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SS测量与数据处理作业
1、GPS控制網技術設計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答: ①項目來源
②測區概況
③工程概況
④技術依據
⑤現有測繪成果
⑥施測方案
⑦作業要求
⑧觀測質量控制
⑨數據處理方案
⑩提交成果要求
2、熟練掌握GPS控制網特征條件計算。
答: C為觀測時段,n為網點數,m為每點設站次數,N為接收機數。觀測時段數: C=n:m/N總基線數: J總=CN:(N-1)/2必要基線數: J必=n-1獨立基線數: J獨=C:(N-1)多余基線數:多=C:(N-1)-(n-1)
3、GPS控制網技術設計書應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答: ①概述
②測區情況
③設計方案
④GPS靜態測量外業觀測及觀測數據資料的處理
⑤數據處理方案
⑥提交的成果資料
4、GPS作業模式及使用范圍。
1.經典靜態定位模式(1)作業方式: 采用兩臺(或兩臺以上)接收設備,分別安置在一條或數條基線的兩個端點,同步觀測4顆以上衛星,每時段長45分鐘至2個小時或更多。(2)精度: 基線的相對定位精度可達5mm+1ppm·D,D為基線長度(KM)。(3)適用范圍: 建立全球性或國家級大地控制網,建立地殼運動監測網、建立長距離檢校基線、進行島嶼與大陸聯測、鉆井定位及精密工程控制網建立等。(4)注意事項: 所有已觀測基線應組成一系列封閉圖形,以利于外業檢核,提高成果可靠度。并且可以通過平差,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定位精度。2.快速靜態定位(1)作業方法: 在測區中部選擇一個基準站,并安置一臺接收設備連續跟蹤所有可見衛星;另一臺接收機依次到各點流動設站,每點觀測數分鐘。(2)精度: 流動站相對于基準站的基線中誤差為5mm±1ppm·D。(3)應用范圍: 控制網的建立及其加密、工程測量、地籍測量、大批相距百米左右的點位定位。(4)注意事項: 在測量時段內應確保有5顆以上衛星可供觀測;流動點與基準點相距應不超過20km;流動站上的接收機在轉移時,不必保持對所測衛星連續跟蹤,可關閉電源以降低能耗。(5)優缺點:優點: 作業速度快、精度高、能耗低;缺點:二臺接收機工作時,構不成閉合圖形,可靠性差。3.準動態定位(1)作業方法: 在測區選擇一個基準點,安置接收機工連續跟蹤所有可見衛星;將另一臺流動接收機先置于1號站觀測;在保持對所測衛星連續跟蹤而不失鎖的情況下,將流動接收機分別在2,3,4……各點觀測數秒鐘。(2)精度:基線的中誤差約為1~2cm。(3)應用范圍: 開闊地區的加密控制測量、工程測量及碎部測量及線路測量等。(4)注意事項: 應確保在觀測時斷上有5顆以上衛星可供觀測;流動點與基準點距離不超過20 km;觀測過程中流動接收機不能失鎖,否則應在失鎖的流動點上延長觀測時間1~2min。4.往返式重復設站(1)作業方法: 建立一個基準點安置接收機連續跟蹤所有可見衛星;流動接收機依次到每點觀測1~2min;1h后逆序返測各流動點1~2min。(2)精度: 相對于基準點的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GNSS测量与数据处理作业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中国智慧农业发展研究报告 附下载
- 下一篇: STM32F051 触摸按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