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民点建设情况报告3篇
村居民點建設情況報告3篇是為您推薦的內容,希望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村居民點建設情況報告第1篇
為推進“3+1”戰略,做大工業經濟,加快區生態工業城建設。自年12月,啟動了村居民點,妥善安置區生態工業城拆遷戶。目前,居民點建設工作正積極推進,現就居民點建設有關情況簡要報告如下:
一、居民點選址情況
村居民點是根據九江市人民政府九府廳抄字號文件要求選址,符合規劃要求。
二、居民點詳細規劃說明
村居民點詳規方案是采取部分聯體房與農民公寓相結合的設計方式上報審批,主要原因如下:
1、絕大多數拆遷戶屬農戶,未完全失去土地,部分拆遷戶主要還靠田地維持生計,保持著傳統生活方式,甚至有些拆遷戶依然主要以柴火為燃料,所以為便于生產生活,許多拆遷農戶強烈要求居住“聯體房”,暫不適合住農民公寓。
2、區生態工城范圍內拆遷采取農房重置價評估補償,價格偏低,許多拆遷戶尤其是一些貧困戶、多人口戶,無力或不愿購買農民公寓。
3、因區、鎮財力有限,一時難以籌集居民點建設配套資金,加之區生態工業城建設任務重、時間緊,一些已拆遷戶無居住場所,反映強烈,意見大,急需建房。
三、居民點建設下步計劃
妥善安置區生態工業城范圍內拆遷戶后,將按居民點詳規建設農民公寓,安置本村范圍內的無房農戶、住房緊張農戶、危房農戶和自然分戶農戶,規范農村建房,逐步建設成為環境優美、配套設施齊全的居民小區。
四、加快居民點建設的請求
村居民點非常重視選址,規劃及其它相關手續的報批、詳規方案已多次向上級有關部門上報審批,因建聯體房等原因,詳規方案還未能審批,致使無法為拆遷戶及時辦理集體土地證、房產證,無法啟動后期農民公寓建設,居民點整體建設出現滯后被動局面,居民意見大,反映強烈。為推動居民點建設,保障居民安居樂業,維護社會穩定,特懇請上級有關部門盡快批準村居民點詳細規劃方案及相關手續。
村居民點建設情況報告第2篇
農村居民點用地規劃要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并服從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村鎮建設一方面需占用不少耕地,另一方面也可騰出大量土地,集鎮和村莊建設要堅持集中緊湊,合理布局。對新建住房要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農村居民點用地規劃,向中心鎮和中心村集中,并加大零星農民住房的撤并力度、加大對邊遠落后、經濟不發達、耕地面積少、耕地利用率低或受地質災害影響的居民點的遷并力度。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引導農民新建住房逐步向村鎮建設用地區集中,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第一、農村居民點用地主要用于村鎮居民住宅、鄉(鎮)村企業、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等建設。
第二、農村居民點各項建設用地必須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村鎮規劃。各項建設用地規模,應嚴格控制在國家規定的用地標準之內。
第三、農村各項生產生活建設必須充分利用舊宅基地,空閑地。
第四、村鎮建設除拆村并點等建設外,原則上不得新增建設用地;確需擴大的,應當首先利用非耕地、劣質耕地。必須占用少量耕地的,應首先通過整理、復墾或者開發增加相對應耕地后再占用,嚴格落實對耕地“先補后占,占一補一”保護原則。涉及占用規劃中的農用地的,應先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第五、村鎮居民每戶只能有一處不超過標準的宅基地。嚴格控制農村居民點用地規模。要積極推進農村土地整理,集約利用土地,改善村鎮環境。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和加快農村建設及城市化建設的要求,按照上級的控制指標和我市的實際狀況,合理地制定出我市城鄉的用地規模。
村居民點建設情況報告第3篇
我受區人民政府委托,向區人大常委會報告我區抓好農房改造工作,推進新農村建設情況,請予審議。
近年來,我區按照“統籌推進、因地制宜”的原則,著力推進農房改造、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公共服務,有效地提升了新農村建設水平,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優化。2003年以來,全區累計創建整治合格村225個,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29個;完成農民住房改造建設13742戶18216間,盤活農村集體建設用地2236.08畝。
一、農房改造建設工作開展情況
(一)健全管理機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我區在2009年建立了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和農民住房改造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實行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農民住房改造建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分別由區長任組長,區委副書記任總召集人,分管副區長任副組長和召集人,成員由農辦、國土、住建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組成。印發了《椒江區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和農民住房改造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工作職責》。由領導小組(聯席會議)牽頭,從2009年至2012年,每年召開2次以上關于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加快農民住房改造建設的大會。全面完成了市里下達給我區的四年工作任務。
(二)結合實際,逐步完善各項政策措施
區里陸續出臺了《關于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加快農民住房改造建設的若干意見(試行)》、《臺州市椒江區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加快農民住房改造建設工作目標考核驗收辦法》、《臺州市椒江區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村考核驗收辦法》、《臺州市椒江區農村住房抵押借款暫行辦法》、《關于椒江區農民住宅“立改套”建設的實施意見》、《臺州市椒江區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管理實施暫行辦法》、《關于委托鎮(街道、農場)審批管理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的意見》等政策文件,著力推進農房改造建設。2013年,由林強副區長牽頭,專門開展了農民住宅公寓化(即“立改套”)建設調研,形成《椒江區農民住宅公寓化建設的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并經區政府常務會議討論,提交區四套班子研究決定。
(三)高度重視農民建房,盡力傾斜用地指標
1.土地指標安排情況
隨著國家持續收緊“地根”,嚴格控制各類建設用地,我區經上級下達的農用地轉用指標逐年下降。在土地指標緊張的情況下,盡最大努力解決農民建房指標。從2009年至2012年,用于農民建房的農轉用指標分別占上級下達給我區農轉用指標的27.4%、31.3%、28.9%、48.8%。
表一:2009年至2012年農民建房指標安排情況
年份
下達給我區的農用地轉用指標(畝)
全區農民建房指標安排
總面積
(畝)
其中:農用地
面積
(畝)
占下達給我區農用地轉用指標比例
2009
2802
943
769
27.4%
2010
2513
942
786
31.3%
2011
1511
620
436
28.9%
2012
894
436.7
436.7
48.8%
合計
7720
2941.7
2427.7
31.4%
2013年上級下達給我區的年度農用地指標為699畝。已預安排農民建房指標395畝,占上級下達指標的56.5%。
2.農民住房改造建設情況
從2009年至2012年,我區共完成農民住房改造建設14775戶20380間,盤活農村集體建設用地2236.08畝。2013年,我區計劃完成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村7個,農房改造建設示范村1個,農房改造建設1300戶,農村困難群眾危舊房改造5戶。
表二:2009年至2012年我區農房改造建設任務完成情況
任務數
完成情況
年度
土地綜合整治村個數(個)
盤活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畝)
農民住房改造建設(戶)
困難群眾危舊房改造(戶)
土地綜合整治村個數(個)
盤活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畝)
農民住房改造建設(戶)
困難群眾危舊房改造(戶)
2009
25
200
3700
25
25
418
3323戶5273間
26戶
26間
2010
25
250
5160
20
25
863.5
5235戶
6046間
20戶
20間
2011
20
200
3700
10
25
682.05
3849戶5330間
10戶
10間
2012
13
130
2210
6
19
272.53
2368戶3731間
6戶
6間
合計
83
780
14770
61
94
2236.08
14775戶20380間
62戶
62間
歷年來,我區的農房改造建設工作均得到上級的肯定。2011年我區被評為農房改造建設省級先進縣市區;2012年我區再次被市里推薦為農房改造建設省級先進縣市區,今年3月省考核驗收組專門來我區進行了考核驗收。
(四)因地制宜,創新農房改造建設模式
在農房改造建設過程中,我區采取“立改套”、“調劑式”和“級差排基”等多種建房模式,著力解決資金難、用地難等問題。我區的這三種創新模式得到了陳加元副省長的批示。
目前,葭沚街道星明、東山頭、白岳、金洋,洪家街道上徐、釵洋,前所街道前所村等7個村“立改套”正在建設,其中星明村已入住。星光、港頭徐、朱家店村“立改套”的各項報批工作正有序進行。章安街道70%的行政村、前所街道30%的行政村通過“級差排基”來安排村里的宅基地,切實解決了存在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瓶頸,增強了村集體經濟。在不實行整村改造的行政村,采取調劑方式,實現房盡其用,互惠互利。
(五)將加快農房改造建設和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工作結合起來
通過開展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將單一的“土地整理”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結合起來,按照復墾區與建新區1︰1的比例進行掛鉤。在整合零星地塊的同時,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村莊集鎮規劃,對農村地區的居民點、房屋實施相對集中的重建,既能解決一定數量的農民建房用地指標,改善村容村貌,又能將建設用地復墾指標放在有需求的區域使用。同時,區里積極培育典型示范整治村。兩個省級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示范項目(位于下陳街道合作村和章安街道李宅村)已啟動建設。
二、新農村建設工作開展情況
(一)圍繞完善基礎設施,著力推進十百工程建設
近10年來,我區以“十百”工程為抓手,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全面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全區273個行政村中,已完成整治建設225個,建成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29個。今年將全面完成整治任務。一是基本項目建設。以“十百”工程五大項目建設為龍頭,緊密結合“六網”改造等工程,努力實現水、電、路等基礎設施農村地區全覆蓋。同時積極開展村莊美化、亮化和“農民休閑公園”等項目建設。二是借力“一事一議”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實施財政“一事一議”項目,到2012年共爭取項目33個,投入財政資金2000萬元。三是著力提升人居環境。積極開展“四邊三化”行動、“拾荒族”整治專項行動、“雙清”專項行動和“三改一拆”行動。全面深入開展“清潔家園、和諧鄉村”活動,積極引進精細化管理理念,強化督查和考核的推動作用,實施紅旗和黃牌的獎懲措施。積極開展農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工作,目前124個行政村已建生活污水處理終端,65個行政村納入城市管網,生活污水處理率達68.73%。全面開展村莊綠化工作,共創建省級森林村莊14個,綠化示范村莊51個。
(二)圍繞提升村莊品質,著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2012年起,我區全面啟動了以精品村、精品線和美麗鄉村先進街道(鎮)創建為主要內容的美麗鄉村建設。市里對精品村按項目補助最高150萬元/村,區里按1︰1進行資金配套,設立專項資金2000萬元;出臺了美麗鄉村精品村建設項目與資金管理辦法,明確了8個大項目、30個子項目的補助標準。2012年,以章安街道為對象,積極開展美麗鄉村先進鄉鎮創建工作,重點推進3個精品村、1條精品線、1個精品片和相關項目的建設工作。與中國美術學院合作,投入120萬元對三個精品村作了概念性規劃、詳細整治方案設計。目前山門和西洋兩個精品村建設的主體工程已經通過驗收,陳宅村二期整治建設正在進行。2013年,已經明確大陳鎮為美麗鄉村先進鎮創建對象,下大陳4個村為精品村培育對象,大陳環鎮路等為精品線創建對象。目前4個精品村的整治設計方案已通過會審。
(三)圍繞優化資源配置,著力推進中心村建設
2010年,區里制定了中心村建設規范,明確了10個中心村的布點。出臺了《臺州市椒江區培育建設中心村的實施意見》。在三年建設期內,在三年培育創建期間,每年給予10萬元補助,對未投入中心村基礎建設的,暫停下一年度資金補助,通過驗收的中心村享受一次性補助30萬元。目前,前所街道下西村、妥橋村和章安街道下洋村、古橋村等4個中心村已創建完成并通過驗收,其中下洋村為省級示范中心村。正在啟動建設的有道感堂、下徐、前街和梓林4個中心村。
三、當前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土地指標緊缺,難以滿足農民建房需求
目前全區有160個行政村存在農民建房需求,需求量達2863畝,農房改造建設用地供需矛盾非常突出。一是歷史欠債多。2012年“兩規”調整相符后,各行政村符合要求需安排的農民建房用地指標急劇上升。二是政府性指標減少。近4年來,上級下達給我區的農用地轉用指標逐年減少,但我區承建的上級重點工程項目較多,因而用地指標十分緊缺。三是因新舊農房面積標準差距大,自然人口增長等因素,新安置的面積普遍大于拆遷盤活的面積,土地指標不足更為明顯。雖然去年我區落實農民建房農用地轉用指標912.9畝,占全區各類上報農用地轉用指標的62.94%,涉及全區71個行政村,但仍有很大的缺口。
(二)土地調劑難,開展農房改造工作阻力大
在第二輪土地承包時,有些行政村將土地全部分配到戶,沒有預留“機動田”,在開展農房改造建設和土地綜合整治工作時,出現戶與戶之間、組與組之間土地調劑困難的現象。自然村村界難以打破,無法整合零星地塊,造成土地無法真正落實,不能動工建設。有些行政村采取向組、承包戶征用的方式,價格很高,達到10-25萬元/畝,分攤到每間就要五、六萬元,增加了農民建房負擔。
(三)項目資金短缺,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緩慢
我區今年共需整治20個行政村,其中6個行政村需道路硬化,18個行政村需新建公廁和完成改廁,7個行政村需完成污水設施建設,20個行政村需綠化補種,12個行政村需整治環境衛生。這些行政村普遍集體經濟薄弱,基礎條件不好。特別是污水處理的資金缺口大,造成管網建設進展速度緩慢。
四、下階段工作打算
下階段,我區將以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圍繞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的重要任務,扎實推進新一輪農房改造建設工作。
(一)科學規劃。一是加強規劃銜接。做到農房改造建設規劃與土地總體利用規劃、村莊建設規劃相銜接,充分考慮農房改造建設小規劃與美麗鄉村建設大規劃的銜接,并注重規劃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二是注重分類實施。城區三個街道,著力推進公寓化建設;椒北的農房改造建設工作,突出與椒北開發規劃相結合,充分利用低山緩坡特點,因地制宜開展農房改造;大陳鎮農房改造建設要考慮海島的特點。
(二)突破瓶頸。一是挖掘土地資源。采取對上積極爭取“戴帽”指標,對內不斷挖掘潛力的方法,全年爭取不少于600畝用于農民建房;充分利用城鄉增減掛鉤政策,爭取約200畝建房指標;繼續對批而未供農轉用土地指標進行盤活,嚴格執行“建新必須拆舊”的政策,對違法用地和違法建設,將結合“三改一拆”專項行動,堅決予以拆除。二是減輕農民負擔。全面落實農房改造建設各項優惠政策。協調金融部門加大農村建房融資和信貸支持。積極探索集聚點內沿河沿路建房“級差排基”等市場化運作形式,發展社區商業用房等集體物業項目。三是創新建房模式。重點推進農民住宅公寓化建設,努力做到與商品住宅品質等同,有效節約土地和資金,減輕農民負擔,改善農民居住環境,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
(三)整體提升。一是深化“清潔家園”行動。繼續推廣“村屬管理、專業保潔”運行機制,強勢推進社會化專業保潔,進一步完善考核獎懲辦法。深入開展“四邊三化”行動,高標準完成對14條進城道路、6座山、10條河沿線的“三化”整治工作。著力推進“雙清”專項行動,全面開展農村存量垃圾清理和鄉村河道、水溝、池塘的清理工作。二是推進農村新社區建設。分類推進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加快發展醫療、教育、公交、治安、保潔等公共服務,將傳統村落和“城中村”改造建設成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和諧的新社區。三是加快公共事業均衡發展。不斷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不斷提升人均籌資標準;健全社會保障體系,著力解決好被征地農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問題;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四是支持農民創業創新。加大農民培訓力度,優化就業服務,大力發展農家樂休閑旅游業等新興產業,拓寬就業創業平臺。
(四)加強監管。整合監管資源,明確管理職責,建立健全政府統一領導、建設部門主管、相關部門及街道鎮配合的工作機制,對農房建設質量安全進行綜合管理,并做好規劃前期的審查、中期督查和后期的巡查,確保各有關單位能“既不缺位、又不越位”地實施監管,從而保證農房改造建設按照規劃審批要求統一進行建設。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村居民点建设情况报告3篇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console对象的方法log()、in
- 下一篇: window.atob()与wind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