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人的蜈蚣
最近家里發現好幾只蜈蚣,都是5-10cm左右大,好煩,看著膈應
晚上查了一下有關的東西,摘錄如下:
小蜈蚣咬傷,僅在局部發生紅腫、疼痛,熱帶型大蜈蚣咬傷,可致淋巴管炎和組織壞死,有時整個肢體出現紫癲。
有的可見?頭痛、發熱、眩暈、惡心、嘔吐,甚至膻語、抽搐、昏迷等全身癥狀。?
應急處理
蜈蚣咬傷后立即用肥皂水清洗傷口,局部應用冷濕敷傷口,亦可用魚腥草、蒲公英搗爛外敷。有全身癥狀者直速到醫院治。? 注:因為蜈蚣毒為酸性,肥皂堿性,可以中和蜈蚣毒
天熱了蜈蚣頻頻咬傷人?
省中西醫結合醫院一夜收治7名被蜈蚣咬傷病人?
2006-05-23?08:20:29?新華報業網?
新華報業網訊 最近,南京氣溫上升,使得隱藏著的蜈蚣按捺不住,頻頻出來傷人。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前天晚上到昨天早上就收治了7位被蜈蚣所傷的病人。?
昨天清晨,市民何女士穿鞋出門時,被藏在鞋內的蜈蚣咬傷,隨即皮膚周圍便出現紅腫、灼痛,趕忙到附近的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就診。據該院皮膚科朱黎明副主任醫師介紹,前天晚上,該院急診科就收治了6名被蜈蚣咬傷的患者。專家表示,蜈蚣俗稱百足蟲,常在陰暗﹑潮濕的墻角、磚縫、陰溝、腐木、樹皮、雜草叢中。兩前足具有一對毒肢,亦稱毒爪,當毒爪刺入皮膚時即放出毒汁,引起皮膚損傷和全身中毒癥狀。皮膚被咬傷后于傷處發生兩個淤點,繼之周圍皮膚亦出現腫脹,有灼熱、劇痛和刺癢感,所屬淋巴結和淋巴管發炎。輕者數日皮疹即可消退,若被大蜈蚣咬傷,由于注入體內的毒汁較多,除局部皮膚發生紅腫或壞死外,還可出現發熱、惡心、嘔吐、頭暈、頭痛、心悸及抽搐等全身中毒癥狀。尤其是兒童可危及生命。為此,朱主任提醒市民,對潮濕的地方如廚房、墻角、床下可撒些生石灰或者在家門口、下水道口噴灑長效殺蟲劑以阻止蜈蚣爬行。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工作要加強個人防護,穿長袖底襯,戴手套、帽子、披肩。一旦被咬傷最好還是到醫院去治療。
蜈蚣的生活習性?
1、喜群居:蜈蚣有大小聚居在一起的習慣,同群的蜈蚣能和睦相處,很少發生斗毆而自相殘殺的現象,如果棲息地太小,蜈蚣太多時,老的蜈蚣會自動走開,另尋棲息地。?
2、蜈蚣膽小怕驚,稍微受到驚嚇,就會停止攝食,舍窩亡命逃走,或蜷縮不動,正在產卵的雌蜈蚣則會立即停止產卵,而孵卵的蜈蚣受驚后則一反常態會把卵吃掉。?
3、喜歡陰暗潮濕。野生的蜈蚣大多棲息在山坡、田野、路旁、雜草叢生的地方,或棲息在柴堆及屋瓦隙間,也常在廚房墻角邊等陰暗的角落里棲息,在豬舍、雞舍周圍的磚瓦下面也常見到蜈蚣的足跡。?
4、白天在窩內棲息,夜間出來活動。晚上8~12時是蜈蚣活動的高峰,一般到凌晨4時前陸續回窩休息,天亮以后就難以見到蜈蚣了。?
白天蜈蚣的視力很差,稍微遠一點的東西就看不清楚,因此難于覓食及防御敵害,它只靠一對細長的伸向前方的觸角探路行動,晚上也要靠觸角來搜捕獵物進行覓食。?
5、具有舔舐的習性?
蜈蚣用第1小顎末節及基節突起上的稠密絨毛、第2小顎末節背面上刷狀的剛毛,以及口中吐出的唾液,經常舔舐觸角、步足外,也會把自己窩穴舔舐得干干凈凈?
6、溫度蜈蚣是變溫動物,它的一切活動常與溫度相關。蜈蚣生長發育最適溫度為25℃~32℃,當溫度為11℃~15℃時,蜈蚣的覓食減少,停止交配、產卵。溫度下降至10℃以下時,蜈蚣則停止一切活動,鉆入松土中(或窩土中),蜷縮一團,進入冬眠,可是當溫度升到33℃~35℃時,由于體內水分散失,它的一切活動都暫停下來。如果溫度升到36℃以上時,體內失水太多,則使身體干枯而死亡。?
7.濕度;空氣相對濕度為60%~70%、窩土濕度為10%~20%時,蜈蚣的一切生命活動最為活躍,也就是說這是蜈蚣生長發育最適合的濕度?
蜈蚣的天敵有老鼠、石龍子、贍蜍、螞蟻,雞和鳥等。蜈蚣在孵化和蛻皮時動作遲緩,易被蟻群乘虛而入,只要幾小時就可被咬死吃掉,故要提早防治螞蟻。?
所以,保持干燥最重要,其他像雄黃也可以驅趕蜈蚣
用熏蟑螂的煙劑,殺死蟑螂同時也會殺死蜈蚣
隨便一種殺蟲劑,噴灑后一天內,統統死光
經常用生石灰灑在屋內四邊.窗上加紗窗.
在蜈蚣經常出現的地方,放一些樟腦就會好一些的
將大蒜搗爛,加醋調勻,敷蜈蚣咬傷處,可止腫痛
取公雞口中的唾液,涂在傷口,即可祛蜈蚣之毒
被蜈蚣叮咬后,用苦瓜鮮葉搗爛后外敷可治
將活蜘蛛直接放在蜈蚣咬傷處,蜘蛛會自動將蜈蚣留下的毒素吸凈
晚上查了一下有關的東西,摘錄如下:
小蜈蚣咬傷,僅在局部發生紅腫、疼痛,熱帶型大蜈蚣咬傷,可致淋巴管炎和組織壞死,有時整個肢體出現紫癲。
有的可見?頭痛、發熱、眩暈、惡心、嘔吐,甚至膻語、抽搐、昏迷等全身癥狀。?
應急處理
蜈蚣咬傷后立即用肥皂水清洗傷口,局部應用冷濕敷傷口,亦可用魚腥草、蒲公英搗爛外敷。有全身癥狀者直速到醫院治。? 注:因為蜈蚣毒為酸性,肥皂堿性,可以中和蜈蚣毒
天熱了蜈蚣頻頻咬傷人?
省中西醫結合醫院一夜收治7名被蜈蚣咬傷病人?
2006-05-23?08:20:29?新華報業網?
新華報業網訊 最近,南京氣溫上升,使得隱藏著的蜈蚣按捺不住,頻頻出來傷人。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前天晚上到昨天早上就收治了7位被蜈蚣所傷的病人。?
昨天清晨,市民何女士穿鞋出門時,被藏在鞋內的蜈蚣咬傷,隨即皮膚周圍便出現紅腫、灼痛,趕忙到附近的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就診。據該院皮膚科朱黎明副主任醫師介紹,前天晚上,該院急診科就收治了6名被蜈蚣咬傷的患者。專家表示,蜈蚣俗稱百足蟲,常在陰暗﹑潮濕的墻角、磚縫、陰溝、腐木、樹皮、雜草叢中。兩前足具有一對毒肢,亦稱毒爪,當毒爪刺入皮膚時即放出毒汁,引起皮膚損傷和全身中毒癥狀。皮膚被咬傷后于傷處發生兩個淤點,繼之周圍皮膚亦出現腫脹,有灼熱、劇痛和刺癢感,所屬淋巴結和淋巴管發炎。輕者數日皮疹即可消退,若被大蜈蚣咬傷,由于注入體內的毒汁較多,除局部皮膚發生紅腫或壞死外,還可出現發熱、惡心、嘔吐、頭暈、頭痛、心悸及抽搐等全身中毒癥狀。尤其是兒童可危及生命。為此,朱主任提醒市民,對潮濕的地方如廚房、墻角、床下可撒些生石灰或者在家門口、下水道口噴灑長效殺蟲劑以阻止蜈蚣爬行。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工作要加強個人防護,穿長袖底襯,戴手套、帽子、披肩。一旦被咬傷最好還是到醫院去治療。
蜈蚣的生活習性?
1、喜群居:蜈蚣有大小聚居在一起的習慣,同群的蜈蚣能和睦相處,很少發生斗毆而自相殘殺的現象,如果棲息地太小,蜈蚣太多時,老的蜈蚣會自動走開,另尋棲息地。?
2、蜈蚣膽小怕驚,稍微受到驚嚇,就會停止攝食,舍窩亡命逃走,或蜷縮不動,正在產卵的雌蜈蚣則會立即停止產卵,而孵卵的蜈蚣受驚后則一反常態會把卵吃掉。?
3、喜歡陰暗潮濕。野生的蜈蚣大多棲息在山坡、田野、路旁、雜草叢生的地方,或棲息在柴堆及屋瓦隙間,也常在廚房墻角邊等陰暗的角落里棲息,在豬舍、雞舍周圍的磚瓦下面也常見到蜈蚣的足跡。?
4、白天在窩內棲息,夜間出來活動。晚上8~12時是蜈蚣活動的高峰,一般到凌晨4時前陸續回窩休息,天亮以后就難以見到蜈蚣了。?
白天蜈蚣的視力很差,稍微遠一點的東西就看不清楚,因此難于覓食及防御敵害,它只靠一對細長的伸向前方的觸角探路行動,晚上也要靠觸角來搜捕獵物進行覓食。?
5、具有舔舐的習性?
蜈蚣用第1小顎末節及基節突起上的稠密絨毛、第2小顎末節背面上刷狀的剛毛,以及口中吐出的唾液,經常舔舐觸角、步足外,也會把自己窩穴舔舐得干干凈凈?
6、溫度蜈蚣是變溫動物,它的一切活動常與溫度相關。蜈蚣生長發育最適溫度為25℃~32℃,當溫度為11℃~15℃時,蜈蚣的覓食減少,停止交配、產卵。溫度下降至10℃以下時,蜈蚣則停止一切活動,鉆入松土中(或窩土中),蜷縮一團,進入冬眠,可是當溫度升到33℃~35℃時,由于體內水分散失,它的一切活動都暫停下來。如果溫度升到36℃以上時,體內失水太多,則使身體干枯而死亡。?
7.濕度;空氣相對濕度為60%~70%、窩土濕度為10%~20%時,蜈蚣的一切生命活動最為活躍,也就是說這是蜈蚣生長發育最適合的濕度?
蜈蚣的天敵有老鼠、石龍子、贍蜍、螞蟻,雞和鳥等。蜈蚣在孵化和蛻皮時動作遲緩,易被蟻群乘虛而入,只要幾小時就可被咬死吃掉,故要提早防治螞蟻。?
所以,保持干燥最重要,其他像雄黃也可以驅趕蜈蚣
用熏蟑螂的煙劑,殺死蟑螂同時也會殺死蜈蚣
隨便一種殺蟲劑,噴灑后一天內,統統死光
經常用生石灰灑在屋內四邊.窗上加紗窗.
在蜈蚣經常出現的地方,放一些樟腦就會好一些的
將大蒜搗爛,加醋調勻,敷蜈蚣咬傷處,可止腫痛
取公雞口中的唾液,涂在傷口,即可祛蜈蚣之毒
被蜈蚣叮咬后,用苦瓜鮮葉搗爛后外敷可治
將活蜘蛛直接放在蜈蚣咬傷處,蜘蛛會自動將蜈蚣留下的毒素吸凈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sephil/archive/2006/05/29/412112.html
總結
- 上一篇: 右键效果图
- 下一篇: SQL Server2000数据库文件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