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的前世今生 与 六大测试点梳理
1 二維碼的前世今生
二維碼的前身是一維碼,就是商品包裝袋背后的那串條形碼。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普及,但一維的條形碼只能水平方向進行識別,信息的存儲容量有限。于是80年代后,各國陸續研發出信息儲存量更大的二維碼。
二維碼起源于美國和日本,如今在國內已非常普及,最常用的是支付二維碼、名片二維碼、行程碼、綠碼…隨著近年來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二維碼早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二維碼原理
目前市場用的最多的是QR碼(Quick Response即快速反應),它是二維碼中的一種,QR碼比普通條碼可儲存更多資料,亦無需像普通條碼般在掃描時需直線對準掃描器。QR 碼呈正方形,只有黑白兩色。在4個角落的其中3個,印有較小,像“回”字的的正方圖案。這 3 個是幫助解碼軟件定位的圖案,使用者不需要對準,無論以任何角度掃描,資料仍可正確被讀取。
二維碼本身就是一個URL,只是通過QR碼的形式把URL和用戶身份信息轉換成二進制的0和1,二維碼中黑色的色素塊代表1,白色的色素塊代表0,我們通過掃碼,就獲取了二維碼中的信息。
3 二維碼生成
同學們可以自己嘗試生成個二維碼,用草料二維碼生成,地址如下
https://cli.im/
4 如何測試二維碼?
了解完二維碼的歷史、原理后,我們需要了解如何測試二維碼?
還是從六大測試著手來考慮:功能測試、界面測試、易用性測試、兼容性測試、性能測試、安全測試
01功能測試
(1)掃描成功是否做出正確響應
(2)掃描失敗是否有提示
(3)掃碼進入頁面顯示是否正確,跳轉鏈接是否正確
(4)保存掃碼圖片,是否支持長按圖片識別進入
(5)只掃描部分時,是否掃描成功
(6)掃描模糊的二維碼,能否掃描成功
(7)掃描失效/過期的二維碼,能否掃描成功
(8)掃描涂改過的二維碼,能否掃描成功
(9)近距離/遠距離掃描二維碼,能否掃描
(10)陰暗/正常/高亮環境下,二維碼能否掃描成功
(11)修改與二維碼相關的內容/跳轉網址后,不重新生成二維碼,掃碼進入看信息是否更新
(12)掃碼跳轉過程中斷測試(掃碼時來電/來信息/郵件等)
(13)同時掃描多個二維碼,能否掃描成功
(14)多次掃描同一個碼,能否掃描成功
(15)多次掃描同一個二維碼,跳轉后的內容是否相同
(16)掃碼后,前后臺切換,切換前后的內容是否一致
(17)掃描過程中,是否可以取消退出掃描
(18)弱網情況下掃描是否成功
02 界面測試
(19)二維碼界面設計符合需求,美觀大氣
(20)3個定位黑框分別在左上、右上以及左下顯示
03 易用性測試
(21)拿手機掃描二維碼圖片,操作簡便,掃描即可獲取所需要的信息
(22)長按圖片,識別手機二維碼圖片,掃描成功
(23)二維碼圖片傾斜或顛倒時掃描,均可以掃描成功
(24)陰暗環境下,掃碼時自動調整屏幕亮度
04 兼容性測試
(25)不同手機型號、系統兼容性測試
(26)不同材質的二維碼圖片,掃描測試
05 性能測試
(27)用戶掃碼操作響應時間
(28)多用戶同時掃同一個二維碼,系統性能
06 安全測試
(29)二維碼信息泄露
(30)二維碼信息篡改
(31)二維碼攜帶病毒
最后: 可以在公眾號:傷心的辣條 ! 自行領取一份216頁軟件測試工程師面試寶典文檔資料【免費的】。以及相對應的視頻學習教程免費分享!,其中包括了有基礎知識、Linux必備、Shell、互聯網程序原理、Mysql數據庫、抓包工具專題、接口測試工具、測試進階-Python編程、Web自動化測試、APP自動化測試、接口自動化測試、測試高級持續集成、測試架構開發測試框架、性能測試、安全測試等。
我推薦一個【Python自動化測試交流群:746506216】,大家可以一起探討交流軟件測試,共同學習軟件測試技術、面試等軟件測試方方面面,助你快速進階Python自動化測試/測試開發,走向高薪之路。
喜歡軟件測試的小伙伴們,如果我的博客對你有幫助、如果你喜歡我的博客內容,請 “點贊” “評論” “收藏” 一 鍵三連哦!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二维码的前世今生 与 六大测试点梳理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MIUI——添加学校邮箱到电子邮件解决方
- 下一篇: 冰冻效果Shader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