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摄像头增值服务详解,探寻新的增长点
很久沒有寫關于IPC(網絡攝像機)相關的內容了,今天就來聊一聊跟IPC產品相關的增值服務。讓企業獲得除銷售產品硬件以外的利潤。
對于設備生產企業來說,大家將主要的精力都放在產品價格、外觀、性能這些點上,做出高性價比的產品獲取硬件銷售的利潤。
隨著產品同質化以及競爭的加劇,產品毛利逐漸降低,對IPC產品來說是蘊含著巨大的增值服務盈利空間。
下面是我梳理的跟IPC產品相關的六大增值服務。
01
云存儲
云存儲可以說是家用攝像頭最成熟的增值服務項目,簡單來說就是將IPC的錄制視頻上傳到云平臺,一是解決了視頻存在sd卡內的安全風險問題,二是解決了隨時隨地多用戶遠程查看視頻的痛點。
一般來說,走互聯網的消費類或者一些線下渠道類的攝像機大部分都是采用事件存儲,而非視頻連續存儲,主要原因是費用會大大增加,同時也會占用較大帶寬。
1.1? 提供底層云存儲服務的廠商有哪些?
目前提供底層云存儲服務的廠商主要還是傳統的做基礎云的廠家,國內包括騰訊云、阿里云等,海外主要是以亞馬遜的Amazon S3(Simple Storage Service)、微軟的Microsoft Azure、谷歌的Google Cloud Storage。
當然除了上述廠家以外,像華為、Oracle這種做IaaS層的也有相關服務。
1.2? 云存儲主要運營模式
做視頻云平臺的廠家會將云存儲服務打包到自己的平臺作為一項服務,類似涂鴉、宏視、技威、慶視、天視通等等這類做云平臺的廠家會跟上述做底層云服務的廠家談好報價并做好技術對接。
對于B端工廠、品牌商來說不需要關注1G存儲空間的費用是多少,只需要知道7天、15天、30天一臺設備云存需要賣多少錢就好。
現在云平臺廠家主要為客戶提供兩種云存儲運營模式,一是分成模式,一種是核銷模式。
分成模式比較好理解就是云平臺廠家確定好比如7天存儲這個套餐的C端銷售價格是10塊錢,那么B端工廠或者品牌商只要把產品賣出去并且C端用戶有購買這個云存服務,平臺廠家就會從10塊錢中分一定比例非B端客戶,一般從20-60%不等。
對于B端的方案商、工廠、渠道商、品牌商等銷售中不同的角色,有的云平臺廠家也會推出多級分成。
分成模式的好處是B端客戶只管賣貨就有利潤,并且不需要自己做運營推廣,弊端就是一般分成比例相對有限,并且對于品牌商來說無法自主定價。
核銷模式就是云平臺廠家打包好一個套餐以折扣價先賣給B端客戶。
比如云平臺廠家給C端消費者7天云存套餐的價格是10塊,那么同樣的套餐云平臺廠家先以5塊錢批量賣給B端客戶,然后B端客戶自己定C端的銷售價格,并且自己來運營推廣。
核銷模式的好處在于,品牌商有更大的自主空間,獲取更高的毛利,而弊端就是前期門檻可能會相對較高,并且需要專業的增值服務運營團隊。
1.3? 選擇云存平臺的幾項標準
不同云平臺廠家提供的云存儲服務差異也是非常大的,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考量:
① 對接的支付平臺是否齊全
國內的微信、支付寶那是必須要支持的吧。如果產品做海外,PayPal、Stripe、IPA(蘋果)這幾個主流的支付渠道也一定要有吧。
當然支持的支付平臺越多,越有利于消費者消費購買這項服務。
② 套餐的價格
這里一是需要關注套餐的絕對單價是不是相對比較低,二是要了解清楚對應報價包含的服務有哪些,比如每個錄像的時間長短,是不是有事件次數限制等等。這些都是跟用戶體驗相關的,會影響到云存開通的比率。
③ App的知名度
如果使用分成模式,盡量選擇知名度較高云平臺,這樣會相對增加云存轉化。
④ 平臺穩定性
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針對不同國家選擇適合的基礎云服務,比如國內、東南亞這類地區肯定是騰訊和阿里的云服務器最合適,海外歐美國家那肯定是亞馬遜、微軟更合適。
云存儲是涉及隱私安全的,所以一定要與有一定規模的云平臺廠家合作,要不出現一次安全事故,帶來的可能就是整個公司的毀滅。
02
4G流量分成
4G在攝像機上的應用越來越多,一方面得益于基礎網絡建設的完善,另一方面跟4G模組價格以及流量價格的大幅下降有很大關系。
對于用于室外的IPC來說,4G非常好的解決了聯網的問題。
4G流量分成這個增值服務開通轉化率遠高于云存儲,因為云存儲不開通還可以靠SD卡來查看回放,但是4G是必須要開通才能使用。
另外,4G流量分成毛利也會相對較高,云存是只要開了不管用戶去不去調用云存視頻都會有云存成本支出,但是4G 如果消費者不去查看視頻的時候是沒有流量的產生的。
2.1? 上游配套廠家
目前在IPC產品應用較多的模組廠家主要包括移遠、廣和通以及SIMCOM(芯訊通)等。
當然物聯網卡流量資源池也是重要的一個環節,包括三大運營商自己的物聯網平臺業務,還有無數的物聯網卡服務商,類似北緯物聯、中億信息等這種。
2.2? 選擇合作伙伴一些注意事項
① 業務覆蓋范圍
不管是模組還是流量服務商,因為國內網絡環境以及配套都相對成熟,不會存在太大問題。
如果做海外還是需要根據對應區域選擇有經驗的供應商,海外網絡運營商雜亂,同時資費標準也相對較多,所以門檻比較高。
② 方案商選擇
在選擇方案商的時候也要重點關注方案商選擇的上游供應鏈信息,另外4G產品需要花較長時間打磨產品的穩定性,所以也要關注方案商目前方案落地情況以及出貨量,盡量避免少踩坑。
這里就不具體推薦方案商廠家。
2.3? 4G增值服務運營誤區
機器與卡強綁定:銷售的時候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引導消費者使用設備商提供的流量卡,但是不建議強制綁定。
機器賠本,靠4G賺錢:很多商家采取機器成本價或者低于成本價銷售,依靠消費者購買4G流量賺錢,這種模式個人不太看好。如果企業規模較大或者設備銷量達到一定數量,通過攤薄成本的方式是可以把這個模式運行起來的,但是前提是要能不停投入和堅持到最后。
03
AI消息訂閱服務
這里說的消息訂閱主要指AI應用推送,不管在設備端還是在云端做算法,加入一些智能算法,消費者通過購買新的功能而付費,這一部分其實對于廠家來說有巨大的增長空間,因為對于同一個硬件只要找到合適的智能應用,設備銷售出去以后是可以持續有新的贏利點。
現在比較通用的算法一般包括:人行、車輛、包裹檢測、摔倒檢測、寵物等。
可以看到,算法庫的數量還是遠遠不夠的,另外更主要的是這些算法在實際使用的時候體驗感還達不到真的智能化,識別準確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就像ChatGPT出來以后才讓人覺得這才是真正的可以落地的AI一樣,AI不是偽命題,而是以往實現的不夠極致。
還要挖掘更多垂直場景的算法,比如嬰兒哭聲檢測這種,功能雖小,但是可能會直擊部分小群體用戶痛點,并且要把這一個功能應用發揮到極致好用。
如果把上面說的云存和4G流量服務看做是一個普惠性的增值服務,那么AI消息推送服務更多的是為產品提升競爭力,可以包裝成產品一個功能賣點,AI消息推送免費,設備提高毛利。也可以設備和AI增值服務分開銷售。
要想做好AI的功能,是需要大量樣本訓練反復打磨產品的,所以我認為當下也只有一些大公司或者聚焦這一品類的小而精的技術型公司才能做得好的,短期內并不適合工廠或者純渠道客戶。
04
第三方流媒體推流
除了在手機端查看視頻以外,帶屏的智能設備也越來越普及。
在海外,亞馬遜和谷歌的帶屏音箱,在國內,小米或者百度的帶屏音箱,還包括中控產品。
用戶可以通過這些帶屏設備直接查看IPC視頻或者接收可視門鈴的消息推送,從而形成生態互動。
而實現這些功能是可以單獨收費的,現在已經在成熟應用的亞馬遜和谷歌音箱就是很好的例子,海外消費者是已經完全接受了這種方式。
除了已經成熟應用的推流業務,是不是可以尋找更多類似服務就是考驗廠家的能力了,通過幫助消費者打通更多產品,讓消費者使用更便利而進行收費。
比如是否可以通過攝像頭與電視機聯動,使家里的年邁的父母與遠在外地的子女更方便的交流;比如能否在IPC內集成ChatGPT這種智能聊天的工具實現兒童看護和老年人陪伴。
當然這只是我隨意提的一些想法,只是提了一個思路,至于能不能實現肯定還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評估。
還是希望更多的廠家在這方面去尋找創新,建立自己的產品壁壘。
05
APP開屏廣告
用戶數量基數是你賺錢的基本要素,有了用戶那自然就有流量和收益。
這個不用過多解釋,比較好理解,當APP用戶量增加,可以通過打開APP時的廣告收費,但是這種方式是以可能犧牲消費者體驗感來獲取利潤的。
除了用戶基數以外,還要看APP的使用頻次,針對攝像頭產品來說,用戶使用頻率相對較低,廣告曝光度也隨之降低。
所以綜合來看,個人認為倒不如在開屏廣告中加入自己所售商品宣傳頁,消費者既可以直接鏈接到APP內商城,也可以跳轉到自己的獨立站性價比更高,增加產品銷售機會。
06
保險服務
這部分主要是針對海外市場,按照國內的消費習慣以及實際情況來看并不行得通。
在海外一些國家,針對家庭以及一些商業場所是有專門的安防服務公司,例如美國的安防服務巨頭ADT,這家公司成立成立于1874年,已經有將近160年歷史,在美國有大量客戶。
他們可以提供一套完整的家庭安防產品(包含視頻監控設備、報警設備、監控服務、安裝和保修等),除設備銷售以外,他們還提供保險服務,客戶只需要按照每個月支付月租費用即可。
除了ADT以外,像Arlo在銷售電池攝像機的同時,也推出了名叫Arlo Secure的服務計劃,當有緊急情況發的時候,可以立馬派遣消防、警察或者醫療人員前往攝像機所在地。套餐包含單臺設備4.49美金/每月,不限設備數量支持2K分辨率13.99美金/每月,不限設備數量支持4K分辨率的21.99美金/每月,可以看到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盈利增長點。
而另外一家叫做Kangaroo(袋鼠)的公司也是把產品增值服務發揮到了極致。
他們較早用BK芯片做了一款不支持主動拉流、不支持語音對講,只是通過PIR檢測到人以后進行抓拍的低價門鈴在海外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究其原因,他們在原有產品上做了減法,同時又增加了貼合當地市場的保險等服務,既增加了營收,又帶動了產品的銷售。
總結
在所有的IoT產品或者安防產品中,IPC可以說是增值服務最多的一個產品了。
只不過在以前硬件銷售粗狂式增長的時候沒有太多人去關注這部分增值服務,當市場更加透明,競爭更加激烈,銷售方式必然要從粗狂式轉為精細化運營。
當認真在增值服務中去挖掘一些商機的時候,也許會獲得更多驚喜。
也希望各位多多關注“安防行業觀察”公眾號并轉發文章。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IPC摄像头增值服务详解,探寻新的增长点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数字信号处理 --- 信号的采样和奇妙的
- 下一篇: Win11没有应用商店怎么办?Win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