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基础二(挂载、关机重启与系统等级)
一、Linux 基礎之掛載
1. 掛載和查詢
1.1 掛載
什么叫掛載?裝系統的時候要給硬盤分區,在 Windows 中要分 C 盤 D 盤 DEF 盤,這個操作我們叫做分配盤符,分配盤符之后我們就可以根據盤符去訪問具體的硬盤分區了。而在 Linux 中我們把分配盤符的過程稱為 掛載。在 Linux 系統中,任何一個硬件設備(如光盤,U盤)要接入系統,則必須先掛載,再通過掛載點去訪問(或調用)設備中的內容。
1.2 設備文件名
1.3 掛載點
如上圖所示:
在根目錄下,系統為我們準備了 3 個掛載點,其中 media 用于掛光盤,misc 用于掛磁帶機等較少見的存儲設備,mnt 用于掛U盤和移動硬盤等。實際上我們可以忽略前兩者,在使用時將所有存儲設備都掛載到 /mnt/ 目錄下即可,也懶得記這么多了。
1.4 查詢
mount 命令:查詢系統中已經掛載的設備
命令示例: mount[root@localhost ~]# mount /dev/mapper/vg_myydsrw-lv_root on / type ext4 (rw) proc on /proc type proc (rw) // /proc 和 /sys 目錄是內存的掛載點,自動掛載的 sysfs on /sys type sysfs (rw) devpts on /dev/pts type devpts (rw,gid=5,mode=620) tmpfs on /dev/shm type tmpfs (rw,rootcontext="system_u:object_r:tmpfs_t:s0") /dev/sda1 on /boot type ext4 (rw) none on /proc/sys/fs/binfmt_misc type binfmt_misc (rw)其中,第七行: /dev/sda1 on /boot type ext4(rw) /dev/ 目錄是保存硬件設備的目錄,sd 代表 SATA 或者 SCSI 接口的硬盤,a 指第 1 塊硬盤,1 指第 1 個分區(1-4主分區,5以上是邏輯分區)。 這一行代表 第 1 塊 SATA 硬盤的第 1 個分區是 /boot 分區,文件類型是 etx4 我們通過訪問 /boot 目錄就可以訪問到硬盤的數據了1.5 自動掛載
mount -a 命令:依據 /etc/fstab 的內容進行自動掛載
/etc/fstab 文件會在系統啟動的時候自動執行,我們先看一下 /etc/fstab 文件的內容
/dev/mapper/vg_myydsrw-lv_root / ext4 defaults 1 1 UUID=47fa30fe-a6c7-414c-b28b-77da3fde58a9 /boot ext4 defaults 1 2 /dev/mapper/vg_myydsrw-lv_swap swap swap defaults 0 0 tmpfs /dev/shm tmpfs defaults 0 0 devpts /dev/pts devpts gid=5,mode=620 0 0 sysfs /sys sysfs defaults 0 0 proc /proc proc defaults 0 0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一開機就有這么多已經掛在好了的目錄了
2. 命令詳解
2.1 命令格式
mount [-t 文件系統] [-o 特殊選項] 設備文件名 掛載點 其中:-t 文件系統:在 Windows 中默認支持 NTFS;在 Linux 中默認支持 EXT3 和 EXT4 (CentOS6 以上的系統中默認是 EXT4)-o 特殊選項:額外指定掛載時的其他選項(如下圖1所示)設備文件名:在 Linux基礎(一) 中有參考表格掛載點:實際上就是一個空白目錄,可通過掛載點訪問其掛載的文件系統(磁盤內容)2.2 命令示例
2.2.1 掛載/卸載光盤
第一步:插入光盤
虛擬機:如上圖所示 真機中:將光盤插入光驅第二步:建立掛載點
[root@localhost ~]# mkdir /mnt/cdrom 其中:掛載點在本文第二張圖有解釋第三步:掛載光盤
[root@localhost ~]# mount -t iso9660 /dev/sr0 /mnt/cdrom/ 其中:-t 指定文件系統為 iso9660 (可省略不寫)/dev/sr0 為光盤的設備文件名,實際上也可以用 /dev/cdrom 代替,因為后者是前者的軟鏈接/mnt/cdrom 為第二步建立的掛載點,實際上就是一個空白目錄(任何一個空目錄都可以作為掛載點) 注意:這條命令會有如下報錯 mount: block device /dev/sr0 is write-protected, mounting read-only 這是因為 mount 命令的默認掛載權限是讀寫,而光盤一旦刻錄好了之后就不能在寫入數據了。出現這個提示反而可以認為光盤被正確掛載第四步:查看光盤內容
當光盤被正確掛載之后,就能通過掛載點去訪問光盤中的數據了。
ls /mnt/cdrom/Packages/第五步:卸載光盤
在 Linux 中,當光盤使用完畢后,必須卸載才可以取出光盤,若直接取出可能會導致一些錯誤發生。
卸載命令如下:
2.2.1 掛載/卸載 U盤和移動硬盤
背景知識:
因為U盤的命名和硬盤是一個路線,所以也是以 sd 作為標記, 在插入U盤之前,可以使用 fdisk -l 命令查看當前硬盤命名情況。若 Linux 已經識別了 2 塊 SATA 硬盤,則已存在 sda 和 sdb,那么插入的U盤就會被命名為 sdc。那么我們在掛載該U盤時就要用 mount -vfat /dev/sdc1 /mnt/usb/ 命令。
現象:
有時候插入了U盤,但是 Linux 卻沒有識別出 sdc,那么原因就是該U盤的文件系統是 NTFS(如上圖所示),而 Linux 又默認不支持 NTFS 文件系統,所以插入U盤后沒反應。
解決辦法:1.修改 Linux 內核;2.下載 ntfs-3g.rpm 并安裝即可。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兩種方法只能讀取不能寫入。
對于不支持 NTFS 的 Linux 來說,如果要使用 Windows 中的數據,一般用網絡傳輸的方式。
第一步:插入U盤
虛擬機:點擊右下角USB圖標 -> 連接(斷開與主機的連接)(C) 真機中:將U盤直接插入USB接口第二步至第五步:
與光盤一致二、Linux 基礎之關機重啟
1.關機
1.1 shutdown 命令
命令格式:shutdown [選項] 時間 選項:-c:取消前一個關機命令(cancel)-h:關機(halt)-r:重啟(reboot) 時間:如 05:30相對于其他關機命令(如init 0),shutdown 命令更安全,因為其他命令不會正確保存當前正在運行的服務。
1.2 其他關機命令
其他關機命令有:
halt poweroff init 02.重啟
2.1 shutdown 命令
對于重啟來說,就是 shutdown -r now 。
2.2 其他重啟命令
reboot init 6三、Linux 基礎之系統運行級別
1.系統運行級別
系統運行級別:
0 關機 1 單用戶 2 不完全多用戶(不含NFS服務) 3 完全多用戶 4 未分配(系統預留) 5 圖形界面 6 重啟可用 init 命令調用系統運行級別(更改當前系統運行級別)
1.1 查看系統運行級別
runlevel 命令:查看系統運行級別 顯示前一個系統運行級別和當前系統運行級別,N 代表 Null1.2 設置系統默認運行級別
我們知道,Linux 中有 7 個運行級別,那么是否能夠設置系統啟動時自動進入到某個運行級別?答案是可以的,在 Linux 6 系列中,系統啟動后默認進入的運行級別保存在 /ect/inittab 文件中。
該文件內容如下:其中,最后一行指定了系統啟動后默認的運行級別
注意:默認運行級別不能設置為 0 和 6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myyd/p/7862442.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Linux基础二(挂载、关机重启与系统等级)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Xcode9学习笔记63 - 使用Sys
- 下一篇: 关于链表的面试题(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