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工学院c语言实验报告簿,盐城工学院单片机实验指导书.doc
單片機原理及接口技術
實驗指導書
周云龍 編寫
鹽城工學院電氣工程學院
二○一五年四月
實驗一 KEIL集成開發環境應用實驗
一、實驗目的
1.掌握C51開發環境keil軟件項目創建方法
2、匯編程序編寫
2.C51程序編寫
3、主函數、自定義函數和中斷函數編寫
二、實驗備件
PC和單片機IDE集成開發軟件
三、實驗要求
1、建立一個匯編程序工程
2、匯編工程調試
3、建立一個C語言程序工程
4、C語言工程調試
實驗二 Proteus單片機系統仿真實驗
一、實驗目的
1.掌握Proteus 界面功能
2、原理圖繪制方法
2.住址仿真調試
3、Proteus與Keil聯調
二、實驗備件
PC、單片機IDE集成開發軟件和Proteus仿真軟件
三、實驗步驟
1、學習Proteus軟件
2、繪制教材中第150頁上圖5-7
3、Keil與Proteus聯調
實驗三 單片機最小系統的熟悉
一、實驗目的
在進行其他硬件實驗之前,先熟悉實驗裝置的核心模塊——單片機最小系統模塊。掌握該實驗模塊的電路原理和接口的使用方法。
1.掌握單片機振蕩器時鐘電路及CPU工作時序;掌握復位狀態及復位電路設計;掌握單片機各引腳功能及通用I/O口的使用;掌握單片機基本指令的使用。
2.掌握uVision3 IDE集成開發環境,Proteus仿真軟件和STC單片機下載軟件ISP的使用。
3.將仿真現象和實驗結果進行對比,體會仿真軟件的用處。
二、實驗設備
1.51仿真器或者串口線
2.單片機系統板
三、實驗要求
1.連接實驗電路,編寫簡易單片機匯編程序達到下述工作要求: P3.3口做輸入口,外接一脈沖,每輸入一個脈沖,P1口按十六進制加一輸出,編寫程序使P1口接的8個發光二極管L0—L7按16進制加一的方式點亮發光二極管。
2.將編寫的程序經過編譯后在uVision3 IDE軟件中生成*.hex機器語言,通過ISP將*.hex下載到單片機芯片中,觀察實驗現象。
3. 用Proteus仿真軟件畫出實驗電路圖,將在uVision3 IDE軟件中生成*.hex下載到Proteus仿真電路圖中的單片機芯片中,觀察實驗現象,比較該現象和在實驗臺上的現象是否相同。
四、實驗原理圖和程序框圖
實驗原理圖和程序框圖如圖2-1-1和圖2-1-2所示。
說明
1、P1口是準雙向口,它作為輸出口時與一般的雙向口使用方法相同,由準雙向口結構可知:當P1口作為輸入口時,必須先對它置高電平,使內部MOS管截止,因內部上拉電阻是20KΩ~40KΩ,故不會對外部輸入產生影響。若不先對它置高,且原來是低電平,則MOS管導通,讀入的數據不正確。
2、延時子程序的延時計算。
void time(void)
{ unsigned int i;
for (i=0;i<0xFFF;i++);}
五、實驗步驟
圖2-1-1 單片機I/O口應用一 圖2-1-2 實驗程序框圖
1、系統板上P3.3用插針連至脈沖, P1.0~P1.7(JU2)用8芯線連至
JL(L0~L7)。要求脈沖每按一次,L0~L7發光二極管按16進制方式加一點亮。
說明:脈沖每按一次按鈕,輸出一個負脈沖,而L0~L7為帶驅動的8路LED發光管,高電平亮,低電平滅。L0~L7為引出插孔,JL為引出插座。
2、實驗示例程序:
程序實例如下: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sbit k1 = P3^3;
void delay(uint x)
{
uint i,j;
for(i=x;i>0;i--)
for(j=110;j>0;j--);
}
void main()
{
while(1)
{
if(k1==0)
{
delay(10); //去抖延時
if(k1==0) P2=P2+1;
while(k1==0);
}
}
}
3、在uVision3 IDE集成開發環境中編寫單片機程序,進行程序編譯,排除所有的錯誤,直到編譯完全成功。
4、經過編譯后通過ISP將*.hex下載到STC單片機芯片中,觀察實驗現象。
5、將在uVision3 IDE軟件中生成*.hex下載到Proteus仿真電路圖中的單片機芯片中,觀察實驗現象,實驗仿真電路如圖2-1-3所示。
選取的元器件:
(1)單片機:AT89C51
(2)電阻:RES
(3)開關:BUTTON
(4)瓷片電容:CAP
(5)電解電容:CAP-ELEC
(6)黃色發光二極管:LED-YE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盐城工学院c语言实验报告簿,盐城工学院单片机实验指导书.doc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保姆级教学】Landsat遥感影像下载
- 下一篇: 自动化脚本的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