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热门话题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想到的:年轻人该如何改变这个世界 无力感越来越强,最后却成为了力量...
從熱門話題世界這么大我想去看看想到的:年輕人該如何改變這個世界
【一】
古人留給我們一些所謂的人生哲理,比如“沉默是金”、“難得糊涂”等,實際上有問題。之所以要沉默,要糊涂,是因為在古代的知識框架中,有些社會問題是無解的。古人的教誨只能提升個人的境界——或者說是忍耐程度,可是,如果將社會看作一個肌體,這種犬儒的姿態(tài)是無法真正地舒緩社會治理難題。翻開中國歷史,東方智慧避免不了大規(guī)模的社會災難,避免不了層出不窮的腐敗和權力爭奪,避免不了在鴉片戰(zhàn)爭之后的迅速潰敗。恪守所謂的生存智慧,你逃離不了困境,社會也逃離不了困境。
東方智慧是好東西——僅僅作為美學語言。如果對公共生活有所關切,我們應當坦蕩蕩地具體問題,獨立思考,率性表達。對待社會科學,就應當用科學的態(tài)度。東西文明的交匯,帶來了現(xiàn)代社會科學的理論與分析方法,讓我們脫離無棱兩可的美學語言,更精確地定義我們的概念,更科學客觀地審視這個世界。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得以在一個橫向的空間中進行國別比較研究,分享各種思潮與話語。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給了民眾一個達成共識的機會,在那種似是而非的所謂生存智慧的背后,逐漸觸摸到我們依舊粗鄙、蒙昧的部分。
新一代的年輕人,尤其是受過良好教育、有過留洋經歷的年輕人,正大批進入這個體系之中。這是一代人的痛苦,充滿著夢想的破滅之聲和人格的巨大變化。有人將此解讀為教育與社會不能對接,也有人將此文學地表述為“理性與現(xiàn)實的必然碰撞”。實際上,其本質是社會沉疴的存在一直在拒絕改良,舊文化和舊觀念的巨大慣性依然在綁架著中國人。但這也是一個新的開始,人們在努力地尋求共識和真相,種種觀念霧霾,比如“凡事賴國情”、“凡事賴人口”等論調,在慢慢地打破。互聯(lián)網(wǎng)正在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我們終于得以睜開眼睛。
現(xiàn)在,到了與這個世界談談的時候了。
【二】
我們頭上頂著21世紀的太陽,按理說,這是極好的。
但是抬頭一看,依然有霧霾。
我們生長在一個追求共識的時代,按理說,這也是極好的。
但是我們依然充滿恐懼。80后年輕人很快鎩羽而歸。不少人患得患失。我想起許知遠經典的形容:“那些憂傷的年輕人”。能不憂傷嗎?經歷了一次次的幻滅,從豪情萬丈到被人唾棄,從為中國崛起而讀書的理想青年,最后變成生存奴隸——各種“狗”。這不是一個悲劇,而是無數(shù)個悲劇。
在與年輕人分享的故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85后的女生。她在湖北某市擔任公務員期間,表示最難熬的是會議,通常沒有實際內容,但卻在不安中度過,時刻準備著妥善地表態(tài)。發(fā)言時,她特別留意人們的呼吸聲。因為表態(tài)妥當與否,人們不會直接說,但呼吸的節(jié)奏是最誠實的,人們的情緒變化可以從中感受得出來。人人戴著假面,極為默契地玩著同一個游戲。
后來,這個姑娘離開了體制,她不能接受精神高壓,同時,她要尋找更有意義的生存方式。
這些年來,世界向大學畢業(yè)生展示了最殘酷的一面,孩子們一畢業(yè)就遭遇失業(yè)危機。能通過公務員考試的,已經是其中的幸運兒了。有多少人,還沒找到如愿而開心的工作,就開始面臨房價的終極挑戰(zhàn)。捉不住事業(yè),也捉不住愛情。最后,丟盔棄甲,屌絲成群,一代人陷入了迷惘之中。原來的豪情壯志與驕傲,已經讓位為自嘲心態(tài)。只有在喝醉之后,你才能讀懂這代人有多不甘心。
“聽了這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此生。”這化為一部電影的臺詞。還有一句更粗俗的:“然而,這并沒什么卵用。”
【三】
最近,一位女大學生名人在TED上做了一個演講《絕望的大學生》,揭穿了類似“明天會更好”之類的騙局。這種似是而非的心靈雞湯,我們飲了好多年。這個詞“絕望”,雖然有點爭議,但還是受到了很多大學生的認同。
其實,90后早就開始反抗。這些單純、善良的90后,成長在互聯(lián)網(wǎng)世紀中的90后,外語好、有國際視野的90后,卻面臨著比80后更狹窄的生存空間。讓他們屈從于體制顯然是不可能的。他們若拿個三五千的死工資,要多少年才能趕得上房價?他們還甘于像80后、70后那樣服從游戲規(guī)則,希望分些殘羹冷炙?他們已經準備挑戰(zhàn)這個時代,設立自己的規(guī)則了。
在21世紀10年代,互聯(lián)網(wǎng)、全球化、對公共生活的渴望,正深刻地改變這個世界的格局。很多不合理的體制在瓦解,很多封閉的黑屋子照進了陽光。“我來到這個世界上,是為了看一眼太陽。”海子的詩歌讓我們重新覺醒。對人性的贊歌,對光明的渴望,依然觸動我們的深處。人們勇敢地批判既有的不合理。一個從傳統(tǒng)媒體走出來的女主播勇敢地將空氣質量問題擺上桌面。
與此同時,也聽到了舊世界的坍塌之聲。互聯(lián)網(wǎng)革命時代的到來,傳統(tǒng)行業(yè)將似乎將要土崩瓦解。實體店鋪、傳統(tǒng)媒體、印刷、客運、金融、移動通信、傳統(tǒng)教育等等,都在搖搖欲墜。行業(yè)在洗牌,資源在重新分配。舊世界在不斷淪落,一個更大、更精彩的新世界在崛起。前幾天,著名專欄作家侯虹斌離開了工作了10多年的報業(yè),她說,“人生除了奮斗,也必須有接受現(xiàn)實的雅量。社會正在洗牌重組中,我隨時做好了當一個失敗者的準備;盡人事,聽天命,即便失敗了,生活也要繼續(xù)。”我可不同意,誕生于200年前的報紙,是前電子信息時代的產物,它的沒落也是必然,這是社會的進步,而不是失敗。對于如此“油菜花”的侯老師而言,失去的只是枷鎖。
【四】
所以,就有了這樣一個時代呼聲:“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這封文藝范的辭職信,開啟了體制中人對外在世界的熱望。那個封閉而過時的小世界,似乎在瓦解,在沉沒,而人性的萌芽在復蘇。這個“去看看”指的僅僅是旅游嗎?并非如此。它指代這個迅速裂變的時代。以前,以為世界就是自己的城市、自己的部門、自己的領導。一生就要托付于這么一個彈丸之地。現(xiàn)在,新世界有這么多可能,有這么多豐富歷程,這驅動了一代人追逐夢想的希望。去看看,并不是要走到天涯海角,而是通過不斷的經歷,全方位地感受新時代,它可能帶來的機遇,可能結出的果實。
還有一句話,被喊得非常響亮:“你看不慣的東西,就是要改變的部分!”
我想起與舊世界的對話,那些被擱置、被忍耐的不滿,終究是無法妥協(xié)的,就大膽改變它。世界從此變得坦誠,變得純粹。這不是反智,世界正因充滿不確定性,所以我們才有機會。
在這個處于微妙臨界點的時代,陽光下的你和我,正在一點點地擺脫恐懼。“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這世界,我們有能力看個明明白白。讀了這么多書,不是拿來裝糊涂的。奮斗了這么久,不是天天用來吐槽的。
無力感越來越強,最后卻成為了力量。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svennee/p/4813451.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从热门话题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想到的:年轻人该如何改变这个世界 无力感越来越强,最后却成为了力量...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python登录百度网盘
- 下一篇: (七)详解G1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