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创业该做什么产品?
大家好,我是閑者,因為今年的目標是做個自己的產品,但是卻不知道要做什么產品!很糾結。原文發表在我的博客:閑著博客-程序員創業該做什么產品?
考慮到孫子兵法提過先勝而戰”,既然不知道要做什么產品,那就看看做什么產品會失敗!順便吐槽下……
關于程序員如何創業,做產品,網上搜一下就是一堆。所以簡單的看下哪些產品為什么會失敗?哪些產品又為什么會成功?總結下前輩的經驗,順便提醒自己后面做產品的時候如何規避。
首先看下其他*開發者一般都做哪些產品……
在查看多位*開發者公開的產品后,以下類別最多:鬧鐘app、計算器、記事本、背景設置軟件、markdown在線筆記、markdown在線簡歷、財務記賬APP等。
其實開始也不是太懂,為什么基本都是做這些類型的,不過想了想,這不就是把自己的需求轉換成產品了么……大概率是在找不到真實需求的情況下,根據自身的想法做的。
那么仔細分析下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我總結了以下幾個缺陷。如果大家有什么不同意見可以評論留言探討。
一. 失敗的共性
缺陷一:帶入了職業思維和習慣
基本都是工具類,并且某些產品帶入了程序員的思維和習慣,并未考慮到真實用戶的使用思維和習慣,或者說,在開發的時候就為明確產品的定位,僅僅是可能會喜歡這一簡單的想法。
比如上述中的markdown筆記,markdown在線簡歷等,不可否認,markdown語法非常簡潔,但試想一下,對于普通用戶來說,我寫個東西,還要背個新語法,看文檔,這也太坑了!為什么不用富文本編輯呢?這種產品就是典型的程序員思維產品。這樣開發出來的產品或許只有同為程序員的使用者才會感興趣。
記賬app也是非常多的,但有個問題,開發者會使用自己開發的記賬app嗎?如果使用又會堅持幾天?我想沒有幾個人使用和堅持吧,另外現在一般都用微信和支付寶,這些本身自帶賬單功能,每到月底拉下賬單就好了,也省去了每次花錢還得記賬的操作。
還有就是,這些產品同質化太嚴重了,賽道太卷了,我相信肯定有做的好的產品被使用,但付費的又有多少呢?為愛發電的另算。
一個好的產品將自己的職業思維和習慣帶進去,除非,這個產品是為了這個職業而開發的。
當然這點上可能和獨立開發者一般都是單打獨斗有關系,正常的軟件開發,需要經過很多流程,而個人開發者很難做到這些方方面面。
缺陷二:沒有真實的需求
從上面這些產品可以看出來,需求都是非常單一的。基本可以稱為面向自己開發的產品,因為自己才知道需求在哪里。所以從這方面來看,即便這些產品有很多缺陷,但至少開發者是針對需求開發。
當然,從自己的需求出發,事前做調研,已經是較務實的做法了。以我為例,程序員在思維上比較理性,大多數涉及詢問的時候,可不會留面子說“不錯”,大多數都是說“不需要”,“別人都能做,你有什么優勢”。
總的來說:這些產品一直在解決“癢點”,而不是真正的“痛點”,本質上其實完全沒有解決任何問題。
例如你覺得鬧鐘app不好,重新造個鬧鐘app,那叫解決“癢點”,就像別人走 10 步可以到的地方,你讓別人省了 2 步,你覺得很嗨,但是對于別人來說,無關痛癢。就是那種,有你,和沒有你,根本區別不大。
至于真實的需求,那些能被大多數人需要的東西,肯定有大公司做了,而垂直領域需要的東西,需要跟這個領域有接觸,除非之前就在這個領域工作,否則很難憑空想出來。所以這也就不難理解產品同質化嚴重了。
在我的想法里,一個好的產品出現,應該是針對需求中某個真正的痛點的,而不是偽需求。
缺陷三:無法跳出的圈子
這個缺陷不能稱為產品的缺陷,或者換個說法,正是因為這個缺陷,導致大多數程序員無法做出成功的產品。
程序員一般都是理性思維多些,外加工作比較繁忙,整日與電腦打交道,所以交際圈比較窄。這就制約了程序員無法跳出自己的圈子,發現真正的真實需求。
因為不與外界,普通大眾接觸,又如何能發現真正的需求痛點,去解決它們呢?
這樣的情況,在技術圈一般比較常見,就比如相聲圈,在郭德綱出現之前,說相聲的題材大都是“咱說相聲的怎樣怎樣”,因為那些相聲演員每天的工作生活就是跟自己的同行在一起研究相聲,他們的眼界就在相聲圈子之內,所以他們說的相聲題材都在“相聲”這個圈子里。
郭德綱和別的相聲最大的區別就是和觀眾互動起來了,原來的相聲基本都是自說自嗨。所以無法跳出相聲原來的思維模式,那相聲人自己討論的事情,是不是都是服務于自己而嗨就可以了?
所以說,想要找點有用的東西,首先要走出自己的圈子,看看這世界需要些什么……
二. 成功的共性
經驗一:找到真實的需求
虛假的需求,活動范圍只在自己的圈子內,因此在開發產品時,并未認真去想,這個東西有多少實際價值?誰會去用它?有多大的市場價值?然后閉門造車,一門心思去開發。直到某天突然清醒的發現這個問題:誰會去為這個產品付費?想明白了這是個偽需求后,然后就爛尾了。因為所作的事是沒有意義的。
經驗二:將目標明確細分
目標太宏大,太寬泛,太遙遠。看似有目標,但是太模糊,并未認真思量到底要做什么,所以沒有詳細的計劃,里程碑什么都沒有。
這點錯誤我在做博客的時候也犯過,最開始時想做個博客,但是卻不知道要做個什么的?一會兒分享編程知識,一會兒又想讓別人也使用,可以寫博客,一會兒又想增加其他亂起八糟的功能,所以做了兩次,都失敗了,因為做的太過寬泛,定位不明確,自己也沒有信息和興趣堅持下去了。直到想明白了,才做了個簡單的博客,這點或許可以稱之為,想要的太多了!
經驗三:多與外界溝通
一方面是當前使用的技術和現在最新技術的區別,如果有更優秀的技術,應該采用更加合適、更優秀的。
另一方面是市場現在需要什么技術,技術本身是為需求、為市場服務的,如果市場已經選擇拋棄了某項技術,而你卻仍然采用,那就無怪乎被市場拋棄了。
經驗四:快速迭代,最小可用集
這個概念應該大家都知道,就是敏捷開發。如果想要將產品一次性完成之后,再去公開發布使用,這樣就會導致項目周期非常長,很難堅持下去,另外,市場是變化的,等到做好之后,可能產品也就跟不上市場節奏了。
所以需要的是快速迭代,做到最基礎的功能,然后立馬拿出去見人,當然范圍可以是有限的。然后根據真正用戶的反饋,快速調整。不管技術好不好,哪怕產品差一點就差一點,先做出東西來,先用起來,功能先實現,業務先轉起來,論證了這東西基本的可行性,再通過迭代去優化。這樣即使產品真的不符合市場,也可以最小損失的立即調整方向。
經驗五:做東西盡量不要藏著掖著
這一點和上面第三點和第四點還有點關系,在需求更新和開發時,不與外面溝通,這點是沒有意義的,藏著掖著無非怕別人剽竊了自己的創意。但是你做出來產品還是要給大家用的。
先不論創意想法有多大實際價值,就算你的想法真的很厲害,如果你沒有其它門檻,別人看了就會抄去,那你這個東西一定是會出問題的。沒有其它門檻,被抄了是遲早的事情,藏著掖著沒有用。做了東西就要勇敢拿出來和人交流,正面的就吸納,負面的就多反思自己。
當然如果真火了,被人抄肯定是不爽的,但是不火的產品是沒有任何用的,等到火了,在針對性采取措施,因為被抄是不可避免的。
經驗六:學習
一個人做產品時肯定會碰到各種問題,遇到搞不定的問題,就必須去尋求解決方案,因為一個人要做很多事情,所以不斷學習是必須的。
三. 如何尋找方向
熱愛生活,觀察身邊人需要什么,深入思考分析。跳出自己的固有思維,非專業人士只管方不方便,順不順手,就像現在的手機,不到一歲的孩子都能找到看視頻的軟件,還會切換著看。
產品要通俗易懂,簡單實用,就像流行歌曲一樣,你覺得有深意,融合各種元素,但別人聽不懂有卵用。口水歌,簡單通俗,很快打開市場,藝人再慢慢打造不同的類型風格。
白居易寫詩,喜歡讓老頭子老太太讀或者聽,看他們能不能聽明白。能聽明白了,他就定稿,所以他的詩都朗朗上口,簡單通俗,流傳的也廣
面向用戶需求編程成功快,很多東西只是你自己認為別人喜歡,別人并不是那么想的,而且人想要的和實際出來后,想法也往往大有不同。“想要的”是沒有用過的,當真正得到后了解后就不要了,就像女人買東西。所以調查有作用,其實也很有限
做改變用戶習慣的產品,那你的產品要更傻瓜直白
具體點可以按照以下幾點去執行:
1.你可以去github上去看,那些star 多的。fork高的
2.去app store 里面找靈感,
3.根據你自身的需求出發,你有需求,或者你周圍的人有需要,可能就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軟件。
4.要小而精,不要上來就搞什么平臺,維護和更新是非常耗費精力的。
需求決定產品的方向,脫離了需求,產品將不被需要。
希望我們都能找到合適的突破點!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程序员创业该做什么产品?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荣耀 Magic6 / Pro 手机发布
- 下一篇: Kernel Memory 中使用 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