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永亮:苹果缺乏创新能力?打造超级产品是未来增长的关键
2008年2月19號,喬布斯發布了當時最薄的筆記本——MacBook Air時,讓當時的人們為這“小玩意兒”感到驚奇。
MacBook的出現重新定義了筆記本電腦,時至今日,我們會發現,關于MacBook的產品設計,居然可以用到現在。更可怕的是,哪怕是今天再看喬布斯發布的MacBook Air,不管是設計還是外觀與質感仍然時髦。
同一款產品,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解讀出來,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這正是喬布斯對于蘋果產品的出眾之處。當然也有不少反對的聲音,他們認為十幾年前的產品都用同一個殼子,這難道不就說明蘋果企業在這十幾年前沒有任何創新嗎?
什么是創新?
資深果粉絕對知道,關于每屆的蘋果發布會后,你會發現,網絡上都是鋪天蓋地的批評“蘋果已經不行了,沒有絲毫創新。尤其是近幾年更甚。
去年的蘋果最大的“創新”是什么?增加了“雙卡雙待”的功能,而今年最大的“創新”居然是手機價格十多年來首次沒漲價。
那么什么叫做創新呢?首先創新是指創立或創造新的,仔細想想,不管是用戶還是媒體,對于蘋果的“批判”聚焦在哪方面呢?
我猜,應該是指“硬件方面”:
萬年不變的5V1A、小容量電池、“落后”的拍照功能,與喬布斯美學相悖設計....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蘋果企業確實失去了創新力,但我們換一個角度,也許會得到不同的答案。
創新者的困境
創新可分為兩大部分
一種是可持續性創新,一種是破壞性創新
顧名思義,所謂可持續創新,就是將現有的產品進行創新,在它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優化、提升。
許多大企業在可持續創新上做的很好,甚至有些創新是他們自己創造的,例如,谷歌的搜索技術,他們對搜索速度繼續優化、索引量的提升、Page Rank調優,這些都是可持續性創新的表現。
而破壞性創新,則是一種徹底的“改革。
舉個例子,蘋果企業在喬布斯在世時所創新的MacBook和iPhone系列,導致lBM企業的PC電腦受到了巨大的沖擊,讓它從市場占有率第一的電腦巨頭,淪落為賣掉整個電腦部門的田地,而iPhone的出現,直接導致了諾基亞的衰落。破壞性創新的出現,可以直接導致曾經行業中的品牌與企業,在短短幾年內迅速分裂瓦解。
這也是蘋果企業能夠從硅谷浩如煙海的創業公司中脫穎而出的決定性因素之一,破壞性創新帶來的是本質上的變革,是最大程度上的創新。所以在很長的時間中,蘋果企業一直是創新的代表,也一直自稱為創新者。而在喬布斯去世多年后,蒂姆·庫克在緬懷喬布斯時說:“蘋果公園是喬布斯夢想的地方——蘋果未來創新的大本營和靈感之源”。
盡管如此,不管是核心用戶也好,普通用戶也罷,相信大家都略有耳聞,蘋果企業關于創新這塊總是廣受詬病。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蘋果企業遇到了創新的窘境。MacBook和iPhone的破壞性創新超越了時代,引起了不少同行的模仿、追隨,這也導致用戶對于蘋果企業產品的期待值高于其它企業的產品,然而結果卻不盡人意,蘋果企業終究沒能拿出更重磅的產品。
當破壞性創新變成了可持續性創新,創新也就變得少了,變革速度隨著變慢。
所以很多人覺得,蘋果企業失去了創新的能力。
換個角度看創新
關于蘋果的秋季發布會,我們會發現,雖然有MacBook、iWatch、iPhone等產品作為重頭戲,但蘋果企業所提供的軟件、服務產品所占的分量越來越多。
蘋果企業是一家硬件產品公司嗎?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蘋果企業只是一家硬件產品企業嗎?當然不是。
從蘋果企業的招聘數據來看,在諸多招聘崗位中,硬件工程師崗位占比34%,而軟件工程師崗位占比28%,這兩個崗位招聘占比超過整個崗位總數的6成。
由此我們可以發現,硬件工程師仍然是蘋果企業的主流崗位,而軟件工程師的占比早已不比前者低多少。
時至今日,蘋果企業在AI、無人駕駛、智能醫療、5G領域等方面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及財力,而這些創新卻被用戶所忽略。
蘋果企業在AI領域中,它們作為AI初創型公司中的第二大并購者,不僅收購了許多的半導體企業,還開始為自己的產品iPhone 設計及學習GPU等硬件。
而在2014年時,它們就開始籌備進軍無人駕駛領域,雖然現在還處于未知的狀態,但它們相信自己在無人駕駛的領域中仍然有機會。
到了智能醫療方便,蒂姆·庫克早已公開表示醫療健康項目是未來增長的關鍵,尤其是Apple Watch系列是醫療科技的主要設備。
在5G領域中,雖然我們國內的華為比蘋果早一步,但蘋果仍然沒有放棄這塊大蛋糕甚至不惜向已經決裂的高通低頭,要知道之前的蘋果企業因為不愿意支付高通高額的費用兩家才開始終止合作,從此高通不斷地找蘋果麻煩,導致蘋果手機持續降價,而這次高通和蘋果不僅達到了和解,還簽署了長達六年的協議。雖然這次蘋果新出的手機并沒有5G芯片,但在假以時日,蘋果企業必定會取得成功。
一家只做軟件,毫無創新且一成不變的科技公司,是絕對不可能做到全球市值第一甚至突破萬億美元的。
從賣商品到賣產品再到賣服務,蘋果企業已經開始了轉型。
在如今的智能硬件市場已經呈現飽和狀態,幾乎所有品牌的手機出貨量都在下降(除了華為)當市場已經從藍海變成紅海,只有創新不再是收割市場的利器,在未來的競爭中,一定是能給企業帶來高回報的超級產品做主,打造一款軟件化、服務化的超級產品是蘋果企業轉型的主要原因。
對于許多的大企業而言,調整戰略方向容易末大不掉,蘋果企業能否成為例外呢?這個還需要時間來見證。
從蘋果的一路發展看來,它們對于iPhone這款超級產品的成功不可復制,但我們可以從中明白對于用戶而言,超級產品是在滿足他們的日常所需外,還要超乎他們的預期,用戶體驗必定趨近于完美。而在蘋果的產品中,除了最初的iPhone,幾乎沒有產品能做到這一點。
那么讓我們來回到最初的問題:蘋果真的沒有創新能力了嗎?
對于這個還是見仁見智,從硬件和軟件這兩個角度,可以給大家帶來不同的看法。畢竟在蘋果的戰略上,它需要布局的早已不是單一的產品,而是整個iOS的生態。
更多精彩文章,請搜索關注“艾老思”gz號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艾永亮:苹果缺乏创新能力?打造超级产品是未来增长的关键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unity3d FPS 枪的后座力
- 下一篇: INA240三相无刷电机电流采样实例(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