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移动/联通同台秀肌肉 集体表态:云计算市场“不能丢”!
“云是我們絕對不可以丟失的一個領域,因為我們如果丟掉了云,我們一定會丟掉網,丟掉我們龐大的政企專線市場?!?
中國電信云計算分公司總經理胡志強在7月24日的第十屆中國云計算大會上如此強調,他覺得作為中國的電信運營商,在云上取得非常出色的業績非常不容易(他指的是電信云收入在今天較2012年翻了70倍),美國亞馬遜、微軟、谷歌三大巨頭幾乎瓜分了美國的云市場,AT&T等等幾乎從這個市場退出去了,但中國市場的天翼云還排在前幾位,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覺得,從胡志強的話語中可以得知,電信運營商現在愈發注重云計算的市場,并且主動投入巨大人力物力進行研發和資源搶占,提升公有云市場的話語權?!皝G云等于丟網”,運營商的云計算是否會異軍突起,值得觀察。
以下為雷鋒網根據中國云計算大會現場三大運營商云計算高管的發言整理,對各家在云業務上的投入和成果做了對比,以便對當前市場具備客觀與直觀的了解。
本文編輯的三大運營商的發言,涉及:
中國電信云計算分公司總經理 胡志強
中國移動政企分公司副總經理 張志宏
中國聯通云數據有限公司云網協同產品部副總經理 朱子凡
電信云:上升為中國電信戰略型基礎業務
做“最懂云的網運營商”? 資源池布局覆蓋31個省
中國電信云計算分公司總經理胡志強認為,天翼云在當前IDC的一些市場排名當中占據前列,非常難得,但也與公司的能力成正相關。雷鋒網了解到,天翼云是中國電信云計算分公司,2012年正式成立,其是國內第一家“一省一池”云服務商,到現在為止實現了“2+31”全覆蓋的資源布局(2指的是內蒙和貴州,31指的是31個省的屬地資源池)。IDC資源布局上,中國電信擁有550座IDC機房,這在國內規模最大,全球規模僅次于Equinix。
胡志強談到,中國電信在全國的布局就目前國內來說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立志成為“最懂網的云運營商”和“最懂云的網運營商”。2017年,中國電信拿到了工信部頒發的全國云資源池資格布局運營牌照,同時也是中央網信辦、中國網信辦通過了安全認證最多云資源池的服務商,有6個資源池通過了網信辦的安全認證。
政企市場上升到集團戰略:100+地市級政務云平臺
從標準服務到端到端的服務,可能是未來云計算的模式變化之一,中國電信天翼云的背后是中國電信強大的品牌,也由此他們在政企市場很有優勢。胡志強說,政企客戶的市場占到了中國電信營收50%左右的份額,他們建立了全國專享的VIP服務團隊,有60000名遍布全國的專屬客戶經理,有80000名客戶技術服務人員,幫助政企大客戶實施了超過200000個云的項目。31省236個地市建立戰略合作,11個省級政務云平臺,60余個政務服務項目,1000+共建智慧城市,100+地市級政務云平臺,互聯網+政府服務參與國家標準制定。
目前,中國電信正在推進三化轉型:網絡智能化、業務生態化、運營智慧化,天翼云是承載三化轉型的核心平臺和核心能力。此外,中國電信也正在推進以云化、軟化為基礎的網絡重構,雷鋒網了解到,該計劃為“CTNet2025計劃”,中國電信希望真正打造出中國電信云網一體的信息化基礎設施規模,天翼云不僅是中國電信的創新基礎業務,同時也是戰略性基礎業務,具有空前高度。
胡志強發表了另一種“兩種云”的論述:中國云計算市場格局當中,可能有兩種云,一種是民營性質的云,還有一種是國有性質的云,叫央企云。他覺得,這兩種云在未來的白熱化的市場競爭中,最后主導的云服務商就是兩到三家,這里面一定有一家國有云,這個不僅是中國的國情決定的,同時國有企業也在深化改革、創新機制,運營商的創新能力、研發能力也在大幅度的提升。
移動云:“云管端”的戰略不能變? 加快應用是當前要務!
"我們有信心把我們的云計算技術對公眾開放。”
中國移動政企分公司副總經理張志宏重點分享了中國移動在“打造云網生態”上的成果和戰略布局。他表示“云管端”的戰略于中國移動而言非常重要!
詳解移動云的“4大能力”
他覺得,云計算進入了第二個十年,隨著技術的成熟和完善,IaaS、PaaS、SaaS都在融合發展,云計算已經成為了幾乎滿足所有IT需求的綜合平臺,推動了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領域的發展。在美國超過了80%的企業已經在使用了公有云的平臺,全球公有云的市場呈現飛速發展的趨勢:整個負荷增長率占16%左右,在中國云計算市場可以看到更大的發展機遇——幾乎它的發展速度是美國的2倍,而傳統企業是企業上云的主力,在中國有一個非常廣泛的發展前景。
“云管端”的戰略于中國移動而言非常重要。在云端,中國移動有大量IDC和云基礎設施,建立了大數據分析平臺,并且基于云和IDC以及互聯網的基礎設施,發展了大量的包括教育、醫療、車聯網、電子政務等各行業的解決方案。在網絡方面有遍布全國的CDN網絡,有優質的互聯網接入能力,有豐富的傳輸承載能力。
1)布局云計算上:研發自主知識產權“大云”平臺;開展公有云/私有云/行業云試用;
2)私有云應用部署上:超過30000臺服務器,全國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屬地運維;已完成業務支撐域/網管支撐域/管理支撐域等應用及系統的云化部署。
3)移動云產品發布上:涵蓋IaaS、PaaS和SaaS三層體系,超過18類,超過100項產品;5大行業的解決方案;通信學會以及電子學會的科學技術進步獎。
4)構建生態體系上:與云服務商構建自研+合作的模式,加快引入各個行業的應用。
移動云產品體系—IaaS
資源的全網布局? ?推出“移動云市場SaaS平臺”
中國移動有全網規劃的各種數據中心來支持云資源進行全網布局。4個一級的數據中心,以及全國的31個省的數據中心作為補充,可以面向全國提供遍布全國的云資源。同時,中國移動通過十年不斷努力打造整個移動云自主研發的產品體系,主要的產品是基于開源軟件建立的整個云管理體系和平臺:OPENSTACK;同時也在IaaS、PaaS、SaaS三層建立了完整的體系,支持了包括建筑、醫療等等不同的行業。
張志宏重點提到,中國移動今年重點發展的一個平臺叫“移動云市場SaaS平臺”,會跟社會各界進行廣泛的合作,集結優質的SaaS應用,面向各種行業提供信息化的解決方案。SaaS平臺會有一個云舟計劃,2018年計劃引入100項應用。金山WPS/金蝶/用友等等都在合作。
聯通云:“云網一體”是最終目標? 混合云是剛需!
“云計算走到今天,已經不再是用一個簡單的公有云或者私有云概括的,混合云的概念已經越來越實際的走到了我們面前?!?
中國聯通云數據有限公司云網協同產品部副總經理朱子凡開場如此談到。眼下,云計算帶來的改變十分明顯:降低企業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安全和可用性。而網絡促進云計算的發展,是運營商的基因和稟賦決定的。
混合云為何如此至關重要?
1)企業上云,其實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很多企業的核心數據仍然要求私有云托管,與此同時客戶要更加需要公有云的彈性,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混合是必須要滿足的第一個剛需;
2)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往往會希望使用異構的公有云,要選另外一個雙活的節點做備份;
3)國內的云和海外的云需要互通,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向海外,國內和國外需求打通是必須的;
4)企業數據都要求高可靠性,兩個數據中心永遠比一個要安全。
詳解中國聯通云網一體的規劃
朱子凡講到,2018年3月9日,中國聯通面向國內市場發布了7款云網一體的產品,即云聯網、云組網、云專線、云寬帶、聯通云盾、視頻智能精品網、金融精品網,其中云聯網、云組網、云專線、云寬帶全部實現了SDN化;云盾產品做到了31個省的攻擊防御,實現了全部聯動。
據雷鋒網了解,目前聯通云聯網已按需接入全國334個地市商務樓宇,有200+四星/五星聯通數據中心,融合境內外主流廠商50+。在SDN自動控制上,已實現智能控制/自助開通/彈性寬帶/動態升速/支持日計費。此外,聯通承載A網專網專用,與互聯網隔離,集團骨干網設備及線路高冗余,支持故障自愈,集團統一運維,管理模式上是實現了集中化。此外,AT&T等國際運營商廣泛采用,技術成熟。
云聯網產品與其他云廠商專線資費對比
當然,朱子凡公布了云聯網產品的資費,并表示資費為試用期促銷價,試用期截至日是2018年12月31日。
在應用場景上,看得出來,聯通還是比較細化。朱子凡介紹說,目前云聯網包裝了五款產品:
1)一點入云:聯通會把端口費用免除,用戶只需要收樓宇側的本地接入費就可以實現一點入云,即便企業規模擴大,聯通可以和多點組網的需求做平滑的匹配;
2)多云組網:客戶買了云聯網,聯通和騰訊、阿里、亞馬遜都會做API的對接,企業可以把自己的云主機和對方的云主機聯合起來;
3)多云災備:滿足企業雙活或者災備的需求;
4)兩地三中心:云聯網場景里,資費更加面向中小企業,云聯網滿足了中小企業也能像大型企業一樣做兩地三中心的方案;
5)企業全國組網:中國聯通有很多忠實的存量客戶,這些客戶如果有入云的需求,有網絡直通公有云的需求,聯通可以通過云聯網的配置自動貫通,實現入云的場景和原先全國組網的場景非常平滑的結合。
綜上,雷鋒網覺得,在云計算市場逐漸被民營云廠商消化的當下,三大運營商在同一天同臺PK,大秀肌肉,顯示出“更大雄心”,就是想證明他們還在,他們有網,同時他們也會積極參與競爭,畢竟云計算這塊蛋糕的誘惑力確實驚人,他們不能丟,也不敢丟!而后期他們的巨額投資也將會帶來云市場更大的變量。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电信/移动/联通同台秀肌肉 集体表态:云计算市场“不能丢”!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了不起的修仙模拟器镇物怎么得 《了不起一
- 下一篇: 快影app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