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须突破命令控制式管理
一般人常說,大部份組織已放棄命令控制式(command and control)的領導。但該用什么領導風格來取代呢?尤其是大型、全球性、多樣性的組織該采用什么領導風格呢?領導人越來越需要展現能反映所屬組織價值 觀與文化的領導特質。要囊括所有特質是不可能的,畢竟每個組織都有一套不同的規范和常規。但我們至少能找到少數幾項許多公司都擁有的核心領導特質。
首 先,在目前這種流動性高的勞力市場里,領導人必須要能以公司的經營目的來啟發和教育員工。本文作者之一為了寫書而訪問許多年輕領導人,他們提到尋求某個 特定工作的三個最重要理由當中,有兩個是「智能上的挑戰性」和「對世界產生影響的機會」;其他研究也一再注意到,職場里的年輕人越來越重視他們工作所追求 的目的。在工作上、以及在我們所光顧的店家里尋求目的,或是如賽門.斯涅克(Simon Sinek)可能會說的「一切都從問『為什么』開始」,據說這種做法,使得一些創新的公司,如休閑鞋品牌TOMS、網絡鞋店捷步(Zappos)、全食超 市(Whole Foods)、Google等,重新界定他們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方式。本文作者之一擔任軟件公司紅帽(Red Hat)的CEO,紅帽的企業使命就是要為顧客、供貨商和合作伙伴的社交,擔任強大的催化劑,用開放原始碼的方式來創造技術。在這個背景情境下表現最優秀 的人,就是那些最受這個組織使命啟發的人,他們能夠再把這個啟發傳播給別人,而且他們的所作所為全都在實踐這個使命。
第二,隨著市場變 遷速度的加快,領導人必須要懂得調適及讓員工更投入。環境逼得現今的許多企業無法長時間不改變。某種程度來說,情況一直都是如此。我們很 喜歡引用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陸軍元帥赫爾穆特.馮毛奇(Helmuth von Moltke)的一段名言:「作戰很難按計劃進行?!?#xff08;No plan survives contact with the enemy)。另外我們也很喜歡引用的,是拳王麥克.泰森(Mike Tyson)所說:「事前再怎么計劃也很難預測對手的攻擊?!?#xff08;Everyone has a plan until they get punched in the mouth)。命令控制式的領導之所以會式微,不只是因為文化因素,而是因為現代的企業必須實時因應快速改變的顧客喜好,以及行動敏捷的競爭對手。若要有 效做到這一點,領導人必須讓整個組織全力投入,讓員工不僅僅執行交辦的工作事項,也要能深入了解戰略的「內容」和「原因」,并且將這些東西內化,以便根據 市場的需求,將公司戰略管理創新和改良。這需要密集、一對一的投入。例如,紅帽公司的高級主管團隊負責讓伙伴(associate,紅帽如此稱呼他們的員 工)做到「我了解紅帽公司的戰略,也了解我可以怎么做,來讓戰略成功」。這種對全力投入和調適能力的重視,使得領導人必須愿意授權員工去調整和解決問題, 且愿意傾聽同事的意見,而不是只會對他們發號施令。
最后,在目前這個高度仰賴啟發性、企業目的和員工投入的環境里,領導人必須展現真實 自我。比爾.喬治(Bill George)和其他觀察家,雄辯滔滔地撰文強調真實性的重要,已有一段時間;不過,對真實性的要求范圍正在擴大增加,而同事們也有越來越多方式可以看出 領導人是否欠缺真實性。我們曾與許多年輕和資深的領導人討論到,科技為現代組織催化了哪些改變,其中最普遍的現象,也許就是個人的私生活與工作專業生活之 間的界線正日益模糊,而這都要拜社交媒體和「從不關機」的移動設備所賜。同事們都知道你是誰、你重視的事物,而當你在工作場合里所說的話,和你的個人價值 觀與行動相抵觸時,同事也更容易察覺。我們視這為正面的改變,因為它讓領導人在工作時能展現真實的自己,包括他們的脆弱、他們的價值觀等等所有的一切,而 且正因為領導人有脆弱的一面、也有情緒,可以讓他們和同事能用更深層、更具人性的方式連結,布芮妮.布朗(Brene Brown)等其他人也有類似看法。像這樣用很個人的方式來呈現真實性,也有助于強化一個事實,那就是,高效能領導人不只有一種模式。許多不同的領導特性 和特質,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下發揮效用,而由不同特質的領導人組成的團隊,可以產生多元性帶來的好處。
你和與你共事的領導人們,是否正學著適應領導模式的轉變?當然,很有不同的領導特質都可能很重要,視你所處的環境而定。不但在目前的信息經濟里,富有啟發性和明確目的、適應力強且全心投入、展現真實自我,對大多數領導人都是很重要的。
本文譯者:管理書籍 http://www.12reads.cn。本作品采用[創作共用署名3.0中國大陸版許可證],若非授權,轉載時請勿刪除文章作者信息及鏈接,否則必將追究法律責任!?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领导力须突破命令控制式管理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温度反转效应
- 下一篇: docker 操作记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