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考级和古筝学习--略谈之,有感而发啊
作為一個藝術特長生,一個過來人。
在箏的我個人走過的一點點路上看,就說以下這么幾句。
考級:1.不是必須,水分很大。
其一:評判老師的水準或是評價標準有待商榷;
其二:考級商業化、、、這個不明說,大家都懂的。
其三:就算什么初中、小學、高中的過了幾級幾級(比如九級),只要你止步不前,你的退步會比你想象得快。
????? 那是曾經,也許評委老師是看你小、彈了大曲子或是你都老大不小了才考級亦或是看你老師的關系。。。給你的證書。
???? 如果你在九級之后還能堅定信心鍥而不舍,不斷努力找尋音樂的意義,長期練習,你才能走進音樂的大門,而且越學會越誠 惶誠恐且為之驚嘆;如果你不練,或是心不誠而氣浮燥,哪怕就半年,你就說你半年沒彈,說你曾經是九級。懂的人一聽就會在心里有一個底了。大家都懂的。
2.但同時又是鞭策初學者進步、讓學習者看看他人水平而使自己成長的事務。所以在那種場合里,一定要多看多思考。找自己的不足,發展自己。
那個證書不代表你的水平。但麻煩的是考特招什么的,又是你習箏的證明,是一道濾網,是敲門磚。有的時候還不得不考,O(∩_∩)O~
但是請注意:現在分許多單位的考級,什么音協,中央音樂學院,等等之類。。。在考特招時,有一個就夠,不管是哪個。哪個都是正規的,沒有什么高低之分,大學都承認的。不要被忽悠了。。。。曾經我就不了解這些,以為音協的不能用,去考央院的,結果花了將近一千多花銷,也沒考過,就是沒證書,,,以為這下死定了,但去考清華的特招時,拿了一級優秀,人大的一級,西交北京考點第二名(有200多人考),通過了廈門大學,中山大學等的藝術特招資格。。。我一個連央院九級證書都達不到的人,,,清華等校拉簾測試怎么會給我打高分。。。現在想想都生氣。爸爸媽媽白花了那么多錢。
但在這里真誠的感謝清華的考官們,許多人以為考藝術比較黑暗,但我沒有找什么老師補過高價課,沒有找人托關系,是他們認真的傾聽讓我覺得自己受到了肯定。拉簾測試甚至看不到他們,所以,清華的藝特成績真的比較公正,也受到各大高校的肯定。(許多高校都要清華或北大一級及一級以上證書的學生)
好了,關于考級就羅嗦這么多。
關于古箏的學習:
1.天生樂感很重要。
包括對音樂的感知能力,音準,僅用自己的耳朵去聽著調音。。。除了樂感,還要長年累月的聽音。
有的曲子的自由時值,我覺得不是去計算拍子,是以拍子為依據、自己覺得在什么時候彈是最讓自己舒服的時候去落音,就會很好聽,很流暢。
2.科學的發力和手型。
善于接受最新的指法,研究觸弦點,研究怎樣發力聲音會干凈,飽滿。
自己體會去控制自己的手,做到強弱轉換。
比如說搖指:音頭,以及長搖控制,彈搖轉換。。。都有學問。還有顫音,每個曲子的風格不同,顫音加在哪里都有它的度。。。要仔細體會。
弱音不能“飄”,有的人彈得很虛,指無力,讓人聽一聽就覺得煩躁,指有力的狀態不是指你彈得很大聲,它是一種很穩、很中氣十足的東西,哪怕彈很弱的音,都是弦最好的震動聲,不燥不虛。這需要扎實基本功的練習。許多人喜歡拿到琴就撥些小調調或直接彈曲子。。。這很不好,沒有沉下心,沒有以氣達意,不光練不好曲子,你的正確指法都會在這樣的隨意中發生你自己都注意不到的變化,壞習慣漸成,再改就很難。從前我彈琴就是不注意這些,后來花了幾乎半年的時間,老師很辛苦地糾正我,回去每天不能練曲子,不間斷練基本功,不斷觀察不斷改,很苦啊,但撐下來,再彈曲子,那種改變會讓你覺得自己蛻變了!
這還是需要練,身正,有氣度,可以罩著住琴,而非琴駕馭你。非一朝一夕之功也。
哦,手的動作不能太大,這樣很穩,彈快速的東西就會很容易拿下來。
還有,彈琴時的動作是自發的,看看王中山大師,看看蘇暢的視頻,沒有人會刻意去做動作。那樣刻意要求出來的動作太假了。而且非自發的動作會阻礙彈琴。而自發的那種微微的動作,例如一欠身,一次大的身體呼吸,可以讓音沉到木頭里,或是卸去快板的力,因勢利導,反而不易出錯。
以上都是些自己的經驗。
還要繼續走下去,任重而道遠。
雖然我不是專業學音樂的。但我當初選擇綜合性大學、考特招,才是想為走的更遠鋪出的道路。
一個人在藝術上的發展,永遠需要全面支撐。
大家一起努力。
?
轉載:http://www.yuesha.com/thread-47414-1-2.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关于考级和古筝学习--略谈之,有感而发啊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开源的串口可视化工具——Serial
- 下一篇: 图嵌入 (Graph Embe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