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南怀瑾
大學的時候,聽從老師的推薦,看過南懷瑾的書,但當時看不太明白。 10年之后的今天,再讀大師的作品,就能感覺其中巨大的力量。 南懷瑾應該算華人當中國學素養最高的人物了。但我還是建議大家看書的時候要抱著懷疑的精神。相信南老也一定支持我的這個觀點。 比如,在南懷瑾的新書《南懷瑾講述領導的藝術》中,大師對“人君唯優與不敏則不可。優則亡眾,不敏則不及事”這句話的解釋是:做一個國家的領導人,最重要的是不能優柔寡斷、反應不靈敏。優柔寡斷則失去眾多部下的擁護,反應不靈敏就會誤事。 但我對于南大師的解釋有些不贊同。我認為此處“優”就是“優秀,才能突出”的意思,不是“優柔寡斷”的意思。因為如果當老板的業務能力太突出的話,他的手下就沒有發揮的余地了。正所謂大樹底下不長草。太強的領導,其手下肯定只能是一些唯唯諾諾的無能之輩了。 另外,中國的道德經、周易把領導學寫成了玄奧高深的東西,神秘兮兮的樣子,操作性很差。這些著作大多借助很玄的東西來描述圣人的行為特征是怎樣怎樣的,但沒有說真正的原因。比如,周易講究效法天地自然,老子推崇道。但他們自己也不明白為什么要效法天地,為什么道就是好的。他們只是根據前人的生活總結出來。這點西方人做的就比較好。西方的領導學研究的是什么樣的品質可以提高一個組織的效率,降低一個組織的成本。凡是符合這兩個原則的品質就是領袖品質。比如,誠信可以降低溝通成本,誠信可以讓人們坦然面對困難,及早考慮對策,從而降低失敗的概率,間接提高了公司的效率。所以,誠信就是非常重要的領袖品質。老外的想法很簡單,凡是有利于降低公司成本,提高公司效率的行為習慣都是領袖應該具備的品質。因為公司的每個員工都會效仿領導人。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領導的價值觀很快會演變成員工的價值觀。 因此,可以看出,中國的領導學有一個潛臺詞:一切為了個人修煉。西方的領導學有一個潛臺詞:一切為了整個組織的利益。前者為私,后則為公,但殊途同歸,最后都會得出一些共同的結論。 總的來說,我還是建議朋友們有機會不妨讀讀南懷瑾,多了解一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
轉載于:https://blog.51cto.com/kankan/95710
總結
- 上一篇: Linux权限管理— sudo授权
- 下一篇: FPGA篮球计分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