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自考第一章知识点,完整版18版自考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知识点第一章...
《完整版18版自考04741計算機網絡原理知識點第一章》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完整版18版自考04741計算機網絡原理知識點第一章(5頁珍藏版)》請在人人文庫網上搜索。
1、第一章計算機網絡概述1、重點(1)計算機網絡基本概念(2)分組交換網絡工作原理(3)計算機網絡性能指標及其計算(4)OSI參考模型與TCP/IP參考模型2、難點(1)分層網絡體系結構(2)分組交換網絡的性能指標的計算、計算機網絡基本概念與網絡結構1、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識記)計算機網絡是利用通信設備與通信鏈路或者通信網絡,互連位置不同、功能 自治的計算機系統,并遵循一定的規則實現計算機系統之間信息交換。簡短的定 義:計算機網絡是互連的、自治的計算機的集合2、網絡協議的概念(識記)網絡協議是網絡通信實體之間在數據交換過程中需要遵循的規則和約定,是計算機網絡有序運行的重要保證。3、計算機網絡的分。
2、類(識記)(1)按照覆蓋范圍分類個域網、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2)按拓撲結構分類星形拓撲結構、總線型拓撲結構、環形拓撲結構、網狀拓撲結構、樹形拓撲 結構、混合拓撲結構(3)按交換分類分類電路交換網絡、報文交換網絡、分組交換網絡(4)按網絡用戶屬性分類 公用網、專用網4、計算機網絡的結構(識記)大規模現代計算機網絡的結構包括 網絡邊緣、接入網絡和網絡核心。網絡邊緣是接入網絡的所有端系統的集合,運行各種分布式網絡應用。接入網絡是實現網絡邊緣的端系統與網絡核心連接與接入的網絡。 評價接入網絡的主要技術指標是接入帶寬與帶寬占有方式(獨占還是共享)。網絡核心是由通信鏈路互連的分組交換設備構成的網絡, 。
3、作用是實現網絡邊 緣中的主機之間的數據中繼與轉發。比較典型的分組交換設備是路由器和交換機 等。5、計算機網絡的功能或作用(領會)計算機網絡通過信息交換可以實現資源共享這一核心功能,包括硬件資源共 享、軟件資源共享和信息資源共享6、協議的三要素(領會)協議三要素包括:語法、語義、時序二、數據交換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性能指標1、數據交換的基本概念(識記)數據交換是實現在大規模網絡核心上進行數據傳輸的技術基礎。常見的數據交換技術包含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和分組交換。2、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分組交換基本工作原理(領會)(1)電路交換電路交換通信之前需要建立電路,通信結束后需要拆除電路,電路交換為每 條電路分配。
4、通信資源(如帶寬),并且在電路拆除之前,其所占用的資源不能被 共享。(2)報文交換報文交換網絡中,發送方將待發送信息附加上發、收主機的地址及其他控制 信息,構成一個完整的報文,以報文為單位在交換網絡的各借點之間以儲存一轉 發的方式傳送,直至送達目的主機。(3)分組傳送分組傳輸過程通常也采用儲存一轉發的交換方式。 但是,分組交換需要將待 傳輸數據(即報文)分割成較小的數據塊,每個數據塊附加上地址、序號等控制 信息并構成數據分組,每個分組獨立傳輸到目的地,目的地將收到的分組重新組 裝,還原為報文。分組交換與報文交換相比,具有交換結點緩存容量需求小,速度快、公平等 優點;與電路交換相比,具有資源利用。
5、率高、更適用于突發通信流等優點。因此, 現代計算機網絡普遍采用分組交換技術。3、計算機網絡的主要性能指標(領會)評價計算機網絡的性能指標有很多,主要包括速率、帶寬、時延、時延帶寬 積、丟包率和吞吐量等。4、分組交換網絡的時延(領會)分組交換網絡的時延主要包括 4類時延:結點處理時延、排隊時延、傳輸時 延和傳播時延。5、報文交換與分組交換網絡的傳輸時延、傳播時延的計算(應用)(1)報文交換的傳輸時延當一個分組在輸出鏈路發送時,從發送第一位開始,到發送完最后一位為止, 所用的時間,稱為傳輸時延,也稱為發送時延,記為???公式:??=?/?(其中,L為分組的長度,R為鏈路帶寬)(2)分組交換的傳輸時。
6、延公式:??=?/?(其中,M為報文的長度,R為鏈路帶寬)(3)報文、分組交換的傳播時延信號從發送端發送出來,經過一定距離的物理鏈路到達接收端所需要的時間, 稱為傳播時延,記為???公式為:??=?/?(其中,D為物理鏈路長度,V為信號傳播速度)【典型案例】A、B兩臺主機由一條帶寬為100 (bit/s)、長度為50km的鏈 路互連,信號傳播速率為25000m/so假設主機A從t=0時刻開始向主機B發送 分組,分組長度為512bit。試求:1)傳輸延遲?= ?/?512/100=5.12s2)傳播時延?= ?/?=50/25=2s6、分組交換網絡的吞吐量的計算(應用)吞吐量:表示在單位時間內源。
7、主機通過網絡向目的主機實際送達的數據量, 單位為bit/s或者B/s,記為Thr。對于分組交換網絡,源主機到目的主機的吞吐量在理想情況下約等于瓶頸鏈 路的帶寬。公式為:Thr = min? (?,?,?,?-1 ,?)【典型案例】假設主機 A向主機B以存儲一轉發的分組交換方式發送一個 大文件。主機A到主機B的路徑上有3段鏈路,其速率分別是?=500kbit/s, ?=2Mbit/s,?=1Mbit/s。試求:假設網絡沒有其他流量,則該文件傳送的吞吐量是多少?Thr=min(500kbit/s, 2Mbit/s,1Mbit/s)=500kbit/s7、分組交換網絡的時延帶寬積的計算(應用)一段物。
8、理鏈路的傳播時延與鏈路帶寬的乘積,稱為時延帶寬積,記為G,于是G= ?x?8分組交換網絡丟包率的計算(應用)丟包率常被用于評價和衡量網絡性能的指標,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網絡的 擁塞程度,丟包率可以定義為:? ?- ?n =?其中,??為發送分組總數;??為接收分組總數;?為丟失分組總數。三、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和參考模型1、計算機網絡分層體系結構的基本概念(識記)計算機網絡分層體系結構是指網絡按功能劃分的層次以及各層包含的協議。2、OSI參考模型層次結構(識記)OSI參考模型將網絡劃分為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 表示層、應用層,共7層。3、TCP/IP參考模型層次結構及主要協議(識記)TCP/IP參考模型分為網絡接口層、網絡互聯層、傳輸層、應用層,共4層。4、OSI參考模型與TCP/IP參考模型的比較(識記)對比TCP/IP參考模型與OSI參考模型,TCP/IP參考模型缺少OSI參考模型 中功能比較少的表示層與會話層,而 TCP/IP參考模型的網絡接口層則相當于合 并了 OSI參考模型的數據鏈路層與物理層。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计算机网络自考第一章知识点,完整版18版自考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知识点第一章...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Riak - 背景篇(1)
- 下一篇: 【虹科传感器小课堂】眨眼之见:通过气体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