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创业四年后,谈谈我的感受
大家好,我是小棗君。
今天是周末,我們不聊技術,聊聊人生。
2017年的年初,我正式從中興離職,開啟了自己的創業征程。
時光荏苒,歲月蹉跎。轉眼之間,我的創業生涯進入了第5個年頭。
在2018年和2020年的這個時候,我先后寫過兩篇文章(鏈接見文末),對創業歷程進行階段性總結。按照慣例,今天也寫一篇,一方面是自我記錄,另一方面也給大家做個參考,興許會帶來一點啟發。
▉ 我的創業現狀
鮮棗課堂項目已經運作了4年,朋友經常會問我:“你的項目到底成功了沒?還是失敗了?”
我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如果說失敗了,畢竟項目還活著,且正在盈利。如果說成功了,也談不上,盈利十分微薄,沒有融資,也沒有擴張。
我覺得,鮮棗課堂目前仍然處于一個不斷積累的狀態,積累內容、積累資源、積累用戶。
鮮棗課堂是一個堅持原創為主的泛ICT知識服務平臺。我們扎根于信息通信這個垂直領域,努力為讀者提供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
我們團隊一共只有2.5個員工(包括我),原創文章基本上都是我本人在寫,偶有外部投稿。截至今天,累計推送原創文章近四百篇,總字數超過百萬,閱讀量無法統計(應該過億了,知乎都有將近2000W)。
基于這些原創內容,我正在努力把它們轉化為紙質圖書。此前已出版1本,《移動通信改變中國》(合著)。正在編寫的,有4本,分別關于5G(即將出版)、通信歷史(暫定名《通信簡史》,已完成80%,預計年內出版)、通信技術整體科普和通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明年出版)。
鮮棗課堂持續的原創內容輸出,獲得了包括各位在內的廣大讀者的認可,也逐漸在行業內形成了一些影響力。目前,鮮棗課堂公眾號關注人數為15.6W,知乎關注人數9.9W。
我敢說,雖然我們不是關注人數最多的通信自媒體,但一定是原創技術內容最豐富、最全面的通信自媒體。
除了自媒體之外,我們也做培訓。
線上培訓我們做了30多門IT和通信相關的課程,但實話實說,除了少部分精品(例如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4G/5G等)外,大部分課程都不太成功。線上培訓除非和考證、就業、考研強相關,否則很難賺到錢。我們大部分課程的價格很低,29.9、19.9甚至9.9元,只能算是做公益。
線下課程的話,因為疫情的影響,加之團隊人數少,精力有限,也沒能全面展開。目前每年只是固定服務于一些老客戶,很少拓展新的客戶。
總體來說,鮮棗課堂的運作基本還是依靠自媒體廣告收入。這些收入能讓我們繼續活下去,追逐夢想。
▉ 關于自媒體內容創業
做自媒體,做內容創業,起步比較簡單,也不需要投很多錢。但是,真正想要做出名堂,并不容易。
傳統的自媒體創業,無非就是兩種思路。
一種是“流量為王”。一切為了流量,只要是能帶來點擊率,就不惜代價去做。美女、美食、時政、財經、旅游,什么吸睛,就發什么。標題黨、小道消息、民族情緒,什么話題能爆,就蹭什么。這類賬號,玩的就是快速變現,賺了就跑。
另一種,是“品牌經營”,也就是走精品路線,深耕內容,打造品牌。
根據騰訊的官方數據,2020年1月,國內微信內容創作者超過2000萬人。根據新榜的監測數據,2020年全年,監測的公眾號發文總篇數超過3.87億。這些文章中,僅有不到6%屬于原創。
相信大家也會有這樣的感受:關注的公眾號很多,經常看的很少;推送的文章很多,有干貨的很少。
早期的互聯網,內容太少,大家找不到想要的內容。現在的互聯網,垃圾內容太多,有價值的內容被迅速淹沒,大家還是找不到想要的內容。
因此,用戶的關注會越來越聚焦,流量會更加集中,集中到擁有優質內容的平臺和頭部賬號上。
換句話說,強者越強,弱者越弱。流量爭奪,屬于神仙打架。
想要變成強者,就必須要有優質的內容。想要有優質的內容,就必須有優秀的人才,且足夠專注。
早幾年很多公眾號都會搞營銷裂變,例如轉發集贊、投票拉票等。現在,大家會發現,這種活動越來越少。因為公眾號運營者發現,一方面用戶對這種活動越來越排斥,另一方面,裂變的用戶很難留存,過不了多久就會取關,到頭來還是一場空。
現在還有很多公眾號喜歡做新聞熱點、小道消息方面的內容。從長遠來看,這些公眾號存在很大的風險。國家在自媒體監管方面會越來越嚴格,沒有新聞資質的公眾號,不允許發新聞類內容。這些公眾號沒有采編記者,內容基本來自于新聞網站的通稿,甚至搬運自外網,未來肯定是重點打擊對象,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小。
如果真的想做自媒體創業,堅持原創內容,是唯一的出路。
做內容和做產品其實是一樣的,持續投入,反復練習,不斷打磨,就有機會出精品。最難做的事,往往是最值得做的事。原創雖然累,但回報是長期的。
方向選擇上,我個人建議專注垂直領域,不要羨慕那些財經類、時政類、管理類、影視類或育兒類,早已是一片紅海,再崛起很難。
▉ 關于視頻的挑戰
這幾年,無數人建議我做視頻。
其實,我不瞎也不傻,當然知道視頻是一個很好的賽道。但是,我對于視頻,也有自己的想法。
從流量趨勢來看,視頻對圖文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抖音、B站等視頻網站,正在大量分流原本屬于微信公眾號的流量。就連騰訊自己,也搞了視頻號,希望能夠搭上視頻的末班車。
但是,視頻并不能取代圖文。
視頻的優勢是表現力更強,更容易“閱讀”,適合展現“形象化(具象化)”的東西。但視頻不適合描述“抽象化”的東西,也就是那些需要想象力的東西,需要思考的內容。
而且,視頻傳遞信息的速度其實不如圖文,它無法準確“跳躍”。拖動滾動條前進,容易錯過內容。如果沒有看懂,就需要往回拖動滾動條,難以找“點”。文章不同,文章是可以快速跳躍進行閱讀的。
而且,目前的技術,還不支持對視頻內容的檢索,無法搜索字幕關鍵字,無法搜索某一幀的圖像,或者基于視頻進行圖像識別。
圖文、音視頻,將會長期共存。所以說,做圖文自媒體,不能因為焦慮,就去做視頻。
況且,即便是想做視頻,也要具備這方面的技術能力。創作視頻內容,在方法套路和技術手段上,和圖文有極大的區別。圖文做得好,并不代表視頻就一定做得好。圖文作者制作視頻,只是在內容素材上,稍微占有一點優勢。
視頻和圖文一樣,也是原創更有價值。
原創視頻的生產,包括構思、腳本、拍攝、剪輯、字幕等各道工序,非常復雜。對于個人視頻up主,運營成本雖然低,但很難保證產量。對于團隊運營,人員成本高,很難保證營收。沒有營收,團隊就容易散。
目前鮮棗課堂對于視頻,還是處于摸索的狀態。我們在尋找專業的視頻合作伙伴,先想辦法把以往的內容視頻化,一邊做,一邊學,不著急。
▉ 關于創業
說了半天自媒體,再回歸到創業這件事情上。
幾年前剛開始創業的時候,我有寫創業日記的習慣。這兩年,我漸漸不寫了。
一方面,是因為時間精力不足。另一方面,隨著創業逐漸深入,我的膽子反而變小了。很多東西,我不敢寫了。
我早幾年創業的時候,遇到的基本上都是一些“術(技巧和經驗)”的問題,可以講。現在我面對的,很多都是“道(原則和價值觀)”的問題,我真的不確定能不能講,也不確定自己講的是對的,還是錯的。所以,我選擇了沉默。
包括微信文章寫作也是,關注的人數多了,影響力大了,就不得不考慮求生欲。很多東西,想寫又不敢寫,就算寫了,也支支吾吾不敢說透。因為真的是怕。想象一下,辛辛苦苦幾年的心血,某些人動動手指,就能把你歸零,你連講理的機會都沒有,可不可怕?
創業四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國內商業環境的惡劣,簡直是無法想象。這是一場游戲,你最大的敵人不是你的競爭對手,而是游戲規則。
很多投機取巧的人、膽大的人,玩弄規則,逾越規則。而我呢,一方面膽子小,怕被抓,另一方面自己的價值觀又不允許自己這么做。于是呢,就陷入矛盾和煎熬之中,痛苦不堪。
后來,經過不斷的自我調節,我才漸漸走出焦慮,守住了價值觀防線。以前并不能體會什么是初心,現在才知道,初心就是信仰,是正道。初心足夠強大,才能走得更遠。
▉ 關于未來
鮮棗課堂2017年創立,這幾年之所以能夠逐漸發展起來,一方面在于我選擇了堅持原創的“笨辦法”,另一方面也是踩準了時間節點,剛好趕上了5G快速發展的風口。
這幾年,社會各界對5G、數字化、智慧應用有廣泛的關注,而我們的內容通俗易懂,滿足了讀者的需求,所以獲得了認可。
如今,5G的喧囂已過,熱點紅利不復存在,我們也需要認真考慮后續的內容方向。
傳統的通信領域基礎知識,我們基本上都犁了一遍。接下來,我們要擴大內容的深度,以及廣度。
我們的整體方向,還是泛ICT。除了傳統通信之外,會更多介紹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云網融合、邊緣計算的內容。5G方面,我們會從技術轉戰應用,介紹更多行業落地的場景和案例。
技術基礎理論知識方面,我們會在現有圖文的基礎上,尋找厲害的專家合作,開發優質的線上視頻課程,形成有體系的教學資源庫,發揮長期價值。
不管怎么說,鮮棗課堂持續做ICT知識服務的目標不會變。堅持輸出優質內容,服務于ICT領域的大學生和從業者,是我們的宗旨。我真心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我們的行列,共建內容。
讓年輕人不再迷茫,讓中年人不再焦慮。且行且珍惜,攜手共前行。
謝謝大家!
—— The End ——
延伸閱讀:
再見,中興(2017.1.20)
辭職一年后,我來談談30多歲中年人的轉型(2018.4.19)
離職創業三年后,我來談談我的感受(2020.3.12)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离职创业四年后,谈谈我的感受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Kubectl基本操作命令
- 下一篇: 浙江省数字化城市道路建设技术指南(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