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的诗句
蘇州園林的詩句是為您推薦的內容,希望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1、蘇州園林的詩句
“君到姑蘇間,人家皆枕河。故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唐代詩人杜荀鶴
一逕抱幽山,居然城市間。(宋·蘇舜欽《滄浪亭》)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萬山中。(元·維則《獅子林即景》)
絕憐人境無車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園圖詠·若墅堂》)
不知城市有山林,謝公丘壑應無負。(清·徐崧《秋過懷云亭訪周雪客調寄踏莎行》。懷云亭即今蘇州北半園)
隔斷城西市語嘩,幽棲絕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題姜氏藝圃》)
誰謂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獅子林得句》)
居士高蹤何處尋,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賡言《游獅子林》)
鷗鳥群嬉,不觸不驚;菡萏成列,若將若迎。(蔣堂《北池賦》,北池為唐宋時代蘇州官府園林)
懶云仙,蓬萊深處恣高眠……林泉愛我,我愛林泉。(吳西逸《殿前歡·懶云窩》,懶云窩為元代蘇州宅園)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滄浪亭聯)
蒼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風是故人。(獅子林立雪堂聯)
2、蘇州園林詩句
1、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萬山中。
出自:元·譚惟則《獅子林即景》。
譯文:人人都說我居住在城市里,我自己感覺在萬山中,說明蘇州獅子林假山多、奇、秀。
2、絕憐人境無車馬,信有山林在市城。
出自:明·文徵明《拙政園圖詠·若墅堂》。
譯文:是人居住的地方卻沒有車馬的喧鬧,雖然是城市卻有山有水。形容蘇州拙政園環境好,幽靜。
3、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
這句話是造園專家陳從周提出的。從全國范圍看,蘇州古典園林在風格上獨樹一幟,為文人寫意式園林的杰出典型,今保存者為數最多也最完整。
意思是說蘇州園林是最美的,比江南園林都要上一檔次。因為私家園林以江南一帶最為美麗,它們的特點是小巧玲瓏,清雅俊秀,而蘇州園林正屬于江南一帶。
4、一逕抱幽山,居然城市間。
出自:宋·蘇舜欽《滄浪亭》。
譯文:一條小徑環抱著山林,安然閑靜處于城市之間。這是描寫蘇州滄浪亭的。
5、古宮閑地少,水港小橋多。
出自:唐·杜荀鶴《送人游吳》。
譯文:姑蘇城中屋宇相連,沒有什么空地;即使在河汊子上,也架滿了小橋。蘇州是名副其實的水城,城內河網交錯,多水港、小橋,因此顯得“閑地少”。
3、蘇州園林的特點
蘇州園林的特點主要表現在極具藝術性。蘇州園林講究亭臺軒榭布局嚴整、假山池沼配合完美、花草樹木映襯得當以及近景遠景分布均勻。
蘇州園林的設計師講究所有場景的布局,要求在亭臺樓榭的布局上具有大局觀。人們在觀賞園林的時候會發現蘇州園林的一花一木都很精致,極具大方的觀感。亭臺樓榭之間的布局十分地工整,具有建筑美;假山池沼的設計也極具匠心;花草樹木選擇適宜得當;近景和遠景的配合十分恰當。蘇州園林是建筑界的瑰寶。
4、蘇州園林耦園的主人
蘇州藕園的主人是沈秉。
一百多年前的人了,照片沒有 沈秉成 沈秉成(1823-1895)字仲復,自號耦園主人,浙江歸安人。清咸豐六年進士,官至廣西、安徽巡撫,署兩江總督。同治間出為蘇松太兵備道時,曾為上海豫園“點春堂”書寫堂匾(堂匾至今尚存)。在皖時,曾創辦經古書院,“以課經史實學”。他工詩文書法,精鑒賞,收藏金石鼎彝、法書名畫美富一時。影響所及,他的長孫沈邁士(祖德,1891-1986,生前為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文史館館員,上海中國畫院畫師)自幼讀書在園中“儲香館”,以工書畫,善鑒賞著名當代藝苑。他居吳后,時與俞樾、吳云、顧文彬,潘遵祁、李鴻裔、彭慰高等,在園中鑒賞金石書畫,考訂文字。可見他既是一位大官,又是一位風雅的讀書人。有關他的生平事略,吳昌碩《石交集》中撰有《沈秉成傳略》可足資參考。茲照錄如下: 沈仲復中丞名秉成,歸安人。咸豐六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由日講起居注官出為蘇松太兵備道。道治在上海,番賈交錯之區,五方輻輳,號稱難治。中丞為政數年,華夷晏然,民情翕服。以課最,遷河南四川廉使,引疾居吳下。光緒甲申,徵拜京兆尹,旋擢內閣學士,巡撫廣西,復遷安徽。中丞與人無忤,與世無競,似得老子之道。然官侍從時褰諤建言,凡上封事三十余通,請減吾湖歲賦,及為殉難世民請,皆奉諭旨施行,尤彰彰在人耳目。今乃專制一方,宏其建樹,其德業正未可量也。夫人嚴氏,名詠華,工詩畫,琴瑟甚篤。中丞為筑耦園。又曾得石,剖之有魚形,制硯二,名之曰鰈硯。署其居為鰈硯廬。余需次蘇臺,先后為作印十余紐,中丞咸稱善。其獎借寒 尤足多云。 他的第三任妻子嚴永華 [清]女。字少藍,浙江桐鄉人。廷玉女。歸安沈秉成妻。能詩,善繪事,為母氏所授,書筆超逸,性耽翰墨,至老不倦。嘗隨宦潤州,喜得江山之助,曾作三山勝概圖。
5、蘇州園林中的榭
榭,建筑在臺上的敞屋。
《蘇州園林》作者從游覽者角度,概括出數量眾多、各具匠心的蘇州園林共同特點,進而從多方面進行說明。文章先從亭臺軒榭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等四方面,再從角落構圖美、門窗圖案美、建筑色彩美等方面來具體說明特點。
總觀《蘇州園林》全文內容,共有10個自然段,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總領全文:揭示了文章的寫作意圖,讓大家用藝術的眼光去鑒賞蘇州園林,并突出蘇州園林在園林藝術中的地位。“標本”一詞確切地說出了蘇州園林在中國園林藝術中的地位和影響。
第二部分(2—9):抓住蘇州園林圖畫美的共同特征,分別從各個角度介紹說明。這里又有三個層次:
①第一層⑵:概括蘇州園林的共同點:圖畫美。
②第二層(3—6):從四個方面說明蘇州園林在景物的布局、配合上是如何體現圖畫美的。
③第三層(7—9):從小處、細部進一步說明蘇州園林的圖畫美。
第三部分⑽:結尾。這一段交代說明,是不可忽視的結語。它總結了全文,再次激起了讀者急于一游蘇州園林的強烈欲望;也使行文縝密,引人回味。
6、蘇州園林耦園的介紹
蘇州城東小新橋巷的耦園,因其主宅東西兩側各有一園,故名。古時兩人耕種稱為“耦”,所以“耦園”又寓有“夫婦歸田隱居”、佳偶天成之意。耦園東花園,原為清初保寧太守陸錦的涉園,至同治年間,為退官來蘇隱居養老的安徽巡撫沈秉成購得。沈聘請畫家顧潭設計建造,并增建西花園,易名耦園。沈秉成與他的第三位妻子,浙江才女嚴永華在此隱居。耦園雖然是蘇州園林中面積最小的一個,沒有其他的園林那樣有名、大氣,但卻有它獨特的優雅和小家碧玉的氣質,特別有文人隱士的氣度。耦園以夫妻恩愛為立意設計造園,展示了東方式的羅曼蒂克,可謂別開生面,獨具一格,被稱作“夫妻園”、“愛情園”。
7、蘇州園林耦園的特點
耦園東西長110米,南北寬78米,近乎長方形,占地約1020畝(7917平方米),建筑面積為4496平方米,取唐人“東園載酒西園醉”詩意。這樣一宅兩園的布局,在蘇州眾多古典園林中獨具特色。南北駁岸碼頭是耦園特色之一,其它園林中罕有,這樣的碼頭,盡顯姑蘇“人家盡枕河”的特色。
“耦園住佳耦,城曲筑詩城”,取名“耦”,通“偶”,即指佳偶連理,又道出園宅的特征,布局上中軸線上為明顯的仕宦第宅,東西花園相互對應。東花園以中心的黃石假山為主要景點,是涉園的遺存,也是蘇州古典園林里著名的黃石假山;西花園則以湖石構景,舒展綿延。同時,在個體建筑上也有或東西、或南北、或上下、或明暗、或高低等兩兩呼應。
東花園。
8、蘇州園林花窗的特點
蘇州園林中的花窗,是一種裝飾性透空窗。有了花窗,園林才顧盼有致,神采飛揚,靈動俊逸,缺了花窗,園林便一覽無余,死寂默然,呆板乏味。蘇州園林花窗從砌筑用材上大致可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磚砌瓦拼的漏窗,另一類是鏤花鑲拼的竹木窗。花窗中以定型燒制的水磨刨光大小青磚砌筑的花窗最為考究,光滑細膩、青蒼渾穆、堅固耐久、富麗精工,情韻足而格調高,堪稱園林花窗的上乘,多有精品。青瓦漏窗備料容易、砌筑簡便,大多以一正一反兩兩相錯或同正同反兩兩相接手法,利用瓦片的天然弧形構成各式各樣的圖案,變化繁多。與磚窗相比,瓦窗更多了一種流動圓活的曲線美,空透性能也好,物美價廉,因而得到更為廣泛的采用。竹木花窗大都全榫卯結構,大工于簡,素雅優美。
9、蘇州園林最大的是哪個
拙政園全園占地62畝,是蘇州園林中面積最大的古典山水園林。
滄浪亭位于蘇州市城南三元坊內,是蘇州最古老的一所園林。占地面積10800平方米。
獅子林平面呈長方形,面積約10000平方米,是蘇州古典園林的代表之一,擁有國內尚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有假山王國之美譽。
留園占地約30畝,坐落在蘇州市閶(音:chāng)門外。
網師園是蘇州中型古典山水宅園的代表作品,占地約8畝余。
環秀山莊位于蘇州景德路,全園占地2000平方米左右。
藝圃位于蘇州閶門內,建于明代。原為藥圃,清初改現名,又稱敬亭山房。藥圃為住宅花園,面積為3330多平方米(另一資料:約3000平方米)。
10、蘇州園林是誰的府邸
唐代詩人陸龜蒙。
拙政園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占地5.2公頃。初為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元朝時為大弘(宏)寺。明正德四年(1509),明代弘治進士、明嘉靖年間御史王獻臣仕途失意歸隱蘇州后將其買下,聘著名畫家、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參與設計藍圖,歷時16年建成,借用西晉文人潘岳《閑居賦》中“筑室種樹,逍遙自得……灌園鬻(音:yù,賣)蔬,以供朝夕之膳(饋)……是亦拙者之為政也,”之句取園名。
暗喻自己把澆園種菜作為自己(拙者)的“政”事。園建成不久,王獻臣去世,其子在一夜豪賭中,把整個園子輸給徐氏。500多年來,拙政園屢換園主,曾東園一分為三,園名各異,或為私園,或為官府,或散為民居,直到上個世紀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復初名“拙政園”。
拙政園全園占地78畝(52000平方米),分為東、中、西和住宅四個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蘇州民居。
總結
- 上一篇: 微信小程序系列-wx.request 请
- 下一篇: Tomcat配置https访问SSL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