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矮小症和晚长的区别
最近的醫院門診總是能夠遇到一些15歲左右的大孩子來看身高,其中一個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16歲的高中生,身高160cm,骨齡17歲,骨骺閉合,已經沒有多少能夠生長的空間了。孩子感到很悲傷、憤怒、絕望,認為是家長認為孩子可能晚長的觀念害了他。老觀念認為孩子早長與晚長之分,更有這樣一句話:“二十三還要竄一竄。”然而研究結果分析往往不如人意,因為晚長是個小概率的事件,而且“晚長”多發生在社會物質生活貧乏的時代。接下來,讓我們國家一起深入了解它們一下矮小和晚長的區別:
什么是“晚長”?
晚長的醫學術語是指“體質性青春期延遲”,即一個孩子到青春期之前身高是正常的或者偏矮的,到了青春期,當其他同齡的孩子開始了青春期的發育時,這部分晚長的孩子還不開始發育,會顯得他們身材矮小,當其他同齡的孩子停止發育或發育減緩時,他們才開始快速發育,往往這類孩子的父母也有晚長的經歷。
如果要進一步判斷的話,需要測骨齡:
1、如果骨齡滯后于實際年齡,生長激素水平正常,可能是生長遲緩或青春期延遲。
2、如果骨齡與實際年齡相符,就不算晚。
如今的經濟發展水平與一二十年前巨大的差別,父母的身高不一定可以代表準確的遺傳身高,如果一個孩子的個子落后于同齡人許多,年生長身高<5cm,需到醫院尋求專業幫助,切不可盲目等待。
如何判斷矮小?
那些低于同年齡、同性別健康兒童的第3百分位數的兒童被認為是矮小,那些在第3至第10百分位數的人被認為是矮小。一般來說,2歲以上兒童的生長發育應該是每年5-7厘米,如果兒童總是站在隊伍的前面,去年的衣服和鞋子還能穿,這意味著兒童的生長發育有些緩慢。家長應定期監查子女的身高、體重和性發育情況,每3至6個月進行一次身高記錄,一年進行一次骨齡測試,當子女身高落后或生長速度低于5厘米時,家長需要到帶孩子到專業醫院進行評估。
通過以上介紹,想必家長也了解了兒童矮小癥和晚長的區別,如果家長還遇到其他問題,歡迎留言,或者及時帶孩子專業醫院的內分泌科進行全面的檢查,尋求專業的判斷和幫助,避免錯過孩子的黃金治療時期。
最后,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儿童矮小症和晚长的区别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西部数据在磁盘里加NAND却不用做缓存?
- 下一篇: kep与数据库连接(相互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