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质量开发流程—采购十六步法
我有采購十六步。
采購十六步法。
前8步,開發階段,即APQP階段,屬于預防性。
后8步,改進階段,也是正式生產開始,屬于改正性
01
潛在供應商評估
定義:??現場評估供應商是否能達到對管理體系的最基本要求;
目的:進行為期1~2天的評估以驗證新潛在供應商是否有能力達到與客戶開展業務的最基本要求。
范圍:潛在供應商的制造場所不是主機廠的現有供貨源;¨該項技術∕零部件對此供應商的制造場所而言是全新的;當采購部門認為具有較高風險時,也將進行潛在供應商評審。
02
確定供應商
定義:??供應商評選委員會批準合格廠商的程序。
目的:??選定在質量,服務及價格方面都具有競爭力廠商來提供產品.
03
APQP
定義:??為確保產品能滿足客戶的要求而建立的一套完整的質量計劃。
目的:??此程序要求供應商開發并實施產品質量計劃來:1.利用資源,滿足客戶要求
2.盡早發現必要的更改
3.保證全部必要步履按期完成
4.促進雙方信息交流
5.以具有競爭力的價格按時提供合格產品。
范圍:所有供貨的供應商都必須針對每一個新零部件執行“產品質量先期策劃和控制計劃“程序。根據客戶的要求和意見,按以下和階段進行:
1.計劃并制定步驟
2.產品設計與開發
?3.工藝設計與開發
4.產品及工藝驗證
5.反饋,評估及整改措施。
04
投產前會議
定義:與供應商進行交流以明確零件質量合格及持續改進的要求。?
目的:保證所有質量要求在供應商及客戶負責供應商的部門之間得到確切的交流。
范圍:建議對所有需要進行PPAP的新部件或新材料行使本程序,依照其風險程度之不同來確定先后。
05
樣件批準
目的:提供主機廠對樣件及其附帶文件的最低要求,協助識別并糾正部件上的問題以減少部件差異對設計評估,制造和組裝可能產生的影響,加速“正式生產件審批“程序的執行。?
范圍:適用于需提供新樣件的供應商。
06
PPAP
定義:關于正式生產件得以審批的一般產業程序。
目的:?驗證某供應商的生產工藝是否具備生產滿足客戶要求的產品的潛能。
范圍:在新產品投產前,或當有產品在技術、工藝上有改動,或供應商情況發生變化,都必須通過此“正式生產件審批“程序。
程序:要求供應商嚴格按照正式生產件審批程序(PPAP)中規定的各項要求執行。
07
GP9按節拍生產
定義:實地驗證供應商生產工序有能力按照預定生產能力制造符合質量及數量要求的產品。??
目的:通過事先進行生產的“按預定能力運行“來降低正式投產和加速生產時失敗的風險。?
范圍:所有新的零件都必須進行“按預定能力運行“。程序:
1.進行風險評估
2.決定“按預定能力運行“的方式:
? ? ?-由供應商監控
? ? ?-由客戶監控
3.通知供應商安排時間
4.完成“按預定能力運行“程序
5.后續工作進行必要的改善
08
GP12
定義:在供應商正式生產件審批程序控制計劃之上的加強措施,GP-12的初期生產次品遏制計劃與產品先期質量策劃及控制計劃參考手冊中的投產前控制計劃是一致的。
目的:幫助供應商驗證其工序的控制,使質量問題能迅速在供應商現場被發現和糾正,而不會影響到客戶的生產線。?
范圍:本程序用于所有需要通過正式生產件審批程序的零件。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供应商质量开发流程—采购十六步法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软考中级 真题 2016年上半年 信息系
- 下一篇: C语言编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