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体:华为给时代炼一炉钢
自工業革命以來,似乎每一個時代的發展,都離不開一種特定的底座。這個底座需要將技術創新融合成產業基礎,將復雜的技術變成人人可用的能源與材料。
比如說,現代工業革命中,鋼鐵就是這樣一種東西。現代鋼鐵的歷史錯綜復雜,但德國科學家威廉·西門子在1847年實現的新冶煉技術,加上后來西門子公司的工程師埃米爾·馬丁改造煉鋼工藝,最終讓西門子-馬丁工藝成為了現代工業的底座,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平爐工藝。西門子這家公司,也至此登上了全球工業史的舞臺。
平爐煉鋼,這個今天聽起來有幾分土味的技術,在19世紀末就是人類創造的代名詞。向這門技術的身后看,它集成了采礦、冶煉、化工、機械、能源等技術的協同圖譜與再融合;而向它的前方看,現代化鋼鐵衍生出了汽車,房屋、工廠、輪船,構筑了翻天覆地的現代世界,讓每一個行業都有了新的生產要素。
這個情形多么類似今天我們的處境。云、AI、計算、5G、行業應用得到了大規模發展。而從新基建到雙循環,也明確指出了“5機”協同的目標,走入行業場景,提升行業生產力。那么,似乎在這個邏輯中,我們缺少的就是像西門子-馬丁鋼鐵工藝一樣的技術底座,可以讓技術融合,成為各個行業可參考、可利用、可依托的全新發展基礎。
智能時代的“鋼鐵工藝”已經成為了時代之需。而這也是華為在全聯接2020中,希望面向各行業智能化需求,以及“5機”協同歷史契機給出的解答。
在華為全聯接2020的第一天,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提出了“5機”協同,擁抱行業場景的宏觀戰略。而按照慣例,華為全聯接2020第二天需要展示華為如何實現這一戰略。
9月24日上午,華為云與計算BG總裁侯金龍發布了政企智能化升級的系統化參考架構:智能體。
從技術紛飛到產業落地,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智能體的出現,是把技術機遇變成產業原料的一次工業革新——也是華為給智能時代煉就的第一爐鋼。
AI發展的時代天梯
我們知道,AI技術的發展經歷了兩次寒冬。而60年代初與70年代末的AI寒冬最終同出一因:AI無法切實為產業利用,將技術進步轉化為真實的生產力。從歷史來看,AI能否最終擁抱行業,是人類發展智能的核心問題,可以說是決定智能化生與死的最后一道天梯。
進入21世紀,深度學習的興起給AI帶來了全新的發展契機。但事實證明,從深度學習到產業AI應用還是要經歷重重險阻。從本質上來講,深度學習是一種統計學運算思維,完成向計算機模型的進化是它走向應用的第一步。隨后,AI技術開始在不斷的發展成熟里與目標適配,形成了NLP、機器視覺、知識圖譜等應用向技術體系。再之后,AI技術才能逐漸融入產業,在一些特定目標中實現價值,比如我們所見的人臉識別、智能推薦等等。
再向前發展,AI需要與多種技術融合,以技術的整體聯通性、融合性,改變行業核心生產場景。將AI的價值從單一目標提升為普適性目標,提升社會生產力整體發展。這是AI走向產業的最后一公里,同時也是挑戰最大的一步。其特點是涉及的產業鏈復雜、缺乏行業統一標準、各個行業需求差異巨大、技術底座呈現木桶理論形態。
要讓AI技術、AI平臺,成為大面積滿足行業智能化需求的新能源、新底座,就需要對多元智能化技術、復雜產業鏈進行統一聚合,形成能夠適配各行業的參考架構。讓行業應用智能化時有據可依,有藍圖可參考,有渠道可溝通。
這可以說是產業智能化之路的攻堅戰,也是讓AI技術登上時代天梯的關鍵一步。面對智能化的最后一公里,華為決定啟動全場景智慧,開始智能技術向行業場景的終極跨越。
全場景智慧:對“5機”負責
無論是19世紀的現代化鋼鐵,還是今年的5G、AI、云、計算,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都需要經歷一個聚合壓縮,再以適配各行業場景的方式,進行產業釋放的階段。工業革命的真正張力,往往就蘊藏在這一階段當中。
而這一階段產業智能化的最大需求,是有一種發展方案,既可以對接技術機遇,又能夠面向產業創新需求——這就是全場景智慧的出發點。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安暉認為,全場景智慧是一種非常負責任的提法,它希望讓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從智能化發展、智慧化發展里享受紅利。
華為認為,全場景智慧是指面向城市、企業和行業等場景,通過5G、云、AI、計算等多種技術與行業知識深度融合創新產生的裂變效應,提升城市綜合治理水平,讓居民的幸福感更強、企業生產效率更高、行業創造力更強。
也就是說,全場景智慧一方面承載多種技術的融合創新,另一方面覆蓋覆蓋城市、企業、行業,惠及每個組織、每個家庭、每個人。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華為希望與生態合作伙伴共同構建全場景智慧城市、全場景智慧企業、以及全場景智慧行業。
而如果說全場景智慧戰略,是對“5機協同”的時代機遇負責,對各行業、各領域的智能化需求負責,那么全場景智慧戰略在實際發展中,就需要一個落點來實現價值落地,幫助全場景智慧戰略快速凝聚產業動力。
而這個落點,就是華為發布的智能體。
探鋼:智能體的定義
行業與政企,需要一套清晰明確的方案來進入全場景智慧,成為實現“5機協同”的機遇抓手。
侯金龍提出,“產業界正處于從政企上云向政企智能升級、從單場景AI創新向全場景智慧的轉變過程。智能體深度融合‘5機’,是云網邊端協同的一體化智能系統,能感知、會思考、可執行、能進化。我們將攜手廣大伙伴通過智能體加速政企智能升級,做大蛋糕,一起發展軟件和服務產業,開拓邊緣計算產業新藍海。”
“5機協同”的技術底座,必須具有工業級的承載能力,以及對各行業的普遍適應性、對重點產業場景的針對性打造。這就像冶金之前,需要明確鋼材的硬度,從而確認能夠實現的產業目標。華為發布的智能體也如此,作為智能時代的行業智能化底座,既要對技術實現集成,實現融合創新;又要能夠千變萬化,適配各個行業,實現場景的可塑;又要能夠容納各個領域的生態創新,實現伙伴價值釋放。
從定義上來看,智能體是政企智能升級的參考架構,其是以云計算為基礎,以AI為核心,通過云網邊端協同,構建立體感知、全域協同、精確判斷和持續進化的智能系統。
具體來看,智能體包含四層產業架構,即智能交互、智能聯接、智能中樞和智慧應用:
智能交互,是指在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間實現數據、軟件和AI算法的自由流動,實現云邊端的聯通與融合。
智能聯接,是指在產業端實現網絡的無縫覆蓋、萬物互聯、云網協同,應用協同,數據協同,組織協同。這需要一系列5G、F5G等技術變革來支撐和實現。
智能中樞,是智能體的大腦和決策系統,基于云基礎設施,賦能應用,使能數據、普惠AI,支撐全場景智慧應用。這需要有效對云、計算、AI能力進行體系化建設與能力集成,建造智能體堅實的產業基座。
智慧應用,是指通過與客戶、伙伴的協同創新,加速ICT技術與行業知識的深度融合,重構行業業務體驗、優化流程、使能創新。這一部分,需要千行百業的生態合作伙伴共同努力,來實現智能體與行業場景的不斷融合。
總體來看,智能體在目前的產業智能化產業中,具有相對突出的三大產業特性:
1、高度智能化,全面融入AI技術,推動實現AI技術落地,通過智能閉環,打通產業AI最后一公里。
2、全流程覆蓋,融合從交互到聯接,從中樞到應用全套體系,打造各行業、領域可以通用的基礎式參考架構,覆蓋產業需求的各環節。
3、滿足行業特殊性,智能體深入理解行業特殊形態,與產業需求深度結合,容納合作伙伴、開發者的創新能力,從而滿足行業對智能化的具體、特殊需求。
融合了華為技術體系、產業理解與生態聚合的智能體,可以在產業智能化創新中為行業場景帶來全新的底座價值,實現高強度的技術聚合與行業需求承載。
冶煉:智能體的產業特性
在理解了智能體的出發點后,或許我們可以從幾個差異化特征,來理解智能體可以給產業智能化帶來怎樣的價值。
首先我們可以觀察到,智能體并非一個技術或者應用平臺,而是由華為提出、業界共享的技術參考架構。智能體不僅在技術體系上進行聚合,同時其在生態體系上實現了開放狀態,由華為、客戶、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整個智能體的發展過程中,華為致力于推進軟件生態、服務生態和邊緣計算產業生態的繁榮發展。
智能體的開放生態系統,給軟件服務與邊緣計算帶來了巨大的產業增長機遇。華為預測,未來五年軟件與服務全球空間會高達1萬億美金,軟件產業云化、SaaS化正在全面加速。華為云定位為中立云服務提供商,應用軟件與服務生態完全開放。通過平臺化、生態化的應用使能、AI使能、數據使能,助力軟件SaaS化和智能升級,助力合作伙伴商業成功,重塑健康的軟件與服務產業。
而在邊緣計算產業,未來5年全球空間高達5000億美金,華為云的邊緣計算產業生態同樣開放。合作伙伴設備可借助IEF接入智能體,基于鴻蒙的終端生態實現互聯互通,讓合作伙伴共享智能升級紅利。
另一個角度看,我們可以發現智能體集合了華為對產業智能化的最新理解與行業經驗:比如說智能體當中,智能中樞承載著大腦和決策系統的作用。而華為將它的核心提煉確定為混合云底座和三個使能:應用使能、數據使能、AI使能。
其中,混合云底座的價值在于深刻理解各行業用戶的數據關切與業務流程。華為混合云5級VDC(虛擬數據中心)方案,能夠匹配政企多層級組織結構和流程;并且可以實現混合云本地化部署,將數據留在本地,同時同步公有云高階服務,接入前沿技術體驗。
而三大使能,則解決了政企智能化多方面的核心問題。比如應用使能可以讓開發更簡單。通過華為云ROMA平臺提供低代碼、零代碼開發能力,支持全云化在線開發,云上云下一鍵部署。
而數據使能則讓應用更方便,將分散在不同部門的數據打通。華為云DAYU提供獨創的邏輯數據湖方案,令處在物理分布狀態的數據,邏輯上可集中管理和分析,實現數據全域共享。
AI使能,則讓政企的智能化開發與部署更輕松。通過華為云ModelArts一站式AI開發管理平臺,實現AI全生命周期的開發管理智能化與自動化,實現政企以自身產業特性為主,同時快速輕松接入智能化體系的訴求。以中國石油與華為的合作為例,通過華為云知識圖譜套件,其快速構建石油測井領域的專業化模型,實現了油氣水層的智能識別,時間縮短70%以上,準確率達到了專家水平。
智能體的產業差異化特性與產業優勢還有很多,這里僅僅舉兩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事實上,智能體可以說是將華為長期積累的技術、平臺、產業實踐進行了集成與一體化構建,從而滿足各行業在智能化升級當中,兼顧產業特性與技術特性的核心需求。
不斷在實踐中與技術發展里冶煉自身的優勢,讓智能體自誕生起就不是一種技術或者平臺,而是產業智能化的凝結范本。
出爐:智能體的產業實踐
某種程度上來說,智能體是在技術聚合、產品創新與行業場景需求中搭建了一個公約數。以彼此都能理解的充沛準備形態,隨時在具體場景中發揮價值。
這也意味著,智能體價值的發揮依賴于與具體產業或經濟形態結合,比如:與城市結合形成智慧城市,跟工業制造結合形成工業制造4.0,同物流結合成智慧物流。智能體與產業的結合,并不是簡單的合作,而是通過技術聚合帶來產業放大效果,實現產業價值的疊加乃至倍增。
智能體與行業的結合,需要大量專注行業及垂直細分領域廠家來共同實現。越來越多的行業知識、數據、經驗匯聚到智能體,會再次幫助智能體成長。二者融為一體,形成成長的良性循環,最終形成行業全場景智慧。
百煉成鋼的智能體,目前已經在大量產業實踐中發揮了自身的價值。比如華為的產業轉型就離不開智能體。在供應鏈管理上,華為業務遍布170個國家和地區,有190個中心倉庫。全面引入智能體能力后,華為實現了訂單履行周期下降了76%,每年節省70億元供應鏈成本。
在工程交付領域,華為每年交付站點近300萬個,有超過5000萬安裝項需驗收,引入智能體后,實現了每年可節約成本60多億。過去需要分批上站、多次檢查的工程交付,通過構建全球集成服務交付平臺,集中管理所有項目、站點信息,并將工程人員、流程嵌入,實現了交付流程數字化、自動化,大幅提升交付效率。
在社會經濟各界,千行百業中,智能體也都發揮著不同的價值,比如說深圳市與華為發布共建鵬城智能體。鵬城智能體是深圳重要的社會民生工程,融合了深圳市政府、企業、市民、社會的共同參與。依托華為等一批高科技企業,鵬城智能體實現了以“數據”為基礎,融合5G、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設“數基、數網、數紐、數腦、數體”系列工程,打造數據驅動的具有深度學習能力的城市級一體化智能協同體系,提升深圳市的整體智能化水平。
其中“數基”工程通過城市級云網協同的信息基礎設施,為城市提供快速、便捷、高效的網絡連接和高性能、海量計算、存儲資源支撐;“數網”工程通過智能物聯感知網和智能服務感知網,全面感知城市中的人和物;“數紐”工程建設了城市級的數據交互體系;“數腦”工程打造了由數據中樞、業務中樞和AI中樞組成的城市級智能中樞,對城市數據進行全方位加工、處理、分析、判斷,形成指令向外發布;“數體”工程將建設覆蓋城市各行各業的智慧應用系統,在“數腦”指揮下,為市民、企業提供各領域專業化智能服務。鵬城智能體的出現,可以說是我國在城市智能領域的全新探索,構建了AI與城市大規模應用相結合的全新實踐。而華為的智能體架構,為深圳的探索提供了中堅支撐。
在鋼鐵產業中,鋼的晶粒度品質評級工作受人工主觀影響大。在永鋒鋼鐵,通過AI與工業機理融合,鋼材智能評級結果準確率達到95%以上,評級效率是人工的數百倍。
在智能交通產業中,智能體幫助實現了高速自由流。在華為技術的賦能下,客車通過省界收費站的平均時間減少到2秒;貨車的通過時間,縮短到3秒,極大提升了交通自由流的體驗與效率。
目前,華為與伙伴一起在超過600個項目落地和實踐了智能體,智能化升級正在改變千行百業。
為了讓更多合作伙伴、開發者、客戶,認識到智能體的價值,明確全場景智慧的未來方向。在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華為還與IDC、中國信息化百人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聯合編撰發布了《智能體白皮書》,旨在立足第四次工業革命爆發前的歷史拐點,展望AI、云、5G等數字技術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影響,提出“智能體”新技術發展理念,推動城市、行業、企業在智能升級中合理運用這一參考架構,加快整個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在產業智能化進程不斷推進的今天,智能體已經為構建全場景智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推動AI產業化進入重基座、巧創新、行業普惠的新階段。
而值得玩味的是,在以AI、云、5G、多樣性計算推動的智能化革命進程里,目前只有中國實現了類似的階段,完成了技術融合、產業案例充沛、新型基礎設施高速建設的幾個重要坐標。
170年前,現代化鋼鐵的出現點燃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浪潮,日不落帝國的長臂管轄伴隨著產業現代化的崛起而崩塌;今天,智能體又將推動智能革命的洪流,產業智能化的崛起過程中,是否又將見證新秩序的建立與舊秩序的衰亡呢?
讓我們更多關注和推動智能體前進中產生的產業價值,拭目以待這種“新材料”如何創造未來。
如果說,天下之先的智能體是一爐未有的鋼鐵,那希望這爐鋼鐵能溫熱烈酒,致我們不再跟隨的時代航程。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智能体:华为给时代炼一炉钢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第一次面试(厦门西联电子)
- 下一篇: C语言-求两个数中的较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