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后小感
-
已經八個月多沒寫過博文了,以前沒大寫過總結,趁著跨年之際,就瑣碎寫點總結吧。
-
大一
2015年9月12日,和女朋友一塊到了濱州學院。和大多數高中畢業生一樣,對大學充滿了許多幻想,雖然濱州學院只是一個很普通了二本,但也憧憬了些許,自己也知道,沒什么特長,高考成績也是剛過了本科線,還記得第一次開班會的時候,班里的同學一個一個作自我介紹,大家每個人的發言,和現在一比較別有一番滋味,之前還想每天去圖書館看會書,要加入各種社團,現在算算大學真正也就去過四五次圖書館吧,還大都是陪別人去的,還加入了書法社,在那里面也認識了一些練習書法的同學,還加入了輪滑社,還記得和女朋友隔幾天就滑旱冰,挺好,總想在大學改變些,于是試著競選了班級的學習委員,最后撿了狗屎運。自己也算比較幸運了,剛開學那天時莫名其妙被分到了高年級的一個宿舍,當時的師哥對我也很照顧,還借著師哥的關系進了校學生會,每周都要開例會,每天早晨要去查衛生,結識了幾乎各個系的同學,在那里互相幫助,挺好,大一都在認真學習,對c語言挺感興趣的,但也比較喜歡玩游戲,每天回到宿舍都手癢玩會,挺好,但最后成績還行,挺靠前。由于升大二的那個暑假要去深圳玩去,所以就沒有報名競賽啥的,就這樣平淡的過去了。 -
大二
還記得大二上學期課非常多,有時全星期就一節空課,幾乎天天上課,只有周末才有空玩會,還記得大二剛開學那會,班里的幾個同學因為暑假留校做作品,去參加省賽國賽,當時很羨慕,心想來年自己也要去參加,到了學期中間的時候,從老師那得知有個acm的東西,還可以組隊報名,據說挺難的,說白了就是編程,當時想著正好自己沒啥事干,就報了名,最后才知道自己系里面還有個acm集訓隊這個東西,當時里面還有不少師哥師姐,一開始什么都不知道,只是c語言和一點數據結構的基礎,班里當時就兩三個加入了集訓隊吧,老師那時候還每天布置幾個題,很簡單,感覺很有意思,寒假過后,另外的班里的同學都退了,就剩我自己了,說是acm很難,性價比太低,可能是自己不服輸的性格吧,自己就毅然的沒隨大流,到了下學期集訓隊里的人沒多少了,老師讓自行組隊,當時每一個認識的,就是在剩下的人里自行組的,五月份就省賽,組完隊后還有兩個多月就比賽了,當時沒啥經驗, 就知道在POJ上刷水題,先自己百度點水題的題號,然后就一直刷,只在乎題量,當省賽的前幾天,我們拼命地打印之前做過的題,現在想想真好玩,比賽前還信心滿滿,心想怎么也得做出幾個題,證明下自己這幾個月的學習,但是比賽時慌了,當時所有的隊伍中,應該就我們學校這幾個隊伍是用C語言提交的題吧,對c++一無所知,比賽時看到個題就懵,結果到了最后一題沒出,依然還記得比賽結束后滾榜時老師們的尷尬,我們的無奈,滾榜的最后幾個隊伍都是我們學校的,感覺受到了巨大的羞辱。回到學校,我決定要好好學習算法,不為別的,只為可以證明下自己,在網上找資源,加一些群,和外校的大佬們請教,現在想想自己當時做的挺對的,挺好。大二快結束了,這次暑假我沒有選擇回家,而是留校做了作品,心想這次一定要抓住機會,不能像去年一樣,加上隊友也挺重視的,做了一個“基于光解鎖的多方式智能鎖”,暑假中和一些硬件打了打交道,也用到了自己學的一些算法,不管最后成績如何,這段經歷記憶猶新,當然,平時學累了也玩會游戲,好在玩的不好,沒有癮(: -
大三
開學后,就不怎么學習文化課了,物聯網那邊也開始各種比賽了,好在拿到了國賽(ICAN)的資格,還記得那時第一次去北京,和班里的幾個兄弟商量好去哪哪玩,由于是第二天才到我們答辯,第一天就去逛著玩去了,去了不不少地方,印象深刻的是去了清華大學,當時感覺好普通,沒有心里想的那么神圣,看著里面的學生也是普通人,但總覺著里面有種神秘感包裹著,挺羨慕的,在那次的比賽中見到了各大高校做的作品,也看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國家隊的作品,感覺自己團隊好菜,和別人沒法比,深知自己差的好多,在答辯時有點緊張,沒有掌控好時間,最后國三收尾。回校后一切回歸正常,我還是繼續學我的算法,厚著臉皮跟老師要了個實驗室,后來還偷偷把自己的被子帶過去,晚上還可以趁看門的大爺不注意,偷偷的在那里睡覺,那段時光真好,自己在實驗室刷題,后來有個亞洲的區域賽,我太想去了,因為這半年了我一直沒間斷的學習,我著急的跟老師申請,可能是自己太菜了,也不知道為啥,最后的三個人中沒有我,那幾天情緒很低落,埋怨老師根本都不知道集訓隊的水平,后來自己調整調整,還算法恢復過來了,畢竟學到的是自己的,不是跟別人學的,再網上也結識了不少外校的朋友,挺好,最后還是到了學期末,因為這學期沒大學文化課,最后幾天幾乎都是在準備期末考試,記得每每到了考試,前一天我們幾個必須通宵突擊復習到很晚,現在想想真好,到了寒假,我覺得明年的省賽是個很好的機會,因為我不想再和去年一樣,成績那么爛,跟老師要了高一級的考驗自習室,整個寒假自己在那里面學,同時也組建了一個寒假集訓,把集訓隊里的幾個人弄一塊,每天都做點題,晚上在一塊講講,那個寒假我相信大家一塊都進步不少,開學后,面臨著一個問題,要不要考研,其實這個我一開始沒有概念,沒當回事,后來了解下,得知很難,但是我現在沒有辦法投入考研中,因為還沒省賽,我等一年了,不能到了最后一段時間就放棄,我只好往后拖,終于,省賽那天到了,心想著穩銀沖金,結果比賽時有個題卡了好久,前期還好,還rank30,但是因為那個題,怎么推都不對,但是旁邊許多隊伍這個題都做出來了,心里更急了,別的題也沒管(還以為這個題水題,總以為是自己想錯了)結果硬生生卡了三個小時,心態直接炸了,最后三分鐘,我隨便交了一發,結果竟然ac了,怎么可能?我明明交了個有bug的程序,怎么會ac呢,賽后才知道竟然是這個題沒有掛數據,只要交就可以過,心里那個氣喲!也怪自己的實力,不怪別的,當時所有隊伍都會面臨這個,所以也是公平的,最后銅牌收尾,回到學校感覺這一切都結束了,但心里不甘心,后來也參加了藍橋杯,最后省一國二,還算不錯,這時已經六月份了,身邊的同學已經快復習一遍了都,心里還是不愿停止刷題,真的,這種感覺很奇怪,對acm有種奇怪的好感,但不得不停下。到了暑假,開始正式準備考研了,由于落后了同學很多,所以我不敢停下,每天復習到很晚,一下子從天天對著電腦轉到天天對著打草紙,剛開始還不適應,每天抽個時間還不時刷個題,慢慢就習慣了,也就不刷題了。慢慢進入了考研的節奏,因為開始的比較晚就報了山東大學的專碩(數二英二),回想起暑假,主要就是把數學復習了一遍(把張宇十八講過了一遍),因為我英語賊差(現在還沒過四級),一個暑假就只背單詞了,用的扇貝APP,每天記得要背一百多個新詞,現在想起,幸好那時瘋狂背單詞,不然到后面就更慌了。 -
大四
大四這半年就是備戰考研了,先提前說一句,個人建議不要報班(各種面授或者網上亂七八糟的班),僅是個人建議,覺得有必要的可以報,按照自己的步驟一步一步的來, 大都在百度云上有分享,還不如把錢用來多買點書,多買點題啥的呢,因為我班里上到兩三萬的面授班下到一般的網絡課,我大都了解過,其實大差不差,該看的視頻都可以看到, 說實話,考研有一部分就是資料戰,不要整天玩手機就知道玩手游,看小說啥的,多干點正事,多看些對考研有用的資料,還有一個必須要說的,建議找一些研友,網上的也好,現實中更好,盡量可以一塊學習的,要是報的一個專業就更好了,到后期有個人追或者有個人趕,真的很重要,當你自己學不下去的時候,可以提供些動力,當然要找些有正能量的
就按照各科來說吧,先是資料方面
數學:張宇十八講+線代九講+張宇1000題+湯家鳳1800題+閉關100題+合工大最后三套卷+張宇八套卷
由于我開始的比較晚,就把張宇1000題中的AB組做了,和1800的沖刺部分做了,100題做了有一半左右吧,我大概時間為暑假 7月~8月底把張宇十八講+線代九講全部搞完,已進入9月就開始做1000題了,大概做的有小一個月吧,做完了1000題的AB組,大概10月初,花了半個月吧湯家鳳的1800的沖刺做完了,然后就開始真題了,我是從04年開始做的,前期(到10年)是三天兩套,就是前兩天做一套,第三天總結,后面就是一天一套了,然后留了一套17年的(據說比較簡單),當做最后的模擬,最后還剩一個月左右,就開始整理錯題,節奏就變慢了,隔幾天一套模擬題(說實話真是做的稀碎),無論怎么樣都要對自己有信心,不要放棄。
英語:扇貝APP+戀戀有詞+老蔣真題閱讀+命題人八套卷
英語的話我學的很渣,暑假就一直在扇貝上背單詞,一開始都是用的百詞斬(感覺印象圖片印象沒啥用),后來就轉向用扇貝了,在里面可以添加一些單詞書(巨好用),進入九月我就看的知乎說,先做英一的閱讀,我就索性做了做,一塌涂地,還是老老實實背單詞,每天做點英語一的閱讀,到了十月就開始做英語二的真題了,配合的唐遲的閱讀視頻講解,感覺還不錯,進了十一月才開始看作文翻譯新題型其他的,新題型和翻譯還好,翻譯這里直做了真題和一部分模擬題,翻譯方面配合著唐靜的視頻課,知道考研前一共做了十篇不到的完型(因為我閱讀做的慢,一般到后面都沒有時間做完型,所以基本就是以放棄的心態對待的),真題前前后后每個做了兩遍,第一遍一般都是錯八個左右,第二遍就好多了,基本三個以內,這里建議一定要注重單詞的積累,一定要注意,有的同學語法賊好,但是單詞一塌糊涂,導致連作文題讀偏題,尷尬致死…
政治:肖老的全套(肖的大厚書+肖8,4+時事政治+各種亂七八糟的加起來都有七八本吧) + 徐濤的核心考案+小黃書
政治基本上就是九月后才開始,九月到十月一個月看的徐濤的強化班,然后看完之后就開始做肖老的1000題了,當時我做的很慢,一輪做完得花了快一個月吧,然后中間停了幾天看了看錯題,之后又花了半個月左右做完了第二輪,這是已經到了十月低了,那時肖8,徐8都來了,就和研友一塊做的先做的徐8,當時感覺好難,平均每套才27、8分,做到五六套,直接不愿做了,轉戰肖8,不比不知道,肖老還是肖老,題的質量很高,平均每天一套,均分在30左右吧,我是到了十二月十號左右才開始背誦的,是用的木易木子整理的背誦的,賊好背,我只背了肖4和小黃書的部分,很多,每天保證背兩個小時,我相信不出一個星期就可以把肖4搞定,接下來的就是不斷地重復了,在背誦方面,在一些相似的背誦點上,建議大家可以自己總結點容易背誦的縮寫句,進而可以把一些相似的知識點串起來,比如:我黨現在面臨得四大考驗,“只改場外”:(執政,改革,市場,外部)考驗,這樣方便背誦
專業課:我是考的909數據結構,參考資料主要是群里的資料,包括歷年真題+模擬題+王道數據結構(這個都不一樣不詳細說)
因為之前參加一些編程比賽,所以專業課方面沒有多重視,就把王道看了一遍以及課后題做了一遍,然后真題的也不難,都做了一遍,模擬題也都做了一遍,今年考得也很簡單,有部分的原題。
總的來說呢,這次考研發揮的不理想,數學輕敵了,導致最后題沒做完,估分應該 50 50 100 130 吧,只求能進復試啦,等出成績后再來補坑。
下學期都很多事,如果可以考研順利的話,應該會學點機器學習類的吧,看看能不能在參加一次acm省賽,寒假先把Python基礎還有復試的課搞熟在說,如果不順利的話,,,,,,等著二戰咯,
以上就是普通的我的簡單大學總結,因為自身水平原因可能有些都是我自以為的,學習方法方便盡量自己量身而做,如果你還是小學生的話,就把每天的作業認真完成,中學生的話,開始認真學英語,培養自己的興趣,爭取考個好大學!!大學一二的話,就扎扎實實的吧基本文化課學好的基礎上多參加些課外活動,盡量多參加些比賽,多走出去看看,能加個學生會最好,培養下自己的部分情商,大三四的就應該找到自己大學的基本方向了,朝著自己的目標奮力前行,加油。
踏踏實實,與君共勉!
點個贊留下腳印吧 +_+總結
- 上一篇: 机器人手眼标定
- 下一篇: 游戏一般用什么编程语言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