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你,别再让商业分析师取数了
本文主要從五個維度介紹商業分析師,分別是:
一、怎么理解商業分析
二、商業分析師的工作內容
三、商業分析師的工作技能
四、就業前景
五、小白入門書籍推薦
怎么理解商業分析
在上篇文章中介紹了商業分析和其他數據崗位的區別。今天是要來講商業分析師的具體工作內容,讓大家能在宏觀和微觀上對它有個把握。
怎么理解商業分析?
商業分析就是通過分析數據解決商業問題。這里區別于政府、公益等問題,商業問題是聚焦在如何讓企業的利益最大化。具體到某個項目,就是如何讓項目價值最大化。
商業分析師的工作內容
商業分析師的工作內容主要分為兩部分:平臺指標定義和BP業務分析。
平臺指標定義
對于公司而言,每條業務線都會用到很多指標,一些是業務特有的,比如電商業務,會考核商家對于客戶提問的1分鐘響應率,但在社交領域就不需要關注。有一些指標呢,會涉及多條業務線使用,比如流量指標,美團的酒旅業務會關注流量,外賣業務也會去關注。
所以,對于平臺內通用的指標,就需要商業分析師(下面簡稱:商分)去定義統一的口徑,防止不同業務線在使用過程中出現歧義。讓商分這樣一個第三方部門去定義指標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不代表業務方利益,而是從平臺角度出發。
很多公司會專門成立數據委員會,負責統一公司內部的指標口徑,保證大家的理解都是一致的。
BP業務分析
BP:BUSINESS PARTNER。就是派駐到業務線或者事業部去做業務分析。(為什么這里提的是BP?留個小懸念,下面會解釋)
商分最重要的就是了解業務,如果它作為一個獨立第三方的平臺部門,承接每個業務方提過來的需求,這樣的話,會有一些問題:
1、站在商分角度,接收不同業務方提過來的需求,每塊業務淺嘗輒止,會因為不夠深入了解,寫不出高質量的分析報告。
2、站在業務方角度,除了說商分的報告質量可能不高,同時提的需求也要排期很久,這對他們想要快速落地運營的訴求來說是不能接受的。
如果說平臺商分部門BP到不同的業務方向,這樣既能深入了解業務,也能較快速的給出分析結論去落地運營,就不會出現上訴情況了。
以上,就是商分主要做的兩件事情。接下來,我們討論幾個問題。
1、商分是否需要同業務一起背指標?
商分是不需要背業務指標的。(可能你這會兒就會跳出來否定我,我們公司就是需要的!別急,聽我解釋……)前面說到,很多指標的口徑都是由商業分析團隊來定的,如果讓他們背指標的話,那達成目標的最快路徑就是修改指標口徑。商分定義指標要客觀的從平臺角度出發,代表平臺利益去考核業務方,如果用業績去考核他們,不敢保證指標定義是否會變形(不要考驗人性)。
但是,業務部門的商分是需要背指標的。什么意思?商分可以分為平臺商分和業務部門商分,因為不可能所有的業務線都會BP對應的商業分析師,所以很多部門會招自己的商分團隊,對于他們而言,工作內容稍微有些區別,他們是不需要定義平臺指標口徑的,因為更多的是代表業務方利益。
2、如果商分不背業務指標,該怎么考核他們呢?
商分不背業務指標還有一點原因:沒有抓手。商分更多的是提供策略建議,影響別人,而不能實際決策該怎么做。無論是產品還是運營,如果他們不采納我們給出的建議,商分就比較被動。
指標方面通過數量+質量來考核。完成了多少公司指標的定義,前期是否弄清楚了業務,后期是否修改頻繁等,這些都可以用來衡量商分的工作。
分析方面,主要是通過高質量分析報告的數量來考核。你給業務提供的分析報告是否帶來了實質的正向影響。
商業分析師的工作技能
上面說到宏觀的工作內容,其中業務分析方面,還可以再細分為:常規分析/專題分析/探索分析。
1、常規分析:日/周/月報等。
一般這些報告是給到上層老板看,有的以Tableau形式(日/周報)、有的以PPT形式(月報)。報告的內容是具體業務分析的框架。展示老板關注的業務、用合理指標去衡量它,反映出目前業務的狀態,讓老板看到后,一是了解業務現狀,二是清楚問題在哪里,好讓他做一些決策。
2、專題分析:專題性分析具體的業務。
基本上這部分內容是核心,商分在這里面會深度參與業務,了解業務的產品、運營等細節邏輯。完整的評估業務,分析業務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出可以落地的運營策略去改善它。分析-落地-運營-反饋-再分析……直到讓項目價值最大化。
3、探索分析:預測探索性分析。
主要是一些預測性的工作,經常是OKR的拆解、如何制定合理的目標等。
要完成上面的分析工作,需要掌握什么樣的能力呢?總結來說就是:分析能力、數據處理能力和撰寫報告能力。
分析能力包括:分析思維、分析方法和統計學知識。
要想改善業務,首先要做的就是衡量它。就像管理大師Peter Drucker所說:If you can't measure it, you can't improve it.衡量的第一步就是拆解,基于業務的拆解,這里遵循兩個原則:
1、按業務先后順序來拆解;
2、滿足MECE原則(相互獨立、完全窮盡)。
這里不展開說,之后的系列文章會針對具體案例介紹。
數據處理能力:SQL/Excel/Python能力。
這些能力都非常的具體,可以速成。很多業務方把商分定位成取數的工具人,不知道該向他們提什么樣的需求。其實今天分析下來,大家能很清楚的認識到,取數只是分析過程的一個環節而已,怎么取數從來不是重點,分析出來用什么指標衡量業務,以及提出改善的策略才是核心,所以在工作中要切記不要本末倒置。根據實際經驗來看,基本上掌握前兩者技能就可以處理90%需求的數據了,所以Python的學習可以滯后一些。
撰寫報告能力。
因為分析的結論最終都是以報告形式呈現,例如用Tableau形式的日/周/月報、PPT形式的分析報告等等。所以還需要掌握Tableau使用、畫PPT的技能。當然內容的核心是邏輯,形式可以簡潔一些。
就業前景
目前,云計算、5G、loT等各種技術飛速發展,大量的數據被收集、存儲。接下來怎么去分析數據,挖掘數據的價值,為企業的下一步發展提供方向顯的尤為重要。所以目前市場上跟數據相關的崗位炙手可熱,商業分析的門檻和要求也在逐漸的提高。
現在不論是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企業,都在向數據時代轉型,所以每個公司都在招聘數據分析人員,目前的人才缺口仍然很大。想必在不遠的將來,人人都需要會分析數據了。
從招聘信息來看,商分不僅有前景,還有錢景。
小白如何入門
那小白如何入門呢?最簡單便捷的方式就是關注我們啦,我們會系統梳理商業分析這個領域的知識,妥妥的小白入門干貨。
當然,如果同時也想看一些相關書籍的話,我推薦依次看:
1、《誰說菜鳥不會數據分析 入門篇》張文霖 劉夏璐 狄松著。
這本書寫的很簡單易懂,而且實操性比較強,會具體介紹到Excel怎么處理數據。讀完大概就有個概念了。
2、《金字塔原理》芭芭拉·明托著。
這本書講的是如果結構化的思維,怎么去全面邏輯的思考問題,不遺漏。讀完就能明白我上面說的MECE原則啦。在分析業務數據的時候,需要去拆解,怎么做到相互獨立、完全窮盡,這本書就會告訴你。
3、《網站分析實戰》王彥平 吳盛峰著。
這個本書主要是利用Google Analytics對網站的數據進行分析,改進站點。雖然我們實際接觸的業務可能不是C端,但是這本書講解的思維方式還是通用的,值得一看。
4、《MySQL必知必會》Ben Forta著。
很薄的一本書,全是SQL干貨知識,讀完技能點就能加滿。工作中還需要輔助Excel去處理數據,這些到時候直接百度就可以了。
基本上看完這四本書,就能對商業分析師是做什么的,以及怎么下手去分析項目就有個大概理解了。之后配合工作中的實操,就能很快入門啦。
熱門文章
直戳淚點!數據從業者權威嘲諷指南!
數據分析師做成了提數工程師,該如何破局?
全棧型VS專精型,團隊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
數據驅動業務,比技術更重要的是思維的轉變
最近面了十多個數據分析師,聊一聊我發現的一些問題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求求你,别再让商业分析师取数了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订单状态
- 下一篇: Windows下查找网络硬盘、断开网络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