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稳态多谐振荡器原理
無穩態多諧振蕩器的電路原理圖如上圖所示,一個對稱結構的電路。
BG1和BG2一般采用相同的三極管,但是由于制造工藝的原因,是不會完全相同的,因此在性能上存在差異性,這個差異性就是產生振蕩的起因。
當電路導通后,BG1和BG2導通,同時C1和C2都在充電,兩個電容與三極管基極相連的部分都是0.7V,另一端隨著流過三極管電流的增大電壓逐漸減小(因為電流變大,在電阻Rc1和Rc2上的下降電壓就越大),但是任然是正電壓。由于BG1和BG2的差異性,必定有一個首先進入飽和狀態,這里假設BG1先進入飽和狀態,有飽和狀態集電極相當于和發射極導通,因此VC1電位變為0,電容C1的另一端的電位就變成了負電壓,也即是BG2基極電位為負,進入截止狀態。
在BG1飽和和BG2截止時:
C1和BG1相連的一段電壓為0,另一端是負電壓,但是Rb2兩端的電壓為EC加上C1負電壓的絕對值,C進行充電,C1與BG2直接相連的右端電位組建升高
C2與BG1連接,由于BG2處在截止狀態,則C2右端的電位為EC(5V),左端被BG1鉗制為0.7V,則兩端的壓差為4.3V
當C1充電到右端電壓高于0.7V,此時BG2導通,于是C2右端的電位下降,當BG2飽和時,C2右端電位變為0V,由于C2兩端壓差不能突變,壓差仍然為4.3V,因此C2右端的電壓拜你為了-4.3V,BG1基極電壓過低截止
在BG2飽和和BG1截止時:
C2右端為0V,左端為-4.3V,通過Rb1與電源相接,C2通過Rb1開始充電
C1右端被鉗制在0.7V,左端為5V,兩端壓差為4.3V
當C2充電右端電壓高于0.7V時,BG1再次導通,C1右端電壓降低,當BG1飽和時,由于C1壓差不能突變,C1右端的電壓又要變為-4.3V,BG2截止
以上過程不停往復,就形成了振蕩器,由于BG1和BG2飽和與截止狀態交替進行,并沒有一個穩定狀態,因此稱作為無穩態振蕩器,其中導致截止與飽和的關鍵環節是電容C1和C2電壓不能突變而出現的BG2和BG1基極有負電壓出現而截至,同時由于充電而使得電壓高于0.7V又開啟三極管。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无稳态多谐振荡器原理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Hadoop源码分析(四)
- 下一篇: 基于树莓派采集网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