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子衡嵌入式:第一本Git命令教程(0)- 索引
大家好,我是痞子衡,是正經搞技術的痞子。本系列痞子衡給大家講的是Git命令匯編,共12篇文章,循序漸進地介紹Git操作的完整過程。
在開始Git課程之前,需要先跟大家普及2個重要概念(四度空間、四種狀態),后續課程都是圍繞這兩個重要概念展開的。
四度空間
第一個重要概念是Git的四度空間。在Git倉庫目錄下的文件改動(增刪改操作)共有如下4個空間來記錄/存儲,Git命令就是用于將文件改動切換到不同的空間來記錄。
- Workspace:工作區
- Index / Stage / Cached:暫存區
- Repository:本地倉庫
- Remote:遠程倉庫
如果你只是Git的輕度用戶,原則上只需要記住如下圖所示的7個Git命令就可以了。這7個命令可以幫你將文件改動記錄到任意Git空間。
四種狀態
前面講了Git有四度空間,而單就文件改動狀態層面而言,Git空間內的文件也有4種狀態(需要注意的是文件狀態并不是與Git空間一一對應的),這是Git第二個重要概念。
- Untracked:新增的文件的狀態,未受Git管理,記錄在工作區
- Modified:受Git管理過的文件的改動狀態(包括改動內容、刪除文件),記錄在工作區
- Staged:將記錄在工作區的文件變動狀態通知了Git,記錄在暫存區
- Unmodified:受Git管理中的文件狀態(沒有變動),記錄在本地倉庫/遠程倉庫
正文篇(持續更新中...7/12)
知道了2個Git重要概念,我們便可以開始Git的命令學習,痞子衡課程使用的Git版本是2.16.2,共十二節課,Enjoy it!
第一本Git命令教程(1)- 準備(init/config/gitignore)
第一本Git命令教程(2)- 連接(remote/clone)
第一本Git命令教程(3)- 變動(status/diff)
第一本Git命令教程(4)- 轉移(add/rm/mv)
第一本Git命令教程(5)- 提交(commit/format-patch/am)
第一本Git命令教程(6)- 日志(log/reflog/gitk)
第一本Git命令教程(7.1)- 清理之緩存(stash)
第一本Git命令教程(7.2)- 清理之清除(clean)
第一本Git命令教程(7.3)- 清理之復位(reset)
第一本Git命令教程(7.4)- 清理之撤銷(revert)
第一本Git命令教程(8)- 分支(branch/checkout)
第一本Git命令教程(9)- 更新(pull/fetch)
第一本Git命令教程(10)- 整合(cherry-pick/merge/rebase)
第一本Git命令教程(11)- 推送(push)
第一本Git命令教程(12)- 發布(tag/archive)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henjay724/p/8525497.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痞子衡嵌入式:第一本Git命令教程(0)- 索引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麦当劳app
- 下一篇: 地铁跑酷如何提升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