射巨浪:我国为什么不研发?
朝鮮再爆核魚雷,掀起500米高巨浪
據朝中社1月19日援引朝鮮國防省發言人報道,朝鮮在東部海域進行“海嘯-523”水下核武器系統實驗。實驗目的,是為了應對1月15日,美日韓在濟州島周邊開展的聯合演習。
朝鮮海嘯-523,是一款能搭載微型核彈頭的無人潛航器(UUV),當然也可以說是核魚雷。
首先,要明確一點,一款武器,由武器平臺載具和打擊系統兩部分組成。朝鮮這次進行的,是對水下核武器的平臺載具實驗,不是對核彈頭打擊系統的實驗。
歷史上,蘇聯是最早涉足無人潛航器的國家。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國力大受影響,也越來越重視無人潛航器在內的不對稱武器研發。
俄羅斯常規武器與美國有較大差距,基于此,研發的絕大部分武器都是為了突破美國反導系統。
現在的俄羅斯,除了原有的三位一體戰略核威懾力量,比如“薩爾馬特”導彈、“白楊”陸基洲際導彈、”北風之神”核潛艇等戰略核武器外。還列裝了包括,大鍵琴-1R/2R、朱諾、護身符、馬爾林-350、替代等17種在內的無人潛航器/魚雷。目前,俄羅斯有全世界最強的戰略級核動力魚雷,名為“波塞冬”。
波塞冬,名字取自古希臘神話,意思是海神。這款魚雷航行深度為50到100米左右,最深可達1000米,有效航程為5200海里(10000公里),航行速度接近60節。波塞冬彈頭直徑1.5米,長4米,可攜帶爆炸當量為2兆噸的核彈頭。
我們再來說說朝鮮這款名為,“海嘯-523”的核魚雷。
2012年,金正恩上臺后,朝鮮開始發展核魚雷。截止目前,已經進行了50多次實驗,其中金正恩親自指導達29次。這個頻率已經和親臨洲際導彈差不多,能體現出“海嘯”核魚雷的在朝鮮戰略核武器的地位。
據公開資料,這款魚雷長16米,直徑1.6米。不過,朝鮮小型核動力裝置不行,海嘯使用是柴電動力,而不是像俄羅斯一樣的核動力。
2023年3月,海嘯進行59小時的水下80到150米的深度潛航。4月,海嘯-2又進行71小時,1000公里潛航,兩次都成功爆炸。朝方稱:海嘯核魚雷已形成戰斗力,可以在任何海岸,港口投入作戰。直到今年1月19日,海嘯-523再次露面。據朝鮮國防省發言人,海嘯核魚雷目前已經發展至第5代。
那么,朝鮮為什么要發展這種核魚雷,對這款武器的定位又是什么呢?一句話,朝鮮戰爭留給朝軍方教訓太慘痛。
朝戰初期,朝軍推進速度極快。1950年6月28日拿下漢城;7月20日占領大田;24日占領木浦;31日占領晉州。不到兩個月,朝軍已占領朝鮮半島90%的土地,92%的人口,將美韓聯軍逼到釜山。
結果,戰局膠著到9月15日,美軍仁川登陸,將朝軍南北割裂,導致首尾不能相顧,朝軍陷入被動局面。所以,仁川登陸是朝鮮戰爭的轉折點,是朝鮮立國之戰中的最大損失。
“海嘯”核魚雷,就是基于朝鮮半島戰爭風險愈演愈烈的背景。朝鮮對這款武器的定義是,統一戰爭可能會再次遇到的美軍登陸干涉。朝軍要做的,就是利用大口徑核魚雷在敵人港口附進行水下爆破,造成超強放射性海嘯,破壞消滅敵人的軍艦編隊和作戰港口設施,徹底消滅或者遲滯美軍再組織類似的仁川登陸攻勢。
據稱,搭載核彈頭的海嘯-523,在引爆時,可掀起500米高強放射性海浪,對60公里范圍內都將造成核磁屏蔽。魚雷“海嘯”的名字,正是由此得來。
既然,這種核魚雷這么好用,朝鮮俄羅斯都在積極發展,我國為啥不搞呢?
中國已經足夠強
前段時間,外媒在我國《無人海底系統》期刊上找到一篇論文聲稱:中國原子能研究院的科研人員要研發一種超小型一次核反應堆,來驅動魚雷,航速可達30節,航時超過200小時。接近目標后,扔掉反應堆,用電池驅動,直至擊中目標。
按這個計算方式,這種魚雷能從上海直接打到舊金山。其實就是俄羅斯波塞冬核動力魚雷的國產版。文章里還提出,可同時從上海放入多個核魚雷,像成群結隊的鯊魚一樣,從深海秘密穿越太平洋,前往美軍包括橫須賀、關島、夏威夷,甚至本土的圣地亞哥在內的各處軍港。最終,對美海軍實現致命一擊。
對此,我只能說,想法很好。但從軍事角度來說,完全行不通。
先不提技術問題,就單純的用核武器攻擊這一點,會讓事情變得很復雜,甚至引發核大戰。
技術上,任何武器要實現攻擊目標,都需要完成各自的“殺傷鏈”閉環。分為發現、定位、跟蹤、瞄準、交戰、評估,六個步驟。假設,我們采用二戰期間德國的U型潛艇狼群戰術,同時發射多枚核魚雷攻擊目標,就必須要有相應的衛星定位系統實時引到,而且這一過程持續200小時。
這個風險太大了,美國的反間諜系統,和情報系統也不是吃干飯的。200小時,相當于十幾天,這完全失去了攻擊的突然性。美國軍港艦艇,也不可能靜靜的停著等炸,美國的先進反潛巡邏機也不可能什么也不做。
實際上,長航時的核魚雷,就相當于海里版本的洲際巡航導彈。同樣的攻擊距離和目標,核魚雷需要十幾天,導彈僅要幾十分鐘,為什么不選擇威力更大、速度更快的洲際導彈呢?
當下的無人智能潛航技術確實已經非常先進,但還遠沒有實現能完全自主識別目標的程度。假設作戰任務是伏擊美軍港口艦隊,用攻擊性潛艇,打擊效果絕對好于這種核魚雷。
那為啥朝鮮,還要發展海嘯這種核魚雷呢?
因為,朝鮮這款戰術核魚雷,就是為了干擾美軍登陸準備的,有清晰戰略定位。而且,從朝鮮本土出發,攻擊距離也不遠,長航時讓這款魚雷更具突然性。
當然,朝鮮大力發展這款核魚雷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核潛艇技術不過關。朝鮮普通潛艇不能像中俄核潛艇那樣實現長時間戰備值班。只能退而求其次先拿出攻擊核魚雷,在慢慢攢技術發展戰略核潛艇。
對我們來說,這種長航時無人潛航器/魚雷,最佳的作用應該是向美國那樣。將其作為一款無人小型潛艇。當使用核動力時,可長時間進行水下搜索、監視、獵雷、偵察、通信、反潛和導航作戰。
總之,朝鮮研發這東西,是因為朝鮮極度缺乏可靠有效的,針對美國航母打集群反介入/區域拒止戰術的手段。但是,我們在幾百公里外干掉美軍航母和港口的武器可太多了。“東風快遞”系列不香嗎?去折騰一個又慢又危險的核魚雷著實劃不來。
不過,這種尖端技術總會有用武之地的。在不久將來,我們一定能看到中國類似的核動力無人潛航器在太平洋、南海執行任務。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朝鲜再爆核鱼雷,掀起500米高辐射巨浪:我国为什么不研发?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美国终于明白,当年故意在南海撞击我国战机
- 下一篇: 上甘岭之战怎么输的?美军将领:9600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