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船上的“漏洞”设计:为什么航行时,两侧要不停地向外排水?
坐在游輪甲板上欣賞夕陽的時候,你有沒有注意過巨輪兩側那些源源不斷向外噴水的孔洞?
這些小噴口就像是海上巨無霸的汗腺,一路航行,一路流“汗”,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其實這些“漏洞”,不僅沒有危害,反而發揮著多種重要功能,是輪船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們主要用于排出兩種水——壓載水和冷卻水。
一、海浪中的穩定“砝碼”
所謂壓載水,是指在輪船各艙室為空載或者載重較輕時,為了增大船體的穩定性而特意注入的水。
受制于巨輪龐大的體型,若不注意載重分布和重心控制,稍不留神就會在狂奔中翻個底朝天;因此,適量的壓載水就成了一種保持穩定性的“無形砝碼”。
那么,壓載水的工作原理到底是什么呢?要知道,輪船的穩定性是由多個參數決定的,比如橫搖周期、重心高度、初穩性橫搖角等。
這些名詞聽起來非常高大上,其實就是判斷一艘船是否容易被風浪推倒的幾個關鍵指標。
當這些參數值過高或過低時,都會導致輪船在風浪中的搖晃幅度過大,嚴重影響行進安全性。
通過精確的計算公式,輪船操作人員可以確定在不同載重和作業條件下所需的壓載水量。
比如滿載集裝箱的輪船壓載水量大約是船體排水量的17%,而對于油輪等液體運輸船來說,這個比例則可能高達30%左右。
然后,借助船身內部錯綜復雜的管網系統,從海底閥門汲取海水注入專門的壓載水艙。
如果風浪太猛,壓載水多一些;如果航行平穩,也可以適當排出一部分。
經驗豐富的船長可以靈活調節,讓巨輪始終保持最佳運動狀態。
所以說,壓載水對于海上巨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就像輪胎上的高浮力氣囊,能保護司機在意外情況下免受更嚴重傷害。
如果沒有壓載水這層安全氣囊的保護,巨浪對船體的傷害可能要嚴重得多。
只不過,這位“保姆”偶爾也會惹是生非,成為外來生物入侵的幫兇。
外來生物是怎么混上巨輪的?就是靠壓載水這個“免費船票”。
雖然航海公司會對壓載水進行處理,但仍有極個別頑強的外來微生物僥幸躲過檢查,搭上了去往新大陸的免費游輪——上個世紀,中國的脈紅螺就是這樣通過輪船壓載水,從亞洲一路蹦跶到了美洲和歐洲。
于是,本該借機出國打工掙外快的脈紅螺,反而成了不受歡迎的非法“海外勞工”,到處惹是生非危害當地漁業,最后不得不重操舊業回國賣貝殼賺辛苦錢。
事實上,脈紅螺只是眾多外來入侵生物中的一種。
近年來,隨著全球貿易聯系和旅游業快速增長,輪船壓載水成為外來生物“搭便車”擴散的重要途徑之一。
這些外來生物進入新生態系統后,很容易沒有天敵,快速繁殖擴張,成為新的入侵物種。
比如20世紀80年代,大量緬甸薄殼蜆就乘坐商業輪船的壓載水,從原產地轉移到了美國西海岸。
這種貝類對當地的貽貝和牡蠣造成了巨大的生存壓力,嚴重影響了美國部分地區的漁業經濟。
逃脫而出的外來生物,就是一次難以控制的“生物戰爭”。
為了遏制外來生物入侵擴散,國際海事組織于2004年制定了專門的壓載水管理公約。
該公約要求,所有進入外國港口的輪船,都必須在起航前對壓載水進行徹底處理,確保其中不存在任何活生物,然后才能合法排放。
這項要求于2017年正式生效實施。
一些重點港口還建立了大型的壓載水接收處理系統,強制要求停靠輪船必須將壓載水全部抽走并進行消毒,方可起航,從源頭切斷生物傳播鏈。
這種系統使用濃度極高的臭氧氣體,可有效殺滅包括病毒在內的各類微生物。
新加坡環球港的壓載水中心日處理能力達3000噸,配置有巨型儲存罐和自動化臭氧消毒系統,確保絕對安全。
該中心主任表示,系統運行5年來,已經為超過6000艘次貨輪和油輪提供壓載水接收和處理服務,有效保護了新加坡生態環境的完整性。
而對于避免外來生物入侵,最根本的辦法還是在輪船壓載水系統中設置過濾和消毒裝置。
這類設備會在船舶起航前自動啟動,使用超細密度濾網,結合強效氧化劑如漂白粉溶液,可有效去除99.99%的異種生命體,實現壓載水的高效凈化。
這就像給水龍頭裝上精密過濾器,讓你喝上放心水。
當然,完全杜絕任何微小入侵物種的可能性還存在很大難度,但隨著檢測和處理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已經能很好控制這類風險。
況且,現代輪船的設計和操作也更加科學化,壓載水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排放量比以前減少了90%以上。
所以作為旅客的我們,完全不必擔心巨輪上那些源源不斷向外排放的壓載水。
它們里面100%沒有脈紅螺這類的非法偷渡客,更不會突然蹦出個哥斯拉爬上甲板。
只要坐在甲板上欣賞夕陽,讓海風吹走一天的疲憊,就是最好的享受。
二、發動機的“導熱神器”
那么除了壓載水,巨輪身上那些不停流水的“汗腺”,還有什么其他用途呢?這就要說到輪船冷卻水系統的神奇設計了。
要知道,驅動數萬噸排水量的巨輪,可不是電動車路過給你個推就可以讓它起步的。
輪船需要強大的發動機提供動力,而發動機在高強度、長時間運轉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大量的熱量。
比如世界上最先進的鄭和輪巨型貨輪,它那9臺12,000馬力的柴油機組一起運轉,熱量之大,簡直可以直接烤一頭牛。
要是不及時散熱,整艘船遲早會被自己的“體溫”給融化。
更嚴重的是,發動機過熱還會引起爆炸等嚴重事故。
所以,設計師們為巨輪配備了一套完善的冷卻水系統,通過源源不斷的水流幫助散熱,降低溫度。
它就像一臺超級計算機,通過復雜的管道系統確保各關鍵部件溫度適宜,否則整艘船就可能突然陷入癱瘓,后果不堪設想。
常見的輪船冷卻系統可以分為三類:
開放式冷卻水系統,直接利用海水作為冷卻介質。
這相當于直接用手里的礦泉水瓶貼在發熱的手機殼上降溫——最直接有效。
其結構簡單,海水從底部水泵進入,流經發動機冷卻水套后直接排出。
不過長期海水浸泡也會腐蝕發動機零部件。
閉式冷卻系統則使用淡水或專用油液循環流動,中間絕不與海水接觸,以避免腐蝕問題。
這就像給手機套上塑料防護殼再散熱,多一重保護,當然熱交換效率會低點。
此類系統使用淡水或低毒性液體作為工作流體,在管道和熱交換器內循環流動帶走熱量。
因此很多大型輪船會選用第三種:中央冷卻系統,既避免直接腐蝕,又通過輔助回路確保足夠的散熱效率。
這相當于高端游戲本,不僅機身和零部件都包覆隔熱和防水材料,還配備獨立的大型散熱器,無論多“高負荷”都不會出現任何卡頓。
中央系統包含內外兩個回路,內部使用淡水或低毒液體,由主循環泵驅動循環流動;外部回路則利用透平式海水泵抽入大量海水,接收從內回路傳出的熱量后排出。
兩個系統通過巨型銅鋼板式熱交換器嚴格分離。
這就像煤礦里的安全氧氣系統,外部空氣無法進入,但熱量可以快速散出。
要知道,大型郵輪或油輪的主發動機功率可以高達108兆瓦,相當于10萬輛小汽車的總和!全速運轉時的耗能難以想象。
僅世界第一大型游輪“海洋輝煌號”的3臺柴油機,就需要每小時3000噸海水幫助冷卻,數千條管道,數百個閥門和泵不停運作,才能確保系統安全。
一旦這些“管道”發生故障,后果不堪設想。
歷史上就曾發生過多起因冷卻系統失靈導致輪船嚴重事故的案例。
20世紀60年代,一艘散貨船的冷卻水泵突然停轉,僅2小時之內,主機溫度就從正常工作的270華氏度猛增到700°C,最終發生爆炸起火,僅20分鐘整艘船就沉入大西洋。
為避免腐蝕和生垢積累對管道系統的破壞,輪船廠家也在冷卻水中加入了各類抑制劑和清洗劑。
這些助劑材料經過嚴格審核,確保對海洋環境無重大影響后才獲批使用。
有的公司還使用先進的氧化還原電位控制系統,通過電解自動生成的活性物質清除垢層。
所以說這些看似無關痛癢的小“漏洞”,其實都是大功臣。
它們工作起來就像巨輪心臟再造外科的優秀護士團隊,不停為“輸送”海水“擴管道”,確保動力系統安全平穩。
沒有了這些小小的設計和流程,我們的海上之旅就不會那么完美。
三、其他環境影響
除了壓載水和冷卻水,這些小孔洞還會排放生活污水、清洗水、消防水等,這些也會對環境帶來一定影響。
不過國際海事組織早已頒布了嚴格規定,船舶所有廢水排放前必須達到嚴格的處理標準。
所以作為游輪上的尊貴乘客,請千萬不要擔心日夜不停流向外的這些水會帶來污染。
相反,正是有了這套完整的循壞利用系統,巨輪才能平穩高效、綠色環保地運轉,帶我們在蔚藍海面上盡情放松身心。
當你再次看到船身兩側的小水柱時,不妨在心里默念一句:“辛苦啦!”。
是它們讓我們的海上之旅精彩而又安全,感謝背后默默付出的每一個設計師、工程師和海員!
參考資料
水上物流網,船舶艉軸管冷卻水(船用發動機冷卻系統圖解),2022-10-13
唐議, 蘇舒.防控船舶壓載水造成的生物入侵的管理問題[J]. 上海海洋大學學報, 2015, 24(1):130-137.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轮船上的“漏洞”设计:为什么航行时,两侧要不停地向外排水?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放屁太多,是肝不好吗?屁多的4大原因,要
- 下一篇: 联想u盘装win10系统教程-(联想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