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
第一單元:分型、筆、線段
?1??分型
一、分型、筆和線段所屬范疇
????纏師在《教你炒股票72:本ID已有課程的再梳理》中對纏論做過這樣的說明“本ID的理論,本質上分兩部分,一是形態學,二是動力學,當然三就是兩者的結合。”對纏論的具體內容,也進行了這樣的分類“所謂形態學、動力學,其實很好分辨,任何涉及背馳的,都是動力學的范圍,背馳是動力學的基本點之一。另外,中樞、走勢的能量結構之類的東西,也屬于動力學。而形態學,就是中樞、走勢類型、筆、線段之類的東西”。
????纏師在博客中的課程,開始只是給了一些他自己豐富市場運作經驗的總結性的結論,比如一開始就給出了中樞、背馳的概念,這樣一些在他看來是打開K線圖只需看1秒時間就能知道的概念,尤如一見鐘情1秒鐘就能確定的事情,大部份纏迷們都難以掌握,這使纏不得不做出更為基礎和更為精確的解說和定義。以至于形成了分型、筆、線段這樣的纏論基本概念。
?
三、分型是自同構性結構中最基本的一種
????在綿延起伏、紛繁雜亂、看似毫無規律的K線走勢圖中,有一種K線結構,在任何周期的K線圖中,它都存在著,象天上星星、也象棋盤中的落點,這種K線結構就是分型結構。他極象一支有力的大手,將那些欲一躍飛天的走勢壓下來,或者將那些想趕赴地獄黃泉K線拉回人間。分型在形態中是客觀存在的,是最簡單的自同構性結構。
?
四、分型的定義:
???????分型又分為頂分型和底分型兩種,纏師的定義是這樣給出的。
???????1、頂分型(簡稱頂)定義:第二K線高點是相鄰三K線高點中最高的,而低點也是相鄰三K線低點中最高的,本ID給一個定義叫頂分型;如圖一。
???????2、底分型(簡稱底)定義:第二K線低點是相鄰三K線低點中最低的,而高點也是相鄰三K線高點中最低的。叫底分型。如圖二
?
五、分型K線的包含處理:
????以上定義是在標準情況下,如果分型K線之間存在包含關系的話,必須先對K線進行包含處理,也就是說頂底分型的三根K線之間以及與其它相鄰K線之間不能有包含關系,處理包含關系應遵循以下原則:
????1、先判斷K線組合是向上還是向下,將存在包含關系的兩根K線左邊的一根設為第n根K線,右邊的設為第n+1根K線,如果第n根與它之前一根(也就是第n-1根)不存在包含關系(如果有包含關系則必先處理前面的包含關系),根據它們的位置關系,當gn>=gn-1時,K線向上,當dn<=dn-1時,則K線向下。
????不可能存在既 gn>=gn-1,又 dn<=dn-1 的關系,如存在,則說明第n根和第n-1根也是包含關系,則應將原第n-1根重設為第n根,先處理這兩根之間的包含關系。(正文加粗體表示纏師原文,后同)
????在這里,第n-1根K線的作用,尤如一個參照物。
????纏師在這里有個錯誤:如果 gn=gn-1,那么n和n-1這兩根K線又是包含關系,所以只能是:當 gn>gn-1 時,K線向上,同理:當 dn<dn-1 時,K線向下。不應該有等號。
????2、K線為向上方向時,取第n根和第n+1根的高點中最大值為新K線的高點,取兩K線低點的最大值為新K線的低點。如圖三。
?
??????3、K線為向下的方向時,取兩K線高點的最小值為新K線的高點,取兩K線低點的最小值為新K線的低點,如圖四。
?
????4、如果看上去有多根K線存在包含關系,應按從左至右的順序,先處理最前面兩根的包含關系,再用新K線與第三根K線比較,如仍存在包含關系則繼續按以上方法處理。直至不再存在有包含關系。
???5、在處理包含關系時,K線只取最大和最小值,且不區分陽線和陰線。
???6、定義分型的目的是為線段理論做基礎準備。
?
七、分型結構的心理因素
???????詳見纏中說禪《教你炒股票82:分型結構的心理因素》。課文中揭示了形成分型結構的心理動因。
?
八、分型結構的實戰指導意義
???????根據分型中三根K線相互關系,可以做出一些具有實戰意義的判斷:
??????1、第一根(左邊)K線是長陽線,第二根(中間)和第三根(右邊)是小陽小陰,這種分型成為真正的頂和底的概率不大,絕大多數都是中繼性的,在小級別圖上,會有小級別中樞上移形成新的小級別中樞。
??????2、第二根是長上影線或者的長陰線,而第三根線不能收于第二根K線的一半以上,這種情況的力度較大,很在可能形成筆。
??????3、第三根線跌破第一根線并且不收回到第一根線的一半以上,這種結構的力度最大,殺傷力強。
??????以上是對頂分型而言,對于底分型反過來也是一樣。
?
九、分型形成后的發展
???????有兩種情況:
??????1、成為中繼型的,不會延續成筆
??????2、延續成筆。
?
2??筆
?????纏師的課文是先有線段的提法,為了精確和規范線段的劃分,纏師設計了分型和筆這兩個劃分線段的構件(或者說工具),使得線段的劃分變得比較容易和統一。所以在學會了分型的基礎上掌握好筆的畫法是以后準確劃分線段的必經之路。
?
一、筆的定義
????1、《教你炒股票62:分型、筆和線段中》中的定義(老定義,又稱嚴筆):
????兩個相鄰的頂和底之間構成一筆。且頂底之間至少有一根獨立的既不屬于頂分型也不屬于底分型的K線(K線只取最高值和最低值)。如圖五:
?
????該定義的要義是:其一、筆是由一頂一底(或一底一頂)構成,并且頂底之間是相鄰的;其二、在這一頂一底之間必須存在一根獨立的K線。
2、筆的新概念:
????纏師在《忽聞臺風可休市,聊賦七律說【風災】(2007-09-18 22:53:57)》一文中對筆的定義(新定義,又稱寬筆)做了修改,原文如下:
????一筆必須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A、頂分型與底分型經過包含處理后,不允許共用K線,也就是不能有一K線分別屬于頂分型與底分型,這條件和原來是一樣的,這一點絕對不能放松,因為這樣,才能保證足夠的能量力度;
????B、在滿足A的前提下,頂分型中最高K線和底分型的最低K線之間(不包括這兩K線),不考慮包含關系,至少有3根(包括3根)以上K線。
????對新老兩個定義,我一直找不到它們的區別,看了許多學長的貼子,有如圖六的解
????????????
釋,但我認為這種情況下頂、底分型的包含處理沒有完成,按新定義的標準也必須將頂、底分型經過包含處理之后,再來考察有無三根K線,且不論這三根K線是否包含,這樣的話似乎跟老定義沒有區別,這是否矛盾呢?
????翻來覆去畫了很多圖,只能從學長們的圖來倒推出解釋:老定義的筆,所有包含關系都必須處理完成,而新定義的筆,只需要將頂、底分型中最高、最低的那根K線存在的包含關系處理完就行了,這就是對新定義中“頂分型與底分型經過包含處理后”,最合理解釋如圖七:???
????
??
????圖中,1和2、3和4、5和6都是包含關系,如果將新定義這樣理解的話,只需將3和4做包含處理就可以了,這樣從頂分型下來會有3根K線,可以看作一筆,而按老定義,1和2、5和6都要做包含處理,所以頂分型下來到底分型,因只有2根K線,不能形成一筆,如圖八:
???????????
?
3、筆的補充定義:
???一筆中頂分型中最高的那根K線,必須要有一部份區間高于底分型最低的那根K線。
???很顯然,這條不滿足的話,將造成頂分型的區間和底分型的區間在同一個范圍內甚至低于底的區間范圍。
?
二、筆的結合律:
?1、上升一筆:底分型+向上的K線+頂分型。
?2、下降一筆:底分型+向下的K線+底分型。
?這里向上和向下的K線不必死摳,只要符合筆的定義就行,實際上,對于上升的一筆,其中可能有幾根向下的K線,同理對于下降的一筆,其中可能也會有上升的幾根K線,這在個股的K線圖當中是比較多的。其產生原因就是:企圖改變原來筆的方向而形成新的反方向一筆,但沒有成功而留下的K線,如圖九中橢圓形框內的三根K線:
?
????????????????????????????????????圖九
?
三、確定筆的步驟(課文:教你炒股票77:一些概念的再分辨):
?1、確定所有符合標準的分型:首先應該按定義,把分析的圖中的分型按照包含關系以及結合律的最基本處理后給標記好,頂分型可以用向下的箭頭、底分型可以用向上的箭頭,這樣就一目了然了。
?2、如果前后兩分型是同一性質的,對于頂,前面的低于后面的,只保留后面的,前面那個可以X掉;對于底,前面的高于后面的,只保留后面的,前面那個可以X掉。不滿足上面情況的,例如相等的,都可以先保留。
?3、下面的工作,就是確定筆了:經過步驟二的處理后,余下的分型,如果相鄰的是頂和底,那么這就可以劃為一筆。
?如果相鄰的性質一樣,那么必然有前頂不低于后頂,前底不高于后底,而在連續的頂后,必須會出現新的底,把這連續的頂中最先一個,和這新出現的底連在一起,就是新的一筆,而中間的那些頂,都X掉;在連續的底后,必須會出現新的頂,把這連續的底中最先一個,和這新出現的頂連在一起,就是新的一筆,而中間的那些底,都X掉。
?
下面以圖十(000861?順鑫農業?2010、11、23——2011、8、19)為例:
????
四、筆的當下性?
?同樣用圖十來說,從目前來看,F剛剛形成頂分,但因接下的走勢往上和往下都有可能(盡管這個頂分型的第三筆沒有收回到第一筆的一半以上,往下形成筆的可能要大得多),因此,只能把EF暫時看成一筆,如果走勢繼續往下形成底分型G,并且FG之間滿足形成一筆的所有要求,那么EF這一筆就可以確定。但是如果后面的走勢往上走,并形成一個比F更高的頂分形G,那么EF這筆就要修改成EG,F就會被X掉。
?但是不管怎樣,E以前的筆的劃分是唯一的、確定的,除非是劃錯了才有可能要修改。
纏在“忽聞臺風可休市,聊賦七律說《風災》(2007-09-18 22:53:57)”中關于新筆的概念是這樣講的:
本ID想了想,計算了一下能量力度,覺得以后可以把筆的成立條件略微放松一下,就是一筆必須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1、頂分型與底分型經過包含處理后,不允許共用K線,也就是不能有一K線分別屬于頂分型與底分型,這條件和原來是一樣的,這一點絕對不能放松,因為這樣,才能保證足夠的能量力度;
2、在滿足1的前提下,頂分型中最高K線和底分型的最低K線之間(不包括這兩K線),不考慮包含關系,至少有3根(包括3根)以上K線。
顯然,第二個條件,比原來分型間必須有獨立K線的一條,要稍微放松了一點,這樣,像今天綠箭頭所指的地方,就是一筆了,相應那三筆下來就構成一段了,整個劃分就不會出現比較古怪的線段。
???????
?
這是纏博的原圖,綠箭頭處的K線看不大清楚,但在我找到的飛狐數據上,即算是按老筆定義,也是非常標準的一筆。
纏又在“震蕩前行、多空齊殺??(2007-09-24 15:26:30)”一文的最后說到:
“請注意,下面第一個綠箭頭處不是筆,為什么?因為頂分型都在底分型下面了,怎么可能?而第二箭頭處就是標準是按最新標準的筆了。見下圖:
???????
?
????第一個綠箭頭放大后如下圖:
??????????????????????????????
????此圖是纏所說的頂分型比底分型還要低的實例圖。
????第二個綠箭頭處放大后如下圖:
????????????????????????????
由上圖可以將新筆概念理解為:頂、底分型的最高和最低K線之間必須有三根以上K線,頂、底分型之間K線如有包含關系,經包含處理后必須滿足下圖:
?????????????????
?
也可以這樣來理解:老筆定義必須在包含處理后,頂、底分型之間必須要有一根獨立K線,在新筆定義中可以取消。
根據這個理解,可以畫出以下一些按新筆定義示意圖;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hjlweilong/p/6446124.html
總結
 
                            
                        - 上一篇: 中小型会议如何进行数字化升级?
- 下一篇: NAT类型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