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学习笔记(Ron Patton编著 第二版)(五)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软件测试》学习笔记(Ron Patton编著 第二版)(五)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第三部分 運用測試技術
第8章 配置測試
一、配置測試綜述
配置測試是指使用各種硬件來測試軟件運行的過程。在家用和商用領域基于標準Windows的PC機有以下配置:個人計算機、部件、外設、接口、可選項和內存、設備驅動程序。
1、 分離配置缺陷
判斷缺陷是配置問題而不僅僅是普通缺陷最可靠的方法是,在另外一臺有完全不同配置的計算機上一步步執行導致問題的相同操作。如果缺陷沒有產生,就極有可能是特定的配置問題,在獨特的硬件配置下才會暴露出來。
判斷發現的缺陷是開發的問題,還是硬件廠商的問題,首先,要找出問題所在。這通常是動態白盒測試員和程序員調試的工作。一個配置問題產生的原因不少,全都要求有人在不同的配置中運行軟件時仔細檢查代碼,以找出缺陷:
(1) 軟件可能包含在多種配置中都會出現的缺陷。
(2) 軟件可能包含只在某一個特殊配置中出現的缺陷。
(3) 硬件設備或者其設備驅動程序可能包含僅由軟件揭示的缺陷。
(4) 硬件設備或者其設備驅動程序可能包含一個借助許多其他軟件才能看出來的缺陷——盡管它可能對測試的軟件特別明顯。
在前兩種情況下,很顯然要由項目小組負責修復缺陷。后兩種情況,責任不太清晰。但是即使是硬件的問題,都是開發小組的責任,因為客戶不關缺陷是怎么產生的,他們只要求在自己的系統配置中能正常運行。
2、 計算工作量
由于市場上硬件的廠商和型號很多。如果決定進行完整全面的配置測試,檢查所有可能的制造者和型號組合,就會面臨巨大的工作量。減少麻煩的答案是等價劃分。需要找出一個方法把巨大無比的配置可能性減少到盡可能控制的范圍。由于沒有完全測試,因此存在一定的風險,但這正是軟件測試的特點。
二、執行任務
確定測試哪些設備和如何測試的決定過程是相當直觀的等價劃分工作。什么重要,怎樣才會成功,是決定的內容。以下給出了在計劃配置測試時應該采用的一般過程:
1、 確定所需的硬件類型
2、 確定有哪些廠商的硬件、型號和驅動程序可用
3、 確定可能的硬件特性、模式和選項
4、 將確定后的硬件配置縮減為可控制的范圍
5、 明確與硬件配置有關的軟件唯一特性
6、 設計在每一種配置中執行的測試用例
7、 在每種配置中執行測試
8、 反復測試直到小組對結果滿意為止
三、獲得硬件
即使把配置的可能性等價劃分到最低限度,仍然需要安裝不少硬件。以下是克服高昂費用,獲得硬件的一些辦法:
(1) 只買可以或者將會經常使用的配置。
(2) 與硬件生產廠商聯系,看他們是否能夠租借甚至贈送某些硬件。
(3) 向全公司的人發送備忘或者電子郵件,問他們辦公室甚至家里有什么硬件——以及能否允許對其進行一些測試。
(4) 如果預算充足,就和項目經理一起與專業配置和兼容性測試實驗室聯系外協測試。
四、明確硬件標準
審查硬件公司用于制造產品的說明書,了解硬件說明書的一些細節,有助于做出更多清晰的等價劃分決定。
五、對其他硬件進行配置測試
根據從設備使用者、項目經理或者銷售人員那里獲得的信息來建立硬件的等價劃分。開發測試用例,收集所選硬件,執行測試。配置測試用的是以前所學的測試技術。六、小結
? ?本章講述如何進行配置測試。這是軟件測試新手經常被指派的工作,因為它容易定義;是基本組織技能和等價劃分技術的入門;是與其他項目小組成員合作的任務;是經理快速驗證結果的手段。缺點是有可能很繁雜。
?
第9章 兼容性測試
一、兼容性測試綜述
軟件兼容性測試是指檢查軟件之間是否能夠正確地交互和共享信息。兼容性對于軟件的意義取決于開發小組決定用什么來定義,以及軟件運行的系統要求的兼容性級別。如果對新軟件進行兼容性測試,就需要解答以下問題:
(1) 軟件設計要求與何種其他平臺和應用軟件保持兼容?如果要測試的軟件是一個平臺,那么設計要求什么應用程序在其上運行?
(2) 應該遵守何種定義軟件之間交互的標準或者規范?
(3) 軟件使用何種數據與其他平臺和軟件交互和共享信息?
這些問題需要整體分析產品說明書和所有支持說明書。還需要與程序員討論,盡可能深入審查代碼以保證軟件的所有鏈接內容得以確認。
二、平臺和應用程序版本
選擇目標平臺或者兼容的應用程序實際上是程序管理或市場定位的任務。每一種平臺都有自己的開發標準,并且從項目管理的立場看,使平臺清單在滿足客戶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小是很重要的。
1、 向后和向前兼容
向后兼容是指可以使用軟件的以前版本;向前兼容是指可以使用軟件的未來版本。
并非所有軟件或者文件都要求向前兼容或者向后兼容。這是軟件設計者需要決定的產品特性,而軟件測試員應該為檢查軟件向前和向后兼容性所需的測試提供相應的輸入。
2、 測試多個版本的影響
在開始兼容性測試任務之前,需要對所有可能的軟件組合等價劃分,使其成為驗證軟件之間正確交互的最小有效集合。
決定要選擇程序的原則有:流行程度、年限、類型、生產廠商。
軟件測試員和開發小組需要決定哪些最重要,然后根據上述原則建立需要測試的軟件的等價劃分。
三、標準和規范
在進行實際測試中,首先應該是研究可能適用于軟件或者平臺的現有標準和規范。這些要求有兩個層次:高級和低級。高級標準是產品普遍遵守的規則,例如外觀和感覺、支持的特性等。低級標準是本質細節,例如文件格式和網絡通信協議等。兩者都很重要,都需要測試以保證兼容。
四、數據共享兼容性
在應用程序之間共享數據實際上是增強軟件的功能。寫得好的程序支持并遵守公開標準;允許用戶與其他軟件輕松傳輸數據,這樣的程序可稱為兼容性極好的產品。書中列出了一些測試共享兼容性的例子:
(1) 文件保存和文件讀取是人人共知的數據共享方法。
(2) 文件導出和文件導入是許多程序與自身以前版本、其他程序保持兼容的方式。
(3) 剪切、復制和粘貼是程序之間無需借助磁盤傳輸數據的最常見的數據共享方式。
(4) DDE、COM和OLE是Windows中在兩個程序之間傳輸數據的方式。
五、小結
本章介紹了兼容性測試的基本知識,書中最后總結出進行這類測試的3個要點:
(1) 對兼容軟件的所有可能選擇進行等價劃分,使其成為可以控制的范圍。當然,項目經理要認可測試清單,并接受由于未完全測試而引起的風險。
(2) 研究適用于測試軟件的高級/低級標準和規范。把它們當做產品說明書的補充內容。
(3) 測試軟件程序之間不同的數據流動方式。其中的數據交換就是程序之間保持兼容的因素。
第8章 配置測試
一、配置測試綜述
配置測試是指使用各種硬件來測試軟件運行的過程。在家用和商用領域基于標準Windows的PC機有以下配置:個人計算機、部件、外設、接口、可選項和內存、設備驅動程序。
1、 分離配置缺陷
判斷缺陷是配置問題而不僅僅是普通缺陷最可靠的方法是,在另外一臺有完全不同配置的計算機上一步步執行導致問題的相同操作。如果缺陷沒有產生,就極有可能是特定的配置問題,在獨特的硬件配置下才會暴露出來。
判斷發現的缺陷是開發的問題,還是硬件廠商的問題,首先,要找出問題所在。這通常是動態白盒測試員和程序員調試的工作。一個配置問題產生的原因不少,全都要求有人在不同的配置中運行軟件時仔細檢查代碼,以找出缺陷:
(1) 軟件可能包含在多種配置中都會出現的缺陷。
(2) 軟件可能包含只在某一個特殊配置中出現的缺陷。
(3) 硬件設備或者其設備驅動程序可能包含僅由軟件揭示的缺陷。
(4) 硬件設備或者其設備驅動程序可能包含一個借助許多其他軟件才能看出來的缺陷——盡管它可能對測試的軟件特別明顯。
在前兩種情況下,很顯然要由項目小組負責修復缺陷。后兩種情況,責任不太清晰。但是即使是硬件的問題,都是開發小組的責任,因為客戶不關缺陷是怎么產生的,他們只要求在自己的系統配置中能正常運行。
2、 計算工作量
由于市場上硬件的廠商和型號很多。如果決定進行完整全面的配置測試,檢查所有可能的制造者和型號組合,就會面臨巨大的工作量。減少麻煩的答案是等價劃分。需要找出一個方法把巨大無比的配置可能性減少到盡可能控制的范圍。由于沒有完全測試,因此存在一定的風險,但這正是軟件測試的特點。
二、執行任務
確定測試哪些設備和如何測試的決定過程是相當直觀的等價劃分工作。什么重要,怎樣才會成功,是決定的內容。以下給出了在計劃配置測試時應該采用的一般過程:
1、 確定所需的硬件類型
2、 確定有哪些廠商的硬件、型號和驅動程序可用
3、 確定可能的硬件特性、模式和選項
4、 將確定后的硬件配置縮減為可控制的范圍
5、 明確與硬件配置有關的軟件唯一特性
6、 設計在每一種配置中執行的測試用例
7、 在每種配置中執行測試
8、 反復測試直到小組對結果滿意為止
三、獲得硬件
即使把配置的可能性等價劃分到最低限度,仍然需要安裝不少硬件。以下是克服高昂費用,獲得硬件的一些辦法:
(1) 只買可以或者將會經常使用的配置。
(2) 與硬件生產廠商聯系,看他們是否能夠租借甚至贈送某些硬件。
(3) 向全公司的人發送備忘或者電子郵件,問他們辦公室甚至家里有什么硬件——以及能否允許對其進行一些測試。
(4) 如果預算充足,就和項目經理一起與專業配置和兼容性測試實驗室聯系外協測試。
四、明確硬件標準
審查硬件公司用于制造產品的說明書,了解硬件說明書的一些細節,有助于做出更多清晰的等價劃分決定。
五、對其他硬件進行配置測試
根據從設備使用者、項目經理或者銷售人員那里獲得的信息來建立硬件的等價劃分。開發測試用例,收集所選硬件,執行測試。配置測試用的是以前所學的測試技術。六、小結
? ?本章講述如何進行配置測試。這是軟件測試新手經常被指派的工作,因為它容易定義;是基本組織技能和等價劃分技術的入門;是與其他項目小組成員合作的任務;是經理快速驗證結果的手段。缺點是有可能很繁雜。
?
第9章 兼容性測試
一、兼容性測試綜述
軟件兼容性測試是指檢查軟件之間是否能夠正確地交互和共享信息。兼容性對于軟件的意義取決于開發小組決定用什么來定義,以及軟件運行的系統要求的兼容性級別。如果對新軟件進行兼容性測試,就需要解答以下問題:
(1) 軟件設計要求與何種其他平臺和應用軟件保持兼容?如果要測試的軟件是一個平臺,那么設計要求什么應用程序在其上運行?
(2) 應該遵守何種定義軟件之間交互的標準或者規范?
(3) 軟件使用何種數據與其他平臺和軟件交互和共享信息?
這些問題需要整體分析產品說明書和所有支持說明書。還需要與程序員討論,盡可能深入審查代碼以保證軟件的所有鏈接內容得以確認。
二、平臺和應用程序版本
選擇目標平臺或者兼容的應用程序實際上是程序管理或市場定位的任務。每一種平臺都有自己的開發標準,并且從項目管理的立場看,使平臺清單在滿足客戶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小是很重要的。
1、 向后和向前兼容
向后兼容是指可以使用軟件的以前版本;向前兼容是指可以使用軟件的未來版本。
并非所有軟件或者文件都要求向前兼容或者向后兼容。這是軟件設計者需要決定的產品特性,而軟件測試員應該為檢查軟件向前和向后兼容性所需的測試提供相應的輸入。
2、 測試多個版本的影響
在開始兼容性測試任務之前,需要對所有可能的軟件組合等價劃分,使其成為驗證軟件之間正確交互的最小有效集合。
決定要選擇程序的原則有:流行程度、年限、類型、生產廠商。
軟件測試員和開發小組需要決定哪些最重要,然后根據上述原則建立需要測試的軟件的等價劃分。
三、標準和規范
在進行實際測試中,首先應該是研究可能適用于軟件或者平臺的現有標準和規范。這些要求有兩個層次:高級和低級。高級標準是產品普遍遵守的規則,例如外觀和感覺、支持的特性等。低級標準是本質細節,例如文件格式和網絡通信協議等。兩者都很重要,都需要測試以保證兼容。
四、數據共享兼容性
在應用程序之間共享數據實際上是增強軟件的功能。寫得好的程序支持并遵守公開標準;允許用戶與其他軟件輕松傳輸數據,這樣的程序可稱為兼容性極好的產品。書中列出了一些測試共享兼容性的例子:
(1) 文件保存和文件讀取是人人共知的數據共享方法。
(2) 文件導出和文件導入是許多程序與自身以前版本、其他程序保持兼容的方式。
(3) 剪切、復制和粘貼是程序之間無需借助磁盤傳輸數據的最常見的數據共享方式。
(4) DDE、COM和OLE是Windows中在兩個程序之間傳輸數據的方式。
五、小結
本章介紹了兼容性測試的基本知識,書中最后總結出進行這類測試的3個要點:
(1) 對兼容軟件的所有可能選擇進行等價劃分,使其成為可以控制的范圍。當然,項目經理要認可測試清單,并接受由于未完全測試而引起的風險。
(2) 研究適用于測試軟件的高級/低級標準和規范。把它們當做產品說明書的補充內容。
(3) 測試軟件程序之間不同的數據流動方式。其中的數據交換就是程序之間保持兼容的因素。
本文出自 “我的E博客” 博客,請務必保留此出處http://yunzhongyi.blog.51cto.com/4363700/801860
轉載于:https://blog.51cto.com/mengqidinglan/1288401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软件测试》学习笔记(Ron Patton编著 第二版)(五)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JS弹出框及关闭
- 下一篇: Unity - 手动创建 dithe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