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不露,挖掘4种大脑网络中的管理工具
走過了百余年發(fā)展歷程的管理理論與實踐,自身體系正在不斷深化與創(chuàng)新,其中一個重要領域是對腦神經科學成果的利用。
雖然柯潔以0:3敗給了AlphaGo,雖然人工智能可以完成一些人類所不能及的工作,但是人類的大腦在很多方面依然無可替代。
雖然,僅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的掃描數據,看不出消費者是喜歡可口可樂還是百事可樂;僅憑大腦中島皮層活躍度的數據,也不能判斷一個人對手機的感情是否高于比對母親的感情。
但目前,神經科學已經獲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可以向我們提供一些極有價值的信息。本文從全球腦科學家現已發(fā)現的15個腦神經網絡和子網絡中,挑選了4個已得到廣泛認可的大腦網絡,即默認網絡、獎賞網絡、情感網絡、控制網絡,向我們分析了這四大網絡對于管理的意義。
默認網絡
觸發(fā)創(chuàng)意與靈感
過去10年間最激動人心的神經科學發(fā)現之一,就是大腦從不真正處于休息狀態(tài)。
即使你走神發(fā)呆、未專注思考任何事,大腦中的某個網絡——即“默認”網絡仍然火力全開。這一網絡的發(fā)現具有突破性意義:我們由此知道,大腦不僅處理從外部接收的新信息,也投入大量精力加工已有知識。默認網絡與人類最值得贊嘆的“想象力”緊密相關,人們運用想象力時,大腦會從外部環(huán)境“抽離”,暫停處理外部信息。默認網絡有效運行程度越高,想象力發(fā)揮的空間越大。
這意味著,“擁有空閑時間”是取得人們突破性創(chuàng)新的重要條件。3M多年前就開始實行“15%自由工作時間”以促進員工進行創(chuàng)新思考與實驗,近年來各大新興科技公司也紛紛推出類似計劃,包括谷歌的“20%項目”、Twitter的“黑客周”、財務軟件公司Intuit的“10%項目”等。擁有空閑時間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考,讓員工更自足、更幸福,工作更積極。
不過,由于默認網絡帶來的成果幾乎無法量化,目前推出這些計劃的公司尚屬少數;已經在進行的公司也很難將項目徹底執(zhí)行,它們往往會用時間范圍與時間比例等量化指標,來約束這些“空閑時間”項目。不過,無論如何公司都該試著讓員工徹底空閑一下,因為這更有助于創(chuàng)意的產生。
獎賞網絡
建立激勵機制
早在20世紀初,科學家就設想過用“快樂計量器”量化快樂和不快樂的程度。如今神經科學的研究表明,大腦的獎賞網絡就是這種快樂計量器。如果某事物帶來愉悅感,獎賞網絡的活躍度就會增強,反之則減弱。不過,幸福感和滿足感都是相對的,會受到不同變量的影響。而且,最大的滿足感不一定由快樂帶來。
幾十年前,科學家就曾應用電極等侵入性技術手段,在動物身上找到類似的神經網絡。當動物得到食物、水等生存必需品時,神經系統(tǒng)中的獎賞網絡會活躍起來。但直到20世紀末、21世紀初,神經科學家和神經經濟學家才證明,人類的獎賞網絡對非生存必需品也有活躍反應。他們在研究中還觀察到,非物質的回報也會讓人感到快樂,其程度有時堪比金錢。這包括我們已知的地位、被他人認可等,還包括一些你可能想不到的因素,例如公平。身處不公平的環(huán)境,人們會干勁不足,幸福感下降;如果有資格參與決策的人,感覺被排除在決策過程外,他們會感到失落。
求知欲也可以是觸發(fā)獎賞網絡的一項因素。擁有好奇心是一種幸福。在加州理工學院的科林·凱默勒等人進行的實驗中,參與者被要求回答一些不涉及專業(yè)知識的小問題。實驗結果表明,參與者越想知道答案,大腦獎賞網絡的活躍度越高。對很多人來說,思考新問題本身就很有樂趣,即使沒能找到答案、得到回報,大腦的快樂指數也會上升。有時工作本身就是回報,如果能在工作中滿足求知欲、獲得社會認可,人們也會感到幸福、有激情。
情感網絡
在決策中如何用好直覺
假設你害怕蜘蛛,我們一般都認為看到蜘蛛時,你先會想到“這是蜘蛛,蜘蛛很嚇人”,然后才感到害怕;但是對大腦情感網絡的研究揭示,你先因為看到蜘蛛扭動的身體而感到恐懼,然后才認為蜘蛛對你有威脅——情感觸發(fā)思想與直覺,而非相反。
直覺并不是什么神秘的第六感,它是實實在在的大腦神經反應,并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方式表現出來。直覺產生的原理是,當我們處理外部事件、面臨選擇、與人打交道時,大腦會分別為它們標注感情記錄。以后再有類似經歷時,大腦會直接訪問這些記錄,產生相應的情感:懷疑、焦慮、快樂、激動等。如果你曾經被哈瓦那辣椒辣得胃里上下翻騰,以后你只要看到、聞到、聽到別人說起這種辣椒,情感網絡都會產生不快的感覺,讓你對它避之不及。我們的身體也會對這些情感做出反應,包括心率變化、出汗、皮質醇等荷爾蒙的分泌、皮膚發(fā)紅、起雞皮疙瘩等,而且這些身體變化經常在我們意識不到時發(fā)生。
在做決策時,領導者傾向于進行理性判斷,排除情感因素。但越來越多的神經學研究證實,情感沖動不應被簡單地忽略。大腦的情感網絡能幫助我們快速處理極其復雜的信息,有效達成高質量決策。因此直覺非常有用,可以讓我們省去很多費時費力的分析。不過,我們要意識到情感網絡具有局限性,不可忽視理性的重要作用。
直覺分為正向和負面的。我們通常善于跟隨正向直覺。比如我們感覺進入某市場是個好機會,即使沒有數據全面支持,可能也會憑直覺采取行動;但是對于懷疑、焦慮等負面直覺,我們傾向于去忽略。領導者會努力把這些情緒從自己的大腦和團隊中趕走。實際上,這些負面情緒和其他情感一樣,也植根于大腦的情感網絡,源自值得借鑒的過往經驗。作為領導者,應該努力理解負面情感產生的原因與意義,以更好地做出決策。
控制網絡
合理設定目標
我們常常日復一日地做著相同的事情,但我們同樣擁有打破常規(guī)的強大力量。動物只會對當下的需要做出反應,但人類有能力追求更高的目標,即便這些目標有悖于我們的行為習慣,或是與當下的需要相沖突——大腦中負責協(xié)調這些沖突的就是控制網絡,它把大腦活動和我們想達成的目標聯(lián)系起來,讓我們的行動更具靈活性。
可以說控制網絡的任務之一是監(jiān)控所有其他大腦網絡。為確保我們能將注意力集中在當下而非永遠神游,它會抑制默認網絡;它還會制約獎賞網絡,以讓我們?yōu)楦L遠的目標而放棄滿足當下的沖動(為了以后每周能得到10塊錢,放棄唾手可得的5塊錢);它通過調控情感網絡,限制我們的情感反應,確保我們不會被直覺和飄忽不定的情緒所支配。
控制網絡在處理相互沖突的任務時,須在屏蔽外來干擾信息,與從干擾信息中分辨機會或發(fā)現必須緊急處理的問題之間,尋找最佳平衡點。一方面,它使大腦忽略大部分外部信息,重點關注當前目標和其他緊迫任務;另一方面,為使我們保持靈活,它也必須保留部分資源,以備不時之需。這可以讓我們在不可預知的環(huán)境中快速反應,代價是不可避免要受到干擾。許多杰出領導者認為,面臨互相沖突的選擇時,公司應把精力集中在少數幾個真正有把握的戰(zhàn)略方向上。領導者必須有決斷力,果斷砍掉或分派次要任務。
深入理解大腦控制網絡,還可以為企業(yè)精益運營提供新思路。不過,“精益”并不意味用盡可能少的員工完成盡可能多的工作。精簡團隊在短期內看似有利,但如果員工專注的事情過多,他們的工作效果將變差。當控制網絡負擔巨大,大腦能量被大量消耗時,我們會犯錯誤、無法深入思考、自控能力下降。一旦控制網絡對大腦失去控制,大腦對外部信息只會做出一些自動反應,無法分辨其重要性,使我們無法按目標的優(yōu)先次序行動。
神經科學正取得前所未有的激動人心的進展,可應用于商界的發(fā)現也在不斷涌現。例如,科學家可以應用一種“深度掃描”(hyperscanning)的新技術觀察互動中的人腦,這將幫助我們找到有效溝通與合作的秘訣。關于大腦基因組的創(chuàng)新研究,則把腦功能和遺傳學聯(lián)系了起來,揭示出不同人對不同大腦活動的傾向性:有些人天生喜歡冷靜思考,有些人則天生感情沖動。最后,神經科學家在努力探究關于決策、社交技能、學習能力、情感等大腦功能在人的一生中是如何變化的。以這些研究進展為基礎,科學和商業(yè)世界可以進行極有現實意義的對話,而廣大人群的參與將使科學與商業(yè)的結合獲得更深遠的意義。
本文作者:亞當·韋茨,莉亞·梅森
來源:51CTO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深藏不露,挖掘4种大脑网络中的管理工具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如何管理Hostwinds Cloud
- 下一篇: Linux的远程YUM仓库及NFS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