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类的全特化、偏特化
我們先來定義一個普通的模板類
1 template<class T> 2 struct Test 3 { 4 Test(){ cout << "模板類" << endl; } 5 };我們再來調用一下:
1 int main() 2 { 3 Test<char> t1; 4 Test<int> t2; 5 Test<int *> t3; 6 return 0; 7 }輸出的結果1:
模板類
模板類
模板類
如果我們這樣寫,再增加一個模板類
1 template<class T> 2 struct Test 3 { 4 Test(){ cout << "模板類" << endl; } 5 }; 6 7 template<> 8 struct Test<int> 9 { 10 Test(){ cout << "全特化" << endl; } 11 };再來調用一下,調用代碼同上!
輸出的結果2:
模板類
全特化
模板類
其中template<>開頭的模板類就是全特化的模板類,根據全特化模板的定義就知道,全特化的時候沒有類型參數,即template<(這里是空)>。由于全特化版本的模板類與Test<int> t2;調用時更接近,所以會用這個模板來實例化一個類。
那什么是偏特化模板類,先看如下定義:
1 template<class T> 2 struct Test 3 { 4 Test(){ cout << "模板類" << endl; } 5 }; 6 7 template<> 8 struct Test<int> 9 { 10 Test(){ cout << "全特化" << endl; } 11 }; 12 13 template<class T> 14 struct Test<T*> 15 { 16 Test(){ cout << "偏特化" << endl;} 17 };再次調用,輸出結果3:
模板類
全特化
偏特化
我們看一下,第三個模板類的定義,會發現它很特別,它既有類型參數。但又需要對其進行特化(這里是特化成指針類型),當你給的是指針類型的時候,會調用這個模板,而不是普通模板。這就是部分特化,也稱偏特化。有的人可能會想到,我這樣寫不也行么:
template<class T*> struct Test {Test(){ cout << "型別是指針!" << endl;} };對不起,這段代碼可以通過編譯,但是在你實例化一個類的時候,即Test<int *> t;的時候就編譯不同過了!所以必須要用到偏特化!當然,我上面寫的是偏特化的一種,當這樣的時候也是偏特化:
template<class T> struct Test<int,T> { }這個偏特化的例子中,一個參數被綁定到int類型,而另一個參數仍未綁定需要由用戶指定。這也是偏特化。而且更好理解!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我們在寫全特化類模板和偏特化類模板的時候,都必須給出一個普通類模板的定義,如果不定義普通模板而只定義全特化模板或者偏特化模板編譯時會報錯:對不起,XXX不是一個模板!
?
?
?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zhuwbox/p/3694860.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模板类的全特化、偏特化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玩转Web之servlet(四)---B
- 下一篇: 导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