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博概念股”为何狂跌80%?
原標題:“王一博概念股”為何狂跌80%?
“王一博概念股”為何狂跌80%?
1月16日,港股樂華娛樂早盤持續走低,開盤一小時后股價一度大跌超80%,創上市以來新低。這是樂華娛樂連續第三個交易日出現下跌,此次下跌使得樂華娛樂集團市值大幅縮水。
樂華娛樂是一家主要從事藝人管理業務的中國投資控股公司。該公司還從事音樂知識產權(IP)制作及運營以及泛娛樂業務。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一家全球咨詢公司)的數據,以2021年藝人管理收入計算,樂華公司在中國藝人管理公司之中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為1.9%。
此前,樂華娛樂在港股上市被稱為“藝人管理第一股”,簽約藝人有王一博、李汶翰、程瀟、吳宣儀、朱正廷等。
圖/樂華娛樂微博
為何閃崩?
截至發稿,樂華娛樂股價為1.39港元,跌幅為75.74%,市值為12.12億港元。
早在一年前,2023年1月19日,樂華娛樂在港交所成功上市,當日收盤漲47.79%,報6.03港元,總市值超過52億港元。當日,杜華、韓庚、王一博、程耳、于冬等現身現場敲鑼。王一博還被介紹為樂華娛樂的股東,這在此前從沒有對外界披露過。
公司招股書顯示,基石投資者購買的發售股份受到上市日期起12個月的禁售規定。此次股價閃崩有外界評論,公告文件顯示,基石投資者的禁售截止日期為2024年1月18日,可能是有投資者知悉基石即將解禁,而提前沽售相關股份。
分析師裴培也表示,樂華娛樂暴跌是因為限售股解禁在即,因為擔心限售股東砸盤,一部分投資者“先跑為敬”。僅僅7000多萬的成交額就讓樂華出現斷崖式下跌,也顯示了股票市場的流動性困境。
協縱策略管理集團聯合創始人黃立沖則對《中國新聞周刊》分析,現在的情況還不好說,因為公司的交易量還不是很大,可能原來就存在“貨源比較歸邊(也就是在少數的股東手中)”特征,因此還不能判斷是否存在較大規模的股票被拋售。在當前香港的資本市場下,以樂華業務特征看,應該不會有股東立刻愿意接盤,因此短暫的下跌是有可能的,是否能反彈到原來的位置也不好說。
他還提到,一般來說,公司股票因股票質押或者別的原因被迅速拋售,有可能是因為這只股票本來就比較有炒作性,也可能是市場擔心有基石投資者要套現,導致市場預先反應。
目前的股權結構中,樂華娛樂的股東中已聚集阿里系、騰訊系、字節跳動系三大互聯網巨頭。此外,樂華娛樂的基石投資者還包括貓眼娛樂、Sun Mass Energy(中國儒意全資控股公司)、丁世家(安踏體育執行董事兼副主席)以及好贊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收入依賴王一博
樂華娛樂的收入主要由藝人管理、音樂IP制作及運營、泛娛樂三塊業務組成。其中,藝人管理業務是公司的支柱性業務,該業務主要是通過簽約藝人參與商業活動(代言、商業推廣等)、提供娛樂內容服務(出演電影、劇集及綜藝節目等)來產生收入。
樂華旗下簽約藝人有王一博、李汶翰、程瀟、吳宣儀、朱正廷、黃明昊、畢雯珺等明星。
然而根據財報可見,樂華的收入結構中高度依賴王一博。其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以及2022年前9個月,前十名藝人總收入分別占相關期間總收入74.8%、83.0%、85.6%及87.2%。值得關注的是,王一博分別占同期總收入的16.8%、36.7%、49.5%及58.8%。這意味著在2022年的前三個季度,王一博的收入占到了其收入近六成。
樂華2023年中報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的6個月中,樂華娛樂營收約3.65億元,相較于2022年同期4.88億元同比下降25.2%。其中,2023年上半年藝人管理收入為3.19億元,占其總營收的87.6%,同比下降26.6%,樂華將其歸結為“主要由于市況不佳,導致對簽約藝人提供服務的需求下降”。
黃立沖分析,娛樂經紀的商業模式特點包括藝人經紀、演出經紀、節目制作等,收入主要來自于藝人經紀合同費用、演出活動的傭金以及節目制作的分成收入。如果收入很均勻地來自多位不同的藝人,而不依賴單個藝人,收入可持續性是較高的。但是以2022年前9個月為例,樂華娛樂營收7.52億元,其中王一博貢獻的營收占比近6成,這種模式下,業績波動風險是比較大的。
“當藝人出現一些情況,如藝人緋聞、與經紀公司矛盾、不端行為等,導致的風險還是挺高的,這些都可能影響公司收入。”他強調,從資本市場的角度看,理論上由于風險高、風險溢價系數高,樂華估值是不應該高的,“況且他們的業績最近出現了下跌”。
記者:孟倩
編輯:閔杰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王一博概念股”为何狂跌80%?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下载文件(弹出迅雷来下载)
- 下一篇: AD 修改密码返回错误 Set-AD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