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一次性“挖走”5名武大学者引热议,学校和老师回应
本文來源:科研大匠、澎湃新聞、武大官網等,編輯:募格學術
12月11日,一則題為“大手筆!南大引進武大信息管理學院五人,成建制挖人?”的網帖在學術圈內廣泛流傳,引發學界、業界討論。
該網帖表示:“近日,南京大學人力資源處發布了2021年第31批公開招聘相關學科高層次人才名單,可以看到南京大學蘇州校區‘數據管理創新研究中心’的大手筆,一口氣挖走了武大信管學科五人,這樣成建制挖人還是很少見到的。”
小募ps:成建制就是整個班、整個排、整個連的意思。如今也引申為集體的意思。
根據網帖介紹,南京大學蘇州校區數據管理創新研究中心引進的五位武漢大學教師分別是李綱、夏義堃、毛進、董克、李白楊。
網傳南京大學人力資源處發布的2021年第31批公開招聘相關學科高層次人才名單
五人簡介
李綱,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2018)首席專家,武漢大學二級教授,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社會科學學部分委員會主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大學信息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國家信息資源管理武漢研究基地主任,武漢大學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技術轉移中部中心首席專家。兼任全國高校圖書情報專業學位教指委秘書長,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技情報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社科情報學會常務理事。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官網對李綱的介紹
夏義堃,女,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武漢大學信息資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先后主持和參與國家社科、教育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各類科研項目10余項,發表國內核心期刊及以上級別論文50余篇,包括《中國圖書館學報》、《情報學報》論文7篇,多篇論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官網對夏義堃的介紹
毛進,男,1988年3月生,博士,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副教授,2015年-2017年在美國亞利桑那大學iSchool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為信息組織、文本挖掘、大數據分析、科學學與科技情報挖掘。在JASIST,JOI,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 Scientometrics,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等國際高水平期刊和會議上共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項、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一等資助1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多項。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官網對毛進的介紹
董克,男,1986年10月生,博士,副教授。2004-2008年就讀于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2008-2011年就讀于中國科學院管理學院,2011-2014年就讀于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情報學博士專業,2014年博士畢業后留校任教,并繼續在武漢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從事博士后研究。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官網對董克的介紹
李白楊,男,1991年生,2014年7月在鄭州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獲圖書情報專業碩士學位、2017年7月在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獲圖書館學博士學位,2017年8月后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作,現為武漢大學信息資源研究中心博士后。
人才流失損失慘重?
你怎么看
從學術地位和年齡結構來看,從武漢大學加盟南京大學的五名學者既有業界名家,也有“85后”“90后”的青年學者。上述網帖據此認為“這一次武大損失慘重……讓人不禁猜測,武大信息管理學院內部發生了什么?”
12月11日晚間,澎湃新聞記者致電上述5人中的部分學者,證實了上述網帖提到的五位學者從武漢大學加盟南京大學蘇州校區一事確實存在。五名學者中的一人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這次自己和幾位學者加盟南京大學完全是正常的人才流動,主要目的是為了學科發展考慮,“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并沒有出現任何問題。”他認為,現在高校間人才流動頻繁,不需要做過度的解讀和猜測。
11日晚間,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一名不愿具名的在職教師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學院里雖然對五位同事轉投其他院校表示惋惜,但并不會對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產生“損失慘重”的影響,而且有同行離開也有新同事加盟。
兩所985高校的信息管理學院對比
公開資料顯示,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前身是創建于1920年的武昌文華大學圖書科。1929年,武昌文華大學圖書科獨立為武昌文華圖書館專科學校。1953年武昌文華圖書館專科學校并入武漢大學,建立圖書館學系。1984年,經原國家教委批準建立圖書情報學院。2000年,更名為信息管理學院。學院現有教職工107人,其中,教授43人,副教授30人,在校本科生916人,在校碩士生522人、博士生192人。
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辦學歷史悠久。1913年,美國著名圖書館學家克乃文(William Harry Clemons)在南京大學前身之一的金陵大學開設圖書館學課程,實為中國圖書館學教育之濫觴。1922年,南京大學前身之一的東南大學開辦暑期圖書館講習科,此后至1926年每年連續開班。1927年,金陵大學圖書館學系建立。從此,金大的圖書館學教育正式獨立建制。1978年,恢復圖書館學專修科;1985年,依托圖書館學專修科的良好基礎,重建南京大學圖書館學系。此后先后改名為南京大學文獻情報學系、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2011年,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升格為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同年加入國際iSchools組織。
上述五位學者均來自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在2017年9月教育部公布的“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中,共有三所高校的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入圍,即分別位于北京、南京、武漢的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三校均位列一流大學建設的A類36所高校名單之中,這三所之前同為“985工程”高校的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也都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有業內人士認為,武大五位學者此番跳槽南京大學,可能使得南京大學在該學科上占據一定優勢地位。
本文僅做學術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刪文。
3D視覺精品課程推薦:
1.面向自動駕駛領域的多傳感器數據融合技術
2.面向自動駕駛領域的3D點云目標檢測全棧學習路線!(單模態+多模態/數據+代碼)
3.徹底搞透視覺三維重建:原理剖析、代碼講解、及優化改進
4.國內首個面向工業級實戰的點云處理課程
5.激光-視覺-IMU-GPS融合SLAM算法梳理和代碼講解
6.徹底搞懂視覺-慣性SLAM:基于VINS-Fusion正式開課啦
7.徹底搞懂基于LOAM框架的3D激光SLAM: 源碼剖析到算法優化
8.徹底剖析室內、室外激光SLAM關鍵算法原理、代碼和實戰(cartographer+LOAM +LIO-SAM)
9.從零搭建一套結構光3D重建系統[理論+源碼+實踐]
10.單目深度估計方法:算法梳理與代碼實現
11.自動駕駛中的深度學習模型部署實戰
12.相機模型與標定(單目+雙目+魚眼)
重磅!3DCVer-學術論文寫作投稿?交流群已成立
掃碼添加小助手微信,可申請加入3D視覺工坊-學術論文寫作與投稿?微信交流群,旨在交流頂會、頂刊、SCI、EI等寫作與投稿事宜。
同時也可申請加入我們的細分方向交流群,目前主要有3D視覺、CV&深度學習、SLAM、三維重建、點云后處理、自動駕駛、多傳感器融合、CV入門、三維測量、VR/AR、3D人臉識別、醫療影像、缺陷檢測、行人重識別、目標跟蹤、視覺產品落地、視覺競賽、車牌識別、硬件選型、學術交流、求職交流、ORB-SLAM系列源碼交流、深度估計等微信群。
一定要備注:研究方向+學校/公司+昵稱,例如:”3D視覺?+ 上海交大 + 靜靜“。請按照格式備注,可快速被通過且邀請進群。原創投稿也請聯系。
▲長按加微信群或投稿
▲長按關注公眾號
3D視覺從入門到精通知識星球:針對3D視覺領域的視頻課程(三維重建系列、三維點云系列、結構光系列、手眼標定、相機標定、激光/視覺SLAM、自動駕駛等)、知識點匯總、入門進階學習路線、最新paper分享、疑問解答五個方面進行深耕,更有各類大廠的算法工程人員進行技術指導。與此同時,星球將聯合知名企業發布3D視覺相關算法開發崗位以及項目對接信息,打造成集技術與就業為一體的鐵桿粉絲聚集區,近4000星球成員為創造更好的AI世界共同進步,知識星球入口:
學習3D視覺核心技術,掃描查看介紹,3天內無條件退款
?圈里有高質量教程資料、答疑解惑、助你高效解決問題
覺得有用,麻煩給個贊和在看~??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南大一次性“挖走”5名武大学者引热议,学校和老师回应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使用Acrobat将PDF所有书签批量修
- 下一篇: C++实现快速排序(原理分析+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