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芍和白芍的区别(白芍的作用和功能)
文章目錄[隱藏]
- 芍藥的哪些部位是芍藥?
- 芍藥和芍藥在中醫上有什么區別???
- 牡丹和白牡丹有什么區別
- 紅牡丹和白牡丹有什么區別?
- 《傷寒論》中的芍藥是芍藥還是芍藥
芍藥的哪些部位是芍藥?
赤芍和白芍統稱芍藥,都屬于毛茛科。藥用部位都是根部,實際上是芍藥的兩個不同品種。赤芍清熱涼血、活血祛瘀;白芍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二者在作用上各有偏重,不可混為一談,更與帶皮不帶皮、栽培與野生搭不上界(赤芍人工栽培也還是赤芍,其顏色不會變白,只是由于生長期長、價格低而尚未形成提供商品的大面積種植)。其名稱來由與顏色相關。附 中藥的命名法則:
1.按藥用部分命名——如雞內金、車前子、金錢草……;
2.按藥物產地命名——如川草烏、北細辛、懷牛膝……;
3.按藥物氣味命名——如蘇合香、龍膽草、甜杏仁……;
4.按性能命名——如益母草、骨碎補、決明子……;
5.按藥物顏色命名——如雞血藤、白菊花、紫丹參……;
6.按采藥季節命名——如迎春花、夏枯草、冬桑葉……;
7.按藥物形態命名——如垂盆草、半邊蓮、木蝴蝶……;
8.按人名(傳說)命名——如徐長卿、使君子、劉寄奴……;
9.按進口地地名、譯音命名——如番瀉葉、高麗參、曼陀羅……。
芍藥和芍藥在中醫上有什么區別???
白芍與赤芍《神農本草經》不分,通稱芍藥,唐末宋初始將二者區分。而這隨同出一物而性微寒。白芍長于養血調經,斂陰止汗,平抑肝陽;赤芍長于清熱涼血,活血散瘀,兩者皆能止痛,均可用于疼痛病癥。
赤芍跟白芍為毛莨科植物芍藥的根,白芍去根皮,赤芍則沒有。
牡丹和白牡丹有什么區別
在中藥里芍藥包括赤芍和白芍兩種,其中赤芍的主要作用是活血化瘀,白芍的作用主要是補血止痛.在中藥處方里醫生會明確用的是赤芍還是白芍.
紅牡丹和白牡丹有什么區別?
不是牡丹根,是野生(藥用)芍藥的根。根皮白為白芍,根皮帶紫紅為赤芍(紅芍藥)。白芍性偏補偏斂,一般用于血虛;赤芍較偏于化瘀活血,主要用于血瘀癥候。
《傷寒論》中的芍藥是芍藥還是芍藥
? 因在張仲景時代芍藥不分赤芍、白芍,《傷寒論》方中所用的芍藥是赤芍還是白芍一直被后世醫家所爭論。大家各抒己見,莫衷一是,有的認為所用的芍藥是赤芍,有的則認為所用的芍藥是白芍。筆者根據文獻資料、現代藥物研究成果、臨床實踐等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探討,認為應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確定宜使用白芍還是赤芍,亦或是白芍、赤芍同用,而不應將其絕對化。 《傷寒論》中用芍藥的方劑達30個之多,但因為在張仲景時代芍藥不分赤芍、白芍,到了后世才有了赤芍、白芍之分,因此《傷寒論》方中所用的芍藥是赤芍還是白芍一直被后世醫家所爭論。大家各抒己見,莫衷一是。 芍藥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在《神農本草經》中芍藥赤、白不分。梁代陶弘景在《本草經集注》將芍藥分為赤、白芍兩種。至宋,馬志始曰:“此有赤白兩種,其花亦有赤白二色?!碧K頌則較詳述其形態曰:“春生紅芽作叢,莖上三枝五葉,似牡丹而狹長……夏初開花,有紅白紫數種……秋時采根……”李時珍則曰:“昔人言洛陽牡丹、揚州芍藥甲夭下。今藥中所用,亦多取揚州者……人藥宜單葉之根,氣味全厚。根之赤白,隨花之色也?!泵鳌ぁ侗静菝绍酢?“芍藥近道俱生,淮南獨勝,開花雖顏色五品,人藥惟赤白二根。”清·((本草從新》:“赤白各隨花色,單瓣者人藥。”可見古人根據芍藥的花或根的顏色來判定赤芍、白芍,而不是從加工方法上去區別?,F在我們認識到野生的毛蓑科植物芍藥的干燥根習稱赤芍藥,其栽培品種為藥材白芍,另有川赤芍、草芍藥亦作赤芍,但質量稍差,臨床上主要用第一種。所以說赤芍、白芍原植物相同,白芍為栽培,赤芍為野生,赤芍為白芍野生品;加工方法各異,白芍去皮,水煮后曬干人藥,赤芍原藥生用比。 赤芍性苦,微寒,歸肝經,功擅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現代藥理研究赤芍有抗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激活纖溶作用,與其清熱涼血功效有關;其還有保肝、鎮痛、鎮靜、解痙、抗胃潰瘍及其抗腫瘤作用,與其散瘀止痛功效有關:,白芍性苦、酸、甘,微寒,歸肝、脾經,長于養血調經,平肝止痛,斂陰止汗?,F代藥理研究白芍對動物子宮平滑肌的收縮活動有調節作用。白芍提取物有抗血栓作用,能減輕血小板血栓的濕重,對抗ADP及花生四烯酸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故其具有調經、止痛、止崩漏作用。白芍還有保肝、鎮痛及抗炎等藥理作用,與其平肝止痛功效有關;亦有中樞鎮靜等作用,與其斂陰止汗功效有關。《本草求真》;“赤芍藥與白芍藥主治略同。但白則有斂陰益營之力,赤則只有散邪行血之意;白則能于土中瀉木,赤則能于血中活滯?!侗静輳男隆?“白芍藥……白益脾,能于土中瀉木,赤散邪,散血中之滯?!幢静輦湟?“赤芍主治略同(白芍),尤能瀉肝火,散惡血,治腹痛堅積,血痹廟痕,經閉腸風,癰腫目赤,能行血中之滯。白芍補血,瀉肝,益脾,斂肝陰。.二者有同有異,但比較一致的認識是赤芍偏于祛邪,白芍偏于補虛。 根據赤芍、白芍各自的性味歸經、功用和現代藥理研究,赤芍用于溫毒發斑,吐血,咖血,目赤腫痛,肝郁脅痛,經閉痛經,瘡癮腹痛,跌打損傷,癰腫瘡瘍等證。白芍用于頭痛,眩暈,脅痛、腹痛、四肢攣痛,血虛萎黃,月經不調,自汗,盜汗等證困。 《傷寒論》中的芍藥應該是赤芍還是白芍,歷代醫家有不同的見解。如((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醫宗金鑒》、孫尚方、許叔微等認為應為白芍,而《太平圣惠方》、李中梓等認為應為赤芍?,F在姜氏圖和祝氏也均贊同赤芍之說。 現代藥物研究成果、臨床實踐等綜合分析。《傷寒論》中用芍藥的方劑有偏于扶正的,有偏于祛邪的。赤芍偏于祛邪,白芍偏于補虛,而病人的體質亦有虛實的不同。故余認為應根據不同的情況來區別對待,對于病證為實證且病人體質不虛、需要使用祛邪方劑的應選用赤芍,對于病證為虛證且病人體質偏虛、需要使用扶正方劑的應選用白芍;而對于虛實錯雜證需要扶正祛邪兼顧的則可考慮赤芍、白芍同用,再根據虛實的偏重來決定赤芍、白芍的用量比例,偏于實的可加大赤芍用量,偏于虛的可加大白芍用量。正如明·許宏在《金鏡內臺方議》中所說:“如桂枝加芍藥湯,乃下之腹滿時痛,屬太陰,此脾虛也,故用白芍以補之。如桂枝加大黃湯,乃下之因爾腹大實痛,乃脾氣實也,故用赤芍藥加大黃以利之。如建中湯、當歸四逆湯、真武湯等,皆用白芍;如大柴胡湯、葛根湯、麻黃升麻湯,皆用赤芍。當然我們并不是一定要按照他所說去使用芍藥,畢竟臨床的具體情況各不相同,但不能不說他給了我們非常好的提示。因此筆者認為應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確定宜使用白芍還是赤芍,亦或是白芍、赤芍同用,而不可拘泥于全用赤芍或全用白芍。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赤芍和白芍的区别(白芍的作用和功能)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茶叶蛋能一直泡着吗
- 下一篇: 京东二季度收入2879亿元 净利润66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