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GIS考试大纲
MAPGIS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閉卷,筆試+機試,考試時間為120分鐘,試卷滿分為100分。
2、試卷結構:
(l)內容結構:基礎知識:50分;? 綜合應用:50分
(2)題型結構:名詞解釋(10分)、單選題(10分)、多(不定)項選擇題(10分)、判斷題(10分)、簡答題(20分)、應用操作題(40分)。
三、評價目標與考試內容
第一講? MAPGIS概述
(一)評價目標
??? l、識記基本概念,了解軟件的特點、結構、用途及功能應用;
??? 2、熟悉MAPGIS主要的文件類型;
??? 3、理解GIS與通用數據庫的區別。
(二)考試內容
1、MAPGIS基本概念,軟件的特點、結構、用途及功能應用,主要的文件類型;
- 基本概念:
?點:點是地圖數據中點狀物的統稱,是由一個控制點決定其位置的符號或注釋。它不是一個簡單的點,而是包括各種注釋(英文,漢字、數字等)和專用符號(包括圓、弧、直線、五角星等各類符號)。所有的點圖元數據都保存在點文件(*.WT)中。
線:線是地圖中線狀物的統稱。MAPGIS將各種線型(如點劃線、省界、國界、等高線、道路、河堤)以線為單位作為線圖元來編輯。所有的線圖元數據都保存在線文件(*.WL)中。
區:區通常也稱面,它是由首尾相連的弧段組成封閉圖形,并以顏色和花紋圖案填充封閉圖形所形成的一個區域。如湖泊、居民地等。所有的區圖元數據都保存在區文件(*.WP)中。(區/區域:由同一方向或首尾相連的弧段組成的封閉圖形。)
工程:對MAPGIS要素層的管理和描述的文件,它提供了對GIS基本類型文件和圖像文件的有機結合的描述。它可由一個以上的點文件,線文件,區文件和圖像文件(*.MSI)組成。在工程管理中還提供了對工程所使用的不同的線型、符號等圖例以及圖例參數、符號的管理和描述。
圖層:用戶按照一定的需要或標準把某些相關的地理實體組合在一起,稱為圖層。如等高線、公路、鐵路、河流等地理要素可以分別存放到不同的層中。每一種要素還可以細分為若干層,如公路可以細分成高速公路、一級公路、普通公路、鄉村公路等。
地圖:按一定的數學法則和特有的符號系統及制圖綜合原則將地球表面的各種自然和社會經濟現象縮小表示在平面上的圖形,它反映制圖現象的空間分布、組合、聯系及在時空方面的變化和發展。
窗口:用戶坐標系中的一個矩形區域。
點元:點圖元的簡稱。
弧段:一系列有規則的,順序的點的集合,用它們可以構成區域的輪廓線。它與曲線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屬于面元,后者屬于線元。(弧段是有方向的)
拓撲:即位相關系,是指將點、線及區域等圖元的空間關系加以結構化的一種數學方法。主要包括:區域的定義、區域的相鄰性及弧段的接序性。區域是由構成其輪廓的弧段所組成,所有的弧段都加以編碼,再將區域看作由弧段代碼組成。區域的相鄰性是區域與區域間是否相鄰,可由它們是否具有共同的邊界弧段決定?;《蔚慕有蛐允侵笇τ诰哂蟹较蛐缘幕《?#xff0c;可定義它們的起始結點和終止結點,便于在網絡圖層中查詢路徑或回路。拓撲性質是變形后保持不變的屬性。
數字化:指把圖形、文字等模擬信息轉換成為計算機能夠識別、處理、貯存的數字信息的過程。
矢量化:指把柵格數據轉換成矢量數據的過程。
光柵化:指把矢量數據轉換成柵格數據的過程。
結點:某弧段的端點,或者是數條弧段間的交叉點。
裁剪:指將圖形中的某一部分或全部按照給定多邊形所圈定的邊界范圍提取出來進行單獨處理的過程。這個給定的多邊形通常稱作裁剪框。在裁剪實用處理程序中,裁剪方式有內裁剪和外裁剪,其中內裁剪是指裁剪后保留裁剪框內的部分,外裁剪是指裁剪后保留裁剪框外面的部分。
- 概念:MAPGIS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地信息工程有限公司自行研制開發的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統軟件,可對空間數據進行采集、存儲、檢索、分析和圖形表示,能對圖形數據與各種專業數據進行一體化管理和空間分析查詢。(基本功能)
- 優點:①將空間數據數字化輸入、編輯、拓撲一體化。②具有強大的制圖功能,包括各種專題圖例符號的制作較其它軟件方便靈活得多。③具有很好的數據可交換性。④基本上完成了GIS方方面面的分析功能。
- 用途:①多源地學數據的采集與集成。②數字地圖的編輯制作與出版。③地圖信息系統的建立。④多源地學信息的綜合分析。⑤地學過程的模擬、分析預測
- 主要功能:
1 、數據輸入
在建立數據庫時,我們需要將各種類型的空間數據轉換為數字數據,數據輸入是GIS的關鍵之一。MAPGIS提供的數據輸入有數字化儀輸入、掃描矢量化輸入、GPS輸入和其它數據源的直接轉換。
2、數據處理
輸入計算機后的數據及分析、統計等生成的數據在入庫、輸出的過程中常常要進行數據校正、編輯、圖形整飾、誤差消除、坐標變換等工作。MAPGIS通過圖形編輯子系統及投影變換、誤差校正等系統來完成。
3、數據庫管理
MAPGIS數據庫管理分為網絡數據庫管理、地圖庫管理、屬性庫管理和影像庫管理四個子系統。
4、空間分析
地理信息系統與機助制圖的重要區別就是它具備對空間數據和非空間數據進行分析和查詢的功能,它包括矢量空間分析、數字地形模型(DTM)、網絡分析、圖像分析、電子沙盤五個子系統。
5、數據的輸出
如何將GIS的各種成果變成產品供各種用途的需要,或與其它系統進行交換,是GIS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GIS的輸出產品是指經系統處理分析,可以直接提供給用戶使用的各種地圖、圖表、圖象、數據報表或文字報告。MAPGIS的數據輸出可通過輸出子系統、電子表定義輸出系統來實現文本、圖形、圖象、報表等的輸出
- 文件類型:工程文件:*.mpj?? 點文件:*.wt ?線文件:*.wl? 面(區)文件:*.wp
表文件:*.wb? 網文件:*.wn? 圖像文件:*.tif、*.msi、*.rbm、*.msd? 光柵文件:*.nv?
- 結構:
2、GIS與通用數據庫的區別。
①側重點不同:數據庫技術側重于對非圖形數據(非空間數據)的管理,即使存儲圖形數據,也不能描述空間實體間的拓撲關系;而GIS的工作過程主要處理的是空間實體的位置及相互間的空間關系,管理的主要是空間數據。
②對數據管理的方式不同:通用數據庫技術按字段來管理數據,通過選擇關鍵字來建立索引進行檢索,對數據的存儲是根據數據的不同類別將其存儲為不同的文件;GIS以圖層的方式來管理數據,一個圖層對應一個圖形文件和一個屬性數據文件,對空間實體的查詢是通過空間實體間的拓撲關系(或位置關系)來進行。
③數據結構不同:數據庫技術采用自由表的方式,不支持長字段名;GIS采用矢量和柵格兩種空間數據結構,對字段名的長度并無限制。
?
第二講? 圖形輸入與圖形編輯
(一)評價目標
1、掌握點、線、區的概念,掌握其輸入方法;
2、熟練掌握點編輯、線編輯、區編輯的操作。
(二)考試內容
1、基本術語概念(即基本概念)
2、圖形編輯系統的基本功能和操作
3、點、線、區編輯
- 常用功能鍵:
F4鍵(高程遞加)、F5鍵(放大屏幕)、F6鍵(移動屏幕)、F7鍵(縮小屏幕)、F8鍵(加點)、F9鍵(退點)、F11鍵(改向)、F12鍵(抓線頭)
- 輸入編輯——線編輯?????????? 輸入編輯——區編輯
輸入線????????????????????????? 輸入區
利用光滑線使等高線圓滑 ?????????合并區
利用鏡像線巧繪橋梁 ?????????????分割區(輸入的弧段一定適當穿越要分割的區 )
修改線的方向 ???????????????????自相交檢查
統改參數 ???????????????????????自動區標注
根據屬性賦參數????????????????? 拓撲處理流程(數據準備→自動剪斷線→清除微短
根據參數賦屬性????????????????? 弧線→清除重疊坐標及自相交→檢查重疊弧線→
自動線標注???????????????????? 線拓撲錯誤檢查→線轉弧段→拓撲重建→整理數據?
修改線的參數和屬性????????????????
- 輸入編輯——點編輯????????? 輸入編輯——其他功能與應用
輸入文字注記(注釋) ??????????系統庫編輯
用陣列復制繪制理論圖框 ????????工程裁剪
點定位???????????????????????? 將不同的文件進行合并
對齊坐標?????????????????????? 利用拓撲處理進行普染色
剪斷字串?????????????????????? 使等高線自動封閉
連接字串?????????????????????? 分文件管理和分圖層管理
改變角度?????????????????????? 新建工程圖例文件,使用分類碼功能
點參數編輯
造注釋(注釋內容賦給屬性)
散列式造點
?
第三講? 拓撲處理
(一)評價目標
1、熟悉拓撲處理工作流程;
2、掌握實用工具的操作;
3、了解拓撲處理系統對數據的要求。
(二)考試內容
1、拓撲處理工作流程
- 拓撲處理的核心是建立拓撲關系,拓撲處理最大特點是自動化程度高。利用拓撲處理可以進行普染色(輸入區)。
- 工作流程:
①數據準備(與拓撲處理無關的線放到其它層,有關的放到一層。)
②預處理
核心工作:將線數據轉為弧段數據(*.wp)(這時還沒有區),存入某一文件名下,然后將之裝入。
流程:[自動剪斷線]→[清除微短線]→[清除線重疊坐標]→[自動線節點平差]→[線轉弧段]→[裝入轉換后的弧段文件]→[拓撲查錯]。
注意:自動結點平差時應正確設置“結點搜索半經”。半徑過大,會使相鄰結點掇合一起造成亂線的現象。反之半經過小,起不到結點平差作用。
③拓撲查錯(可以執行查錯操作,根據查錯系統的提示改正錯誤。)
④重建拓撲(自動構造生成區并進行普染色,建立拓撲關系。)
?
?
功能:
①端點剪斷:用來處理“丁”字型線相交的問題,即一條或數條弧段的端點(也就是結點)落在另一條線上,而這條線由于數字化時出現失誤卻沒有斷開,端點剪斷處理這類情況,將線在端點處截斷。
②相交剪斷:是處理兩條線互相交叉的情況。自動剪斷線后,有可能生成許多短線頭,而且這些線頭并無用處,此時,可執行下邊的[清除微短線]功能。
清除線工作區中的短線頭,將其從文件中刪除掉,避免影響拓撲處理和空間分析。
清除某條線或弧段上重疊在一起的多余的坐標點,這些重疊的點有可能是用戶重復輸入或采集的。
有線節點和弧段節點平差兩種??蓪€和弧段進行。有關涵義如前所述,只是這里對所有的線(或弧段)圖元自動進行平差。
將工作區中的線轉換成弧段,并存入文件中,這樣的文件只有弧段而沒有區;在拓撲處理中需要這樣的文件。
將工作區中的弧段轉換成線,并存入文件中。我們把區域的輪廓線定義為弧段,它與曲線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屬于面元輪廓邊界,后者是屬于線元。一個區域是由若干條弧段形成的封閉圖形?;《无D換成線,就是把面元的輪廓邊界轉換成線元,但不改變其形態與坐標位置。
(注意:在輸出面元時,只輸出面色,不畫弧段,面元邊界靠與弧段吻合的線來畫。因此,若線文件與弧段不吻合,在輸出圖中,區域的色塊和邊界就會不吻合。所以,當區域生成好后,可利用[弧段轉線]功能重新生成線文件,這樣可保證區域的色塊和邊界完全吻合)
該功能是拓撲處理的關鍵步驟,只有數據規范,無錯誤后,才能建立正確的拓撲關系。而這些錯誤用戶用眼睛是很難發現的,利用此功能,可以很方便的找到錯誤,并指出錯誤的類型及出錯的位置。
建立結點和弧段間的拓撲關系以及弧段所構成的區域之間的拓撲關系,并賦予它們屬性。
?
編輯器自動搜索當前面工作區中所有區的子區,完成挑子區,并重建拓撲關系。
編輯器提供多級Undo,來響應點、線、面編輯,當在編輯過程中出現誤操作時,可執行Undo,恢復誤操作之前的數據。在上邊的工具條上有 按鈕,即為該功能。
包括整幅圖形的平移、比例和旋轉三種變換。整圖變換包括線文件、點文件和區文件的變換,前邊打勾時表示對應的圖元文件要進行變換。
該功能有兩種情況:鍵盤輸入參數、光標(鼠標)定義參數
①平移參數:按系統提示從鍵盤上輸入相應的相對位移量后,即將圖形移到了相應的位置。
②比例參數:利用這個變換可以將圖形放大或縮小。在X、Y兩個方向的比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當您輸入x、y方向的比例系數后,系統就按您輸入的系數對圖形進行變換。
③旋轉參數:將整幅圖繞座標原點(0,0),按您輸入的旋轉角度旋轉,當旋轉角為正時,逆時針旋轉,為負時順時針旋轉
(另外,在點變換的下邊,有一個“參數變化”選擇項,當選擇時,表示在進行點圖元變換時,除位置坐標跟著變換外,其對應的點圖元參數也跟著變化,如注釋高寬、寬度等等)
①整塊移動:將所定義的塊中所有圖元(包括點、線、區)移動到新位置。
②整塊復制:將所定義的塊中所有圖元(包括點、線、區)拷貝到新位置。
③邊沿處理:包括線邊沿處理和弧邊沿處理。靠近某一條線X的幾條線,由于數字化誤差,這幾條線在與X線交叉或連接處的端點沒有落在X上,利用本功能可使這些端點落在X線上。具體使用時應給出適當的結點搜索半徑,系統將根據此值決定將哪些端點調整使其落在X線上。
操作:
新建一工程,在左邊的“工程管理窗口”中單擊右鍵,在彈出的快捷菜單中,單擊“添加項目”命令 ;系統彈出對話框,選擇演示數據“中國行政區劃圖.WL”,并單擊“打開”按鈕; 使其處于“當前編輯”狀態。
第一步:單擊“其它”菜單下的“清線重疊坐標及自相交”命令。
第二步:單擊“其它”菜單下的“自動剪斷線”命令;
第三步:單擊“其它”菜單下的“清除微短線”命令,默認“最小線長”,并單擊“確定”按鈕,這時系統通常都會檢測到矢量化的過程中存在的拓撲錯誤;
第四步:單擊“其它”菜單下的“重疊線檢查”命令;
第五步:單擊“其它”菜單下的“線拓撲錯誤檢查”命令,系統彈出“拓撲錯誤信息”對話框,選中一懸掛線段,按鼠標右鍵即可進行改錯,這時的拓撲錯誤通常會有兩種情況;
① 懸掛弧段:選中查看能不能將其刪除,若能,則單擊鼠標右鍵,選擇“刪除線”命令;
② 線段不閉合:將線段沒有閉合的部分局部放大,在“輸入線”的狀態下,將鼠標放在線頭上,單擊F12鍵,通過“捕獲線頭線尾”或者“靠近線”等命令,閉合線段;要反復執行此命令,直到線文件沒有拓撲錯誤為止;
第六步:單擊“其它”菜單下的“線轉弧段”命令,系統自動生成一區文件,命名為“中國行政區劃”,單擊“保存”按鈕;
第七步:在“工程管理窗口”右鍵“添加項目”,將上一步生成的區文件,添加到當前的工程中來,并使其處于“當前編輯”狀態;
第八步:單擊“其它”菜單下的“區拓撲錯誤檢查”命令,如果有拓撲錯誤同樣要反復修改
第九步:單擊“其它”菜單下的“拓撲重建”命令,系統會自動的將每個省份填充不同的顏色,形成不同的區。
3、拓撲處理系統對數據的要求
①數字化或矢量化時,對結點處(即幾個弧段的相交處)應多加小心,第一使其斷開,第二盡量采用抓線頭或節點融合的功能使其吻合,避免產生較大的誤差,使結點處盡量與實際相符,盡量避免端點回折,也盡量不要產生過1毫米長短的無用線段。
②弧段在結點處最好是斷開的,若沒有斷開,執行自動剪斷功能可以將弧段在結點處截斷,條件是弧段必須經過結點周圍的一個較小的領域(即結點搜索半徑),這也要求原始數據誤差不能太大。
③將原始數據(即線數據)轉為弧段數據,建立拓撲關系前,應將那些與拓撲無關的弧段(如航線、鐵路)刪掉。
④盡量避免多條重合的弧段產生。
?
第四講 誤差校正(重點)(實驗2)
(一)評價目標
1、了解誤差校正的功能;
2、掌握誤差校正的步驟;
3、理解其他校正操作。
(二)考試內容
1、誤差校正子系統功能概述
2、誤差校正的使用步驟
3、文件和顯示操作
4、對圖形及其參數進行校正
- 誤差的來源:在矢量化的過程中,由于操作誤差,數字化設備精度、圖紙變形等因素,使輸入后的圖形與實際圖形所在的位置往往有偏差;有些圖元,由于位置發生偏移,雖經編輯,很難達到實際要求的精度,說明圖形經掃描輸入或數字化輸入后,存在著變形或畸變,須經過誤差校正,清除輸入圖形的變形,才能使之滿足實際要求分類;
- 誤差的分類:源誤差、處理誤差和應用誤差;
① 源誤差:指數據采集和錄入過程中產生的誤差
??? ② 處理誤差:指數據錄入后進行數據處理過程中產生的誤差
??? ③ 應用誤差:指空間數據被使用過程中出現的誤差。
??? (其中數據處理誤差遠遠小于數據源的誤差,應用誤差不屬于數據本身的誤差,因此誤差校正主要是來校正數據源誤差)
- 誤差校正方法:全自動誤差校正、交互式誤差校正;
- 誤差校正需要三類文件:
① 實際控制點文件:用點型或線型矢量化圖像上的“+” 字格網得到 ;
② 理論控制點文件:根據文件的投影參數、比例尺、坐標系等在“投影變化”模塊中所建立的一個相同大小的標準圖框;
③ 待校正的點、線、面文件;
- 全自動誤差校正的基本原理:
系統自動采集實際控制點和理論控制點的坐標值,并計算出實際控制點的誤差系數,根據所得到的誤差系數來依次校正點、線、面文件。
- 全自動誤差校正步驟:(適用于控制點較多,誤差校正精度要求較高的圖形)
① 打開文件,包括三種類型的文件:需要進行校正文件、理論控制點文件、實際控制點文件
② 檢查實際文件和圖框文件是否基本套合
③ 打開控制點:打開或創建一個*.PNT文件
④ 設置控制點參數 ,數據類型一定要選擇“實際值”,“采集實際值時是否同時輸入理論值”不選中(不打“√”)
⑤ 選擇采集文件:與“實際值”類型相對
⑥ 自動采集控制點
⑦ 設置控制點參數:數據類型設置為“理論值” ,同時輸入采集搜索范圍
⑧ 選擇采集文件:與理論值相對應
⑨ 自動采集控制點:此時采集的是理論控制點的值
⑩ 瀏覽校正控制點
? 文件校正
- 交互式誤差校正步驟:(適用于所選控制點較少,誤差校正精度要求不高的圖形 )
① 打開文件:打開需要校正的點文件、線文件和面文件
② 打開控制點 ,若找不到該文件,只需鍵入文件名創建一個即可
③ 設置控制點參數 (將“采集實際值時是否同時輸入理論值”選中(打“√”)即可 )
④ 選擇采集文件:通過該功能告訴系統采集哪個文件的控制點
⑤ 添加校正控制點 :采集圖形中控制點的實際值,同時輸入理論值
⑥ 修改控制點:該功能用來修改參數有誤的控制點
⑦ 文件校正:在數據校正菜單下選擇對應類型的文件校正轉換
(注:校正結果文件是一些自動命名的臨時文件,一定要另外換名保存一下 !)
操作:
單擊“文件”菜單下的“打開文件”命令,將“全自動誤差校正”所需的三類文件打開,可以看到矢量化的文件已偏移到黑色的理論框外面;
第一步:單擊“控制點”菜單下“設置控制點參數”命令;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采集數據值類型”選擇“實際值”;
第二步:單擊“控制點”菜單下“選擇采集文件”命令,選擇采集文件為“方里網.WT”;
第三步:單擊“控制點”菜單下“自動采集控制點”命令,,系統會提示“是否新建控制點文件”,單擊“是”;
第四步:單擊“控制點”菜單下“設置控制點參數”命令;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采集數據值類型”選擇“理論值”;
第五步:單擊“控制點”菜單下“選擇采集文件”命令;選擇采集文件為“標準.WL”;
第六步:單擊“控制點”菜單下“自動采集控制點”命令,系統會彈出“理論值和實際值匹配定位框”,單擊“確定”;
第七步:單擊“數據校正”菜單下“線文件校正轉換”命令,系統彈出“選擇轉換文件”對話框,選擇“綜合.WL”,單擊“確定”按鈕。
依照此方法依次校正點、線、面文件;(可直接在校正線的那些控制點基礎上校正點、面)
校正完成后,在當前的窗口中,單擊鼠標右鍵,選擇“復位”命令,彈出“選擇文件名”對話框;
選中校正后的三個新的文件,以及“標準.WL”文件,單擊“確定”按鈕,即可看到校正后的結果,可以和校正前對比看看;保存校正后的結果文件;
?
第五講? 數據轉換
(一)評價目標
1、了解MAPGIS系統和其它GIS系統間數據轉換操作;
2、了解MAPGIS明碼文件的格式。
(二)考試內容
?
1、MAPGIS數據輸入接口
MAPGIS數據輸入接口包括MAPGIS的明碼格式數據接口、DXF格式接口、DLG接口、STDF格式、瑞得全站儀格式、MAPINFO格式接口及ARC/INFO接口,其中ARC/INFO接口包括內部格式接口、E00格式接口、ARC/INFO公開格式接口。
MAPGIS的明碼格式數據接口是一個開放式的軟件數據接口,用戶由其它應用軟件繪制的圖件,只要按本接口的格式寫成圖形文件,就可以由MAPGIS系統讀入,進行編輯修改和圖形輸出。MAPGIS系統的圖形文件也可輸出為明碼格式,由其它應用軟件調用。
AutoCAD的DXF格式接口也被很多軟件廣為使用,DXF格式輸入接口可以將其轉換為MAPGIS的標準數據格式,達到數據共享的目的。
ARC/INFO的數據格式在GIS領域應用的十分廣泛,因此,MAPGIS提供了與ARC/INFO在各個層次上的接口,供用戶靈活使用。
MAPGIS的明碼格式數據接口的操作:
選中“輸入”后,系統即下拉一菜單,提示用戶選擇,選中“裝入MAPGIS明碼文件”,即彈出一文件對話框,要讀入點文件則選擇擴展名為“*.wat”,要讀入線文件則選擇擴展名為“*.wal”,要讀入區文件則選擇擴展名為“*.wap”;輸入正確的文件名后,系統把文件裝入工作區;此時可通過“窗口”操作來檢驗數據的正確性,若正確,則通過“文件”功能的存文件項存文件,此時系統自動將MAPGIS明碼數據轉為MAPGIS系統的標準格式。若有問題,可能是數據文件格式不對,回到文本編輯窗檢查數據文件格式的正確性。
2、數據輸出及轉換接口
MAPGIS數據輸出接口包括MAPGIS的明碼格式數據接口和DXF格式、DLG格式、CGM格式、STDF格式、MAPINFO及ARC/INFO接口,其中ARC/INFO接口包括內部格式接口、E00格式接口、公開格式接口。
MAPGIS的明碼格式數據輸出的操作:
選中“輸出”后,系統即下拉一菜單,提示用戶選擇,選中“輸出MAP明格式文件”,系統彈出一對話框;選擇工作區中需轉換的MAPGIS的標準文件后,又彈出一文件對話框;輸入文件名后,系統自動進行轉換生成MAPGIS明碼格式文件。如當前工作區中沒有裝入MAPGIS的圖元文件,則選擇工作區中MAPGIS標準文件的對話框中為空,在輸出明碼文件前,最好在編輯器中用壓縮存盤,以去除邏輯上刪除的點線。
MAPGIS數據交換文件是ASCII碼的明碼文件,其文件結構由文件頭和數據區兩部分組成。
① 點文件結構、② 線文件結構、③ 區文件結構
MAPGIS明碼文件對我們提取圖形數據(尤其是點、線文件)是很有用的,如對剖面圖進行數字化,可先對剖面圖進行掃描矢量化,對圖形進行編輯和誤差校正后,轉換成明碼文件,然后通過其它應用程序提取剖面曲線上各點的數據,再轉換成需要的數據,供資料處理用。
?
4、MAPGIS數據接口轉換子系統(文件轉換子系統),為MAPGIS系統和其它GIS系統間架設了一道橋梁,實現了不同系統間的數據轉換,從而達到數據資源的共享。
MAPGIS的數據文件使用了新的文件格式,能存儲更多的圖形信息,功能更強,但MAPGIS的編輯系統只能調入輸出它自己的標準格式文件。為了保護用戶在MAPCAD上的成果,通過升級操作,MAPCAD的文件可以轉換為MAPGIS格式的文件,然后用戶可以在MAPGIS上調入編輯。用戶在升級前最好對老文件作一個備份。
移動鼠標,選中主菜單下的“文件升級”功能項后,系統下拉出一菜單,進行點、線、區圖元文件升級選擇。若需轉換點圖元文件,則選擇“轉換點文件”,系統彈出一文件對話框,輸入正確的文件名后執行轉換,其余圖元文件轉換同上。
第六講? 投影變換(了解)
(一)評價目標
1、掌握標準圖框的生成方法與操作;
2、理解非標準圖框的生成方法與操作;
3、了解投影變換的類型。
(二)考試內容
1、標準圖框的生成方法與操作
- 生成方法:
生成1:5000,1:1萬,1:2.5萬,1:5萬,1:10萬,1:20萬等小比例尺標準圖框(投影方式都是高斯-克呂格 )
? 步驟:1、選擇標準圖框的比例尺
????????? 2、設置圖框參數
????????? 3、輸入圖框輔助選項及內容
生成1:25萬,1:50萬,1:100萬等小比例尺的標準圖框
????? 步驟同上,但投影方式有多種
生成1:500,1:1000和1:2000等大比例尺標準圖框
????? 步驟:1、選擇圖框比例尺
??????????? 2、設置圖框參數
- 操作:
(1)小比例尺標準框:(小于1:5000時,圖幅為小比例尺,梯形圖幅,單位為經緯度)
① 單擊“系列標準圖框”菜單下 “生成1:1萬圖框”命令,系統彈出“1:1萬圖框”對話框,輸入起始經緯度;單擊“橢球參數”,可以設置相應的橢球參數,如右圖,然后單擊“確定” ;
② 系統彈出“圖框參數輸入”對話框,默認設置,單擊“確定”按鈕;彈出“輸入接圖表內容”對話框,默認設置,單擊“確定” ;
③ 系統自動投影生成“1:1萬”標準圖框,如圖:
① 單擊“系列標準圖框”菜單下“生成1:2000圖框”命令,彈出“1:2000圖框”默認設置,單擊“確定”按鈕,即可生成1:2000標準圖框;
②? 系統自動投影生成“1:2000”標準圖框,如圖:
生成方法:
非標準圖框的生成主要是針對包括1:5000以下的小比例尺梯形圖框而言的。
? 步驟 :
??? 1、選擇“投影轉換”?“繪制投影經緯網”
??? 2、設置經緯網參數
3、設置經緯網的輔助參數
(注意:繪制出的圖框名為NONAME.W*,該文件名是一個臨時文件名,系統不會長久保存)
操作:
① 單擊“投影變換”菜單下“繪制投影經緯網”命令,系統彈出“參數輸入”對話框,分別輸入起始經緯度和間隔等參數,如圖;
② 單擊“角度單位”按鈕,坐標單位要和輸入的起始經緯度的單位保持一致,這里設置為“度分秒”,如圖;
③ 單擊“投影參數”按鈕,設置圖框投影參數,默認設置;
“投影中心點經度”設置方法:
由比例尺為“1:10萬”知道,圖框的投影帶類型為6度分帶,由起始經度為“1170000”,查閱“幫助”中 的“6度分帶表”可知,圖框的中央經線恰好為“1170000”;
④ 設置好“角度單位”、“投影參數”、起始經緯度、經緯線間隔、經緯線點密度等參數后,單擊“繪經緯網”或者“繪公里網”單選按鈕,如左圖,然后單擊“確定”按鈕;
系統彈出如右圖所示對話框,默認設置,單擊“確定”按鈕;
⑤ 系統自動投影生成“1:10萬”非標準圖框,單擊右鍵選擇“復位”命令,選擇顯示點、線文件,“確定”即可,如圖;
單擊“系列標準圖框”菜單下“生成1:2000圖框”命令,彈出“1:2000圖框”,
矩形分幅方法為:任意矩形分幅;
設置起始公里值、 結束公里值、公里值間隔后,單擊“確定”按鈕,即可生成1:2000非標準框;如圖:
① 打開文件選擇投影變換文件
② 設置文件TIC點 (直接拷貝標準圖框的TIC點或輸入TIC點 )
③ 設置投影變換參數
④ 進行投影轉換
⑤ 查看轉換后的結果文件 (注意保存)
進行轉換前,用戶需先打開文件設置好各自的投影參數
成批投影是直接覆蓋投影,故投影前一定要先將數據備份好
① 選擇“投影轉換”菜單下的“成批文件投影轉換”
② 設置輸入文件的方式
③ 選擇投影文件/目錄
④ 設置投影參數
⑤ 設置投影選項
① 打開用戶文本文件
② 指定數據起始位置
③ 設置讀數方式和讀數的順序 (設置分隔符)
④ 進行投影變換或數據生成
?
第七講? 圖形裁剪(注意)
(一)評價目標
1、了解圖形裁剪方式;
2、掌握圖形裁剪操作。
(二)考試內容
1、圖形裁剪方式
- 裁剪方式(針對區文件)
拓撲裁剪:裁剪后的區文件重新進行拓撲處理。
制圖裁剪:裁剪后的區所組成的弧段合并為一條弧段。
制圖裁剪和拓撲裁剪的區別在于對區文件的裁剪,制圖裁剪方式是當裁剪兩個相鄰的區時,將它們共同的弧段一分為二,使兩個區相互獨立,并且拓撲關系發生了變化,而拓撲裁剪方式將它們共同的弧段繼續保持著原來的拓撲關系。
- 裁剪類型
內裁:指將裁剪框范圍內的內容裁剪下來。
外裁:是將裁剪框外的內容裁剪下來。
?
?
- 方法
先建后裝:用圖形編輯系統中的造線、修改層號,改當前層,存當前層等功能編輯裁剪框,存到線文件中,然后再進入裁剪實用處理程序進行裁剪。
直接編輯:在裁剪實用處理程序中,裝入被裁剪文件,對照被裁剪文件,用編輯裁剪框功能直接編輯、修改裁剪框。(造點編輯裁剪框、鍵盤輸入裁剪框)
?
定義裁剪工程:即新建裁剪工程。
在裁剪工程菜單下,選擇“新建”。系統會彈出裁剪工程編輯框。
在裁剪工程編輯框中,裁剪結果文件名可以直接輸入,也可以通過 “瀏覽”輸入。輸入好裁剪項的內容(包括裁剪框,被裁剪文件,結果文件,裁剪類型)后,按“增加”按鈕可將裁剪項增加到裁剪表中,按“修改”則修改裁剪表中的當前項。無論何時,按“刪除”按鈕都將刪除裁剪表中的當前項。
(1)首先,在裁剪之前,需新建一個空白文件夾,用來存放所有裁剪后的新文件。
(2)進入MAPGIS主界面→“圖形處理”→“輸入編輯”。 在“輸入編輯”中打開所要裁剪的工程文件。
(3)鼠標右鍵單擊左面窗口中的空白處,在彈出的菜單中選擇“新建區”。選擇新建區文件所在路徑并起名;使“新建區文件”處于編輯狀態并輸入區.此時的區文件便為裁剪范圍。
(4)保存區文件,并將該區文件從工程中刪除。
?
4、保存裁剪結果
(1)單擊菜單欄中的“其它”,在彈出的下拉菜單中選擇“工程裁剪”。系統彈出對話框。在此對話框中選擇我們新建好的空白文件夾。
(2)選擇要裁剪的文件。這兒有兩種情況:
① “添加全部”和部分添加
② 單擊“選擇全部”→設置“參數”→單擊“參數應用”→單擊“裝入裁剪框”→單擊“開始裁剪”→裁剪完畢后在右下角窗口中的任意位置單擊右鍵,在彈出的下拉菜單中選擇“復位窗口”。
?
第八講? 圖形輸出
(一)評價目標
1、了解輸出系統;
2、理解圖形輸出的基本操作;
3、掌握數字化圖件步驟。
(二)考試內容
1、輸出系統概述
MAPGIS輸出系統是MAPGIS系統的主要輸出手段,它讀取MAPGIS的各種輸出數據,進行版面編輯處理、排版,進行圖形的整飾,最終形成各種格式的圖形文件,并驅動各種輸出設備,完成MAPGIS的輸出工作。
基本特征:
① Windows多文檔界面的軟件系統
② Windows多窗口系統操作
具體功能:
① 版面編排功能
② 數據處理功能
③ 不同設備的輸出功能
④ 光柵數據生成功能
⑤ 光柵輸出驅動功能
⑥ 印前出版處理功能
2、輸出拼版設計
① 單工程輸出 :單幅圖在一版面上輸出,拼版設計使用單個工程文件(*.MPJ)。?
② 多工程輸出 :多幅圖在同一版面上輸出,拼版設計使用拼版文件(*.MPB),一個拼版文件管理多個工程(幅圖),所以多工程輸出的基礎是編輯單工程文件(也可以在編輯系統產生)。
3、輸出系統的基本操作
圖形輸出主要步驟:
① 網絡打印設置(也可放在打印輸出前完成)
② 單工程/多工程輸出編輯
兩種輸出版面:① 工程文件??? ② 拼版文件
③ 打印輸出
?三種輸出方法:① Windows輸出?? ?② 光柵輸出??? ③ PostScript輸出
?
第九講? 庫管理
(一)評價目標
1、掌握屬性庫圖形數據與屬性數據掛接步驟,屬性數據導入和導出操作;
2、理解地圖庫文件批量入庫操作,地圖無縫拼接操作;
3、了解影像庫管理操作。
(二)考試內容
1、屬性庫管理
- 概念:屬性,指的是實體特性,它由屬性結構及屬性數據兩部分內容組成。
- 功能:
① 導入外部數據:即將數據庫表轉換成MAPGIS的表。
② 導出內部數據:即將MAPGIS的表轉換成數據庫表。
- 連接屬性:即將外部數據庫中數據與MAPGIS中實體相關聯,并將滿足條件的部分數據寫進MAPGIS圖形數據屬性中。
- 屬性數據采集方式:
① 在GIS軟件中按圖形逐個輸入屬性內容。
② 在外部數據庫中輸入屬性內容,通過關鍵字段連接到圖形上來。
- 屬性數據的獲取應該是與圖形數據同步進行,互不影響的。
- 屬性掛接步驟:
① 單擊“文件”菜單下“裝線文件”命令,打開 “河流.WL”線文件;
② 單擊“文件”菜單下“裝表文件”命令,打開 “河流屬性.WB”表文件;
③ 關閉所有圖形文件和表文件;
④ 單擊“屬性”菜單下“連接屬性”命令,系統彈出“屬性連接”對話框;
⑤ 單擊“連接文件”,打開“河流.WL”線文件;
⑥ 單擊“被連文件”,打開“河流屬性.WB”表文件;
⑦ 關鍵字段默認為“ID”;
⑧ 單擊“確定”按鈕,系統自動將表文件中的屬性字段掛接到線文件中去;
⑨ 單擊“文件”菜單下“裝線文件”命令,打開 “河流.WL”線文件,可以看到“河流屬性.WB”表文件的屬性字段已經掛接進來。
- 屬性數據的導入步驟:(以導入“Excel”數據為例)
在MAPGIS安裝目錄下(如:...mapgis67\program)找到“ATT.exe”文件,雙擊打開;
(注意:系統的數據執行保護功能沒有關閉,和ATT.exe相關的dll組件和ocx組件是不會被注冊安裝的,正版同樣有問題!)
單擊“文件”菜單下“數據轉換”命令,系統彈出“MAPGIS數據轉換向導”對話框;單擊“下一步”按鈕;
轉換的源數據類型選擇“Microsoft Excel”,單擊“下一步”按鈕;
單擊“Excel文件”按鈕,找到待轉換的Excel文件,單擊“下一步”按鈕;
單擊“下一步”按鈕;
在“sa”文件前打“√ ”,并可以修改其轉換后的文件名稱;
單擊“目標路徑”按鈕,可以修改轉換后生成的表文件的存放地址;
單擊“下一步”按鈕;單擊“完成”按鈕。
系統自動開始數據轉換,并彈出“轉換進度條”對話框;單擊“確定”按鈕,數據類型轉換完畢。
- 屬性數據的導出步驟:
首先建一個Excel表,命名為“屬性導出.xls”;
單擊“文件”菜單下“導出”命令;
系統彈出“導出內部數據”對話框,單擊“打開”按鈕,打開要轉換的點、線、面、網、表等格式的數據;
配置數據源:單擊“數據源”右邊的“+”按鈕,系統彈出“ODBC數據源管理器”對話框;
單擊“添加”按鈕,創建新數據源;
選擇“Driver do Microsoft Excel (* xls)”項,單擊“完成”按鈕;
系統彈出“數據源安裝”窗口;數據源名為:xls;
單擊“選擇工作簿”按鈕,系統彈出對話框;
找到先前新建的Excel表 “屬性導出.xls”,并將窗口右邊的“只讀”屬性去掉,單擊“確定”按鈕;
依次單擊“確定”按鈕,數據源配置完畢,返回“導出內部數據”對話框,這時在數據源右邊的下拉條中,可以看到上一步配置的數據源 “xls”,選中該數據源;
將導出后的表命名為“river”,這時“導出”按鈕被激活,單擊“導出”按鈕,系統提示“導出成功”,數據導出完畢。
- 建庫步驟:
① 設置系統環境,將工作目錄設至需要入庫的圖形所在的文件夾目錄;
② 新建圖庫
③ 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投影方式和分幅方式;
④ 選擇“圖庫層類管理器”,建立要素層 ;
⑤ 選擇“圖幅批量入庫”,輸入具體圖幅圖形,完成圖庫建立。
- 圖幅數據的四種輸出方法:
① 圖幅數據預覽輸出;
?② 本地庫圖幅數據預覽;
?③ 選取圖幅數據輸出;
?④ 區域檢索數據輸出;
3、影像庫管理
?
第十講? 空間分析(實驗3)
(一)評價目標
掌握矢量數據空間分析的方法與步驟。
(二)考試內容
1、矢量數據的空間分析
2、矢量數據的屬性分析
- 空間分析是GIS系統的重要功能之一,是GIS系統與計算機輔助繪圖系統的主要區別。
- 空間分析子系統提供了一系列數據操作功能,如空間分析(空間疊加)、屬性分析、數據檢索、三維模型分析等功能。
- 空間分析子系統主要模塊:① 空間分析? ② 屬性分析 ③ D3M分析
- 空間菜單功能包括點、線、區文件的疊加分析
- 選中“重建區拓撲”后,系統自動建立結點和弧段間的拓撲關系以及弧段所構成的區域之間的拓撲關系,同時給每個區域賦予屬性,并自動為區域填色,即普染色。
- 功能包括區對區的合并、相交、相減、判別分析,區對線的相交、相減分析,區對點的相交、相減分析。
- 屬性分析菜單功能包括單、雙屬性分析和瀏覽屬性。屬性分析的對象可以是屬性,也可以是表格。
- 屬性和表格的區別在于屬性附屬于空間數據,不是獨立的,而表格則不存在這樣的依賴關系,是獨立的數據體。各種屬性分析都形成一個結果表。
?
第十二講? 網絡分析與電子沙盤(電子沙盤不考)
(一)評價目標
1、了解網絡分析種類;
2、掌握網絡分析中常用的路徑分析、資源分配方法;
(二)考試內容
1、網絡分析種類
2、常用網絡分析方法(路徑分析、資源分配)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MapGIS考试大纲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MapGIS6.7环境设置
- 下一篇: 蒙特卡洛法与BS模型法分别实现欧式期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