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eLib:区块链+云计算的结合技术现在成熟了吗?
據媒體日前報道,谷歌正在研究,如何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云計算服務。如今,很多企業都在使用區塊鏈和數字分布式賬本技術來安全地記錄、交易互聯網數據,而過去,這一領域則是被谷歌所“統治”。
云計算現在已經是一個成熟的技術和應用了。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給出的定義是:云計算是一種按使用量付費的模式,這種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網絡訪問, 進入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資源包括網絡、服務器、存儲、應用軟件、服務)。這些資源能夠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與服務供應商進行很少的交互。
區塊鏈的本質就是分布式賬本和智能合約。分布式賬本就是一個獨特的數據庫。這個數據庫像網絡一樣,所有人都使用區塊鏈就會建立一個生態系統。個人的分布式賬本通過數學以及密碼學,可以永遠記住固定序列,事實內容不會被篡改。而智能合約是交易雙方互相聯系約定和規則,誰都不能更改,防止賴賬。
僅看定義,云計算是按需分配,區塊鏈則構建了一個信任體系,兩者好像并沒有直接關系。但是區塊鏈本身就是一種資源,有按需供給的需求,是云計算的一個組成部分,云計算的技術和區塊鏈的技術之間是可以相互融合的。
區塊鏈與云計算兩項技術的結合,從宏觀上來說,一方面,利用云計算已有的基礎服務設施或根據實際需求做相應改變,實現開發應用流程加速,滿足未來區塊鏈生態系統中初創企業、學術機構、開源機構、聯盟和金融等機構對區塊鏈應用的需求。另一方面,對于云計算來說,“可信、可靠、可控制”被認為是云計算發展必須要翻越的“三座山”,而區塊鏈技術以去中心化、匿名性,以及數據不可篡改為主要特征,與云計算長期發展目標不謀而合。
從存儲方面來看,云計算內的存儲和區塊鏈內的存儲都是由普通存儲介質組成。而區塊鏈里的存儲是作為鏈里各節點的存儲空間,區塊鏈里存儲的價值不在于存儲本身,而在于相互鏈接的不可更改的塊,是一種特殊的存儲服務。云計算里確實也需要這樣的存儲服務。比如結合“平安城市”,將數據放在這種類型的存儲里,利用不可修改性,讓視頻、語音、文件等作為公認有效的法律依據。
從安全性方面來說,云計算里的安全主要是確保應用能夠安全、穩定、可靠的運行。而區塊鏈內的安全是確保每個數據塊不被篡改,數據塊的記錄內容不被沒有私鑰的用戶讀取。利用這一點,如果把云計算和基于區塊鏈的安全存儲產品結合,就能設計出加密存儲設備。
對于“區塊鏈”的狂熱追逐好似一場大風迅猛而過,最終沉淀下來的企業和開發者也許才是真正執著于其技術價值的。2018年,中國區塊鏈行業產業鏈將全速發展,并將領跑全球區塊鏈技術,改變現有商業模式,提前進入區塊鏈3.0時代。在全球互聯網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將為各行各業帶來新一輪的機遇和挑戰。
在此大前提下,LikeLib團隊根據技術的發展以及行業需求,重新梳理區塊鏈技術框架,旨在打造出一個更加適合當今時代發展的區塊鏈底層架構。
LikeLib通過建立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COs),實現對去中心化體系的重構和發展。它可以應用到科技、醫療、能源、電商、航空等各行各業。LikeLib主鏈處理主體應用業務模型,側鏈適配多元化、多匹配應用場景接入。它使用并行計算,使得把區塊鏈拓展到百萬用戶和每秒百萬次交易成為可能,提高了智能商業開發效率。LikeLib是一款真正為商業應用而研發的區塊鏈。
LikeLib設計背景
跟“互聯網信徒”劃分 Web1.0、Web2.0、Web3.0 的思路有些相似,區塊鏈在行業內也被分成了三個階段。
在技術層面上,各種問題日漸突出。其一,區塊鏈作為去中心化,集體維護的分布式系統,規模越大,效率越低。比如區塊鏈1.0應用項目—比特幣,就有運算時間的限制,布比和秒鈦坊等公司也無法實現二者兼具,只能在效率與規模上二選一。
其二,目前的區塊鏈,是為企業解決供應鏈金融風控和信任難題而構建的,均屬于公有鏈范圍。為了維持公有鏈的有效性,就需要加入代幣,代幣又是黑客的目標,因此存在:密鑰安全、隱私保護、拒絕保護、針對性供給等問題。
其三,大多數區塊鏈應用都需要用戶在自己的計算機客戶端運行一個“節點”或至少安裝一個“輕節點”才能使用,操作十分不便,從而也導致了區塊鏈應用很難在普通大眾中得以普及。
區別于 1.0 時代的數字貨幣和 2.0 時代的智能合約,區塊鏈 3.0 的本質是將現有區塊鏈技術真正應用到實體經濟中去,解決那些原有技術無法完美解決的具體問題和場景。在 2018 年之前,大部分底層主鏈的技術性能還停留在兩位數 TPS 的程度,一個幾千用戶的區塊鏈應用就無法承受,更無法在大規模的商業級應用中落地。性能差、效率低、擴展性有限,成為制約區塊鏈 3.0 時代到來的關鍵因素。為了解決以上這些問題,并推動區塊鏈技術下的商業應用,LikeLib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在萬眾矚目下應運而生。
LikeLib具體實現方法
分層來看,LikeLib以加密、共享計算的 P2P 網絡、存儲空間、算力為基礎層,搭建起同構多鏈架構。 從區塊鏈行業發展角度而言,LikeLib的最終愿景是打造一個分布式的未來“銀行”,通過建立不同區塊鏈賬本之間的連接,實現資產的跨賬本轉移,為基于數字貨幣和數字資產的金融應用提供一個基礎設施。將區塊鏈承載價值和傳遞價值的功能發到極致,將區塊鏈的平等、開放的理念發揮到極致,不僅對存儲的需求變小,同時性能得到了極大提升。
在共識機制上,LikeLib引入了區塊鏈最優共識算法,遴選出帶寬較高、穩定性好、計算能力強的節點作為代理節點。為了保證服務穩定,LikeLib會定期對代理節點進行洗牌,把更好的節點作為候選,最大限度在秒級做到 2/3 以上的節點確認。一經確認,就不會在產生分叉或回滾,確保鏈上數據準確可靠。
跨鏈以及側鏈的底層架構配合共識算法,能夠利用擴鏈的方式來大幅提升性能,從而實現高并發。
LikeLib吸納了Linux內核設計的模塊化思想,開發了LikeLib微內核,LikeLib設計遵循“一切皆為模塊”的原則,用模塊化支持技術更新和應用適配。
我們熟悉的區塊鏈,無論是以太坊還是EOS.IO,他們的TPS速度都不高。以EOS.IO為例,這個號稱是能夠達到百萬TPS的區塊鏈系統,到目前為止最高TPS僅僅超過3590次,遠低于宣稱理論值。而迅雷鏈則已經在實際應用中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百萬TPS,即每秒處理超過100萬次的真實交易。
LikeLib區塊鏈技術切實地優化了產品體驗,對業務增長產生了正向的推動作用。而隨著用戶規模的持續增長,能夠承受更高并發量、擴展性極強,無疑成為他們的必然選擇。
破舊立新 贏得區塊鏈+商業模式先機
從整體上看,底層區塊鏈平臺的商業生態建設尚處早期,可能面臨各種短板和缺陷。大部分企業到目前為止,對區塊鏈的認識還停留在早期的嘗試階段,很難將區塊鏈應用到大規模項目上去商用。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跑通區塊鏈底層系統的生態也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做為和數軟件旗下研發的公鏈品牌,公司多年來的技術積累和分布式技術基礎設施的搭建,正在LikeLib上大放異彩,讓暗淡許久的區塊鏈行業看到了新的發展希望。
除了之前提到的LikeLib技術性能、體驗以及非常多的應用落地之外,和數軟件也在積極地以開放的姿態推動行業生態的繁榮發展。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中,蘊含著和數軟件對于整個區塊鏈技術開發生態的拳拳之心。放眼全球區塊鏈底層平臺市場,和數軟件不僅實現了對自身業務的破舊立新,更是成功地占下區塊鏈+商業模式先機,成為2019年區塊鏈主鏈市場中風向標式的企業代表。
區塊鏈在經過兩年多的概念洗禮后,終于朝著正確且有意義的方向發展了。無論是阿爾法順風車,還是內容版權上鏈,又或者是溯源系統,LikeLib公鏈系統+商業的范例,值得所有行業內的開發者和愛好者學習。
萬維網持續迭代了三十年,才有了今天的繁榮,才有了“互聯網+”。如果你在 2019 年還對區塊鏈有信心,或許應該給它更多時間。很顯然,和數軟件已經在2019年上半年給了區塊鏈行業一個令人欣慰的答卷。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LikeLib:区块链+云计算的结合技术现在成熟了吗?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WPF】用100行C#代码实现扫雷
- 下一篇: Android Activ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