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溯宁:云基地就像一个苗圃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田溯宁:云基地就像一个苗圃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每次去云基地采訪,記者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從25款云服務器下線到云箱的發布,層出不窮的與云有關的新創意、新產品,讓每一個參加新產品發布會或到云基地參觀的人都興奮不已。從云服務器到云操作系統再到云箱,云基地正著力打造一條云計算的完整產業鏈。這是以前不曾有人做過的事,充滿挑戰和不確定性,但是對云基地創始人田溯寧來說充滿吸引力,也值得他再冒一次險,去品味第三次創業帶來的甜酸苦辣。
聚合的力量
劉保華:云計算掀起了IT技術發展的又一次浪潮。進入云計算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企業的運營方式甚至整個世界的交互方式都將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您如何看待這種轉變?
田溯寧:云計算將帶來三大重要變革:云計算將大大降低IT的整體擁有成本,以前每TB存儲的價格是兩三萬元,現在可能只有兩三千元,以前一個集裝箱數據中心的價格可能是兩三億元,現在云箱的價格大約為兩三千萬元,云計算將使每個普通人受益;云計算的出現將使IT基礎架構產生重大變革;以前,互聯網上充滿了大量的信息碎片,但是在云上,這些雜亂無章的信息會經過編輯、梳理,更便于搜索,云計算這種應用模式對信息化的發展和企業業務轉型與提升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過去,技術與服務是分開的,用戶關注的是能否買到一臺稱心如意的服務器。在云計算時代,技術與服務是密切相關的,沒人會在意云箱中用的是什么樣的芯片、硬盤。云計算將沖破傳統技術架構的限制,在應用和商業模式上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劉保華:涉足云計算領域的廠商很多,但是大多數廠商都是淺嘗輒止,形成一種成熟的商業模式十分困難,而利用云計算技術將所有后臺的資源進行整合同樣十分困難。您正在從事的云計算產業鏈整合的事業也充滿了挑戰。您創建云基地的初衷是什么?
田溯寧:當初在亞信和網通工作的時候,我看到電信運營商為避免管道化而不懈努力,互聯網廠商也為在網絡上實現不同的商業模式而煞費苦心。當時,有的互聯網廠商提出,不僅要在互聯網上提供語音和數據服務,而且要提供存儲和計算服務。但當時受技術和應用條件所限,人們不可能將服務器、軟件等集中在一起,計算和存儲資源池化只是一個美好的愿望。
2001年,我與雅虎的楊致遠相識。雖然雅虎與網通的合資公司沒搞成,但我和楊致遠本人成了好朋友。后來我離開網通轉做投資,但是希望在互聯網方面做些事的想法一直揮之不去。在與楊致遠聊天時,他給我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以前,操作系統只能管理一臺機器,當云計算出現后,操作系統能管理幾十臺、上百臺甚至上萬臺機器。在實現虛擬化后,計算與存儲資源變成分布式的,而且非常便宜。在云計算時代,芯片變了,操作系統變了,存儲變了,計算的價值也變了。正是受此觀念的啟發,我涉足云計算領域,開始了自己的第三次創業。
云計算的目標不可能靠一己之力實現,而且到了我這個年紀,也不可能在第一線沖鋒陷陣。于是,我利用自己在投資方面的經驗,運用投資工具,希望構建一條云計算的產業鏈。構建云計算產業鏈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我利用資本的優勢將企業建立起來,政府部門在政策、辦公用地以及相關配套設施方面給予我們大力支持,這使得云基地很快建立起來。只有一年多的時間,云基地的員工已經突破1000人。
運作企業這么多年,我有一個心得,那就是一定要做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也就是讓企業在短時間內獲得效益,進而步入一個收支平衡的良性發展循環。做什么樣的云計算產品才能立竿見影呢?最終我們決定與美國超微(Supermicro)公司合資成立北京天地超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地超云),主打云服務器產品。我們的云服務器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很多用戶的歡迎,比如淘寶網、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國家電網等都采用了我們的云服務器。
云服務器只是云計算產業鏈條上的一個節點,與之相配合,軟件是另一個重要的節點。正是在此背景下,北京友友天宇系統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稱友友系統)進駐了云基地。軟硬件齊備以后,云箱數據中心解決方案的推出也就順理成章了。這之后,我們又創立了北京天云融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云科技),專做系統集成。至此,一條云計算產業鏈的雛形已經顯現。
有人可能不理解,我為什么要把這么多公司都聚集在一個樓里。其實道理很簡單,這樣可以方便大家在一起交流。從一個投資者的角度,我希望做一個組合,將軟件、硬件、系統集成、服務等都整合在一起。創新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大家在一起深入交流才能碰撞出火花。云基地就像是一個苗圃,它要為創業者提供一個自由交流的空間,要聚人氣、聚產業,并充分發揮其凝聚力和影響力。一年多的實踐證明,我們選擇的這條道路是正確的。
垂直整合
劉保華:針對云計算,包括惠普、IBM等在內的許多廠商都在進行產品的垂直整合,服務器、存儲、網絡甚至軟件都被整合在一起,這已經成了一種趨勢。您如何看待這種發展趨勢?
田溯寧:一個新興產業在發展初期,必須做垂直整合,軟件與硬件的整合就是一例。在業務層面,云基地既做垂直整合,又能保證各個公司獨立運作。
云基地現在有三個核心支撐點,包括操作系統、基礎設施和硬件。接下來,我們也會仔細評估要不要做云存儲、芯片或交換設備。云計算帶來的最大變化就是應用的改變。隨著各類新型應用模式的出現,IT基礎架構以及終端產品的形態都可能發生變化。軟硬件一體化的產品可以讓用戶獲得更好的應用體驗。
劉保華:有人認為,面向云應用的服務器應該是通用化、標準化的,不必專門為云應用定制服務器。云基地建成后首推的產品就是云服務器。您如何看待云服務器的通用化與定制化?
田溯寧:云服務器是具有特定用途的產品,即面向云應用定制的服務器。許多大型的互聯網廠商都采用定制的服務器,而傳統的服務器廠商通常不提供這種定制化的服務。定制化服務器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及時對產品進行改動。這是通用服務器做不到的。
高性能計算、視頻、搜索等應用的需求不一樣,因此需要不同種類的服務器。服務器就像是發動機。在主機時代和互聯網時代,無論是汽車、飛機,可能用的是相同的發動機;而在云計算時代,不一樣的應用使用的是不同的發動機。未來,將有更多種類的“發動機”出現。
處于發展初期的云服務器仍在不斷演變之中。未來,服務器的形態可能發生很大變化。比如,國外已經有廠商推出了新型的服務器,它突破了傳統服務器“U”的概念,在一個大的箱體中把CPU、緩存等做成一個個資源池,而部件的連接和交換都通過統一的背板來實現。再比如,服務器的散熱技術也有很多創新。一些研究機構通過在服務器的主板上貼一層特殊的薄膜,利用虹吸現象將熱量直接排出去。
云服務器要走先垂直整合,再水平擴展的發展道路。垂直整合可以幫云服務器找到精準的客戶群,而水平擴展可以有效降低云服務器的成本,擴大應用規模。
以前,服務器市場被幾個大廠商壟斷,而在云計算時代,這種壟斷將被徹底打破。在政府的支持下,云基地正著手建立一個年產50萬臺服務器的生產基地。我們的目標是建立亞洲最大的服務器生產基地。
找到應用抓手
劉保華:云落地的關鍵是找到應用的突破口。目前,云基地已經擁有了比較完整的云產品線,未來在云應用方面又有何打算呢?
田溯寧:尋找云應用的突破口也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我們的策略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從系統集成入手,發揮天云科技的力量,發掘一些最適合云的應用。第二,云計算與移動互聯網是相互***的。未來,移動終端與云如何結合,是通過短信的方式,還是SNS的方式,這些都值得深思。我想搞一個針對云應用的投資基金,比如投資50~100家小企業,主要是探索智能終端的應用。這些應用必須是基于云的。對我們來說,找到一些適合云的簡單應用是十分重要的。我相信,一些好的云創意來自于一些小公司。第三,云應用要與行業需求相結合。這需求我們不僅要了解行業用戶的需求,而且要在應用上不斷創新。
劉保華:無論是在個人消費者市場,還是在企業級市場上,應用商店的模式都受到了廠商的追捧,蘋果App Store、谷歌Android Market、惠普App Catalog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在商業模式的創新上,云基地有哪些想法?
田溯寧:我們現在經常采用的是以下三種商業模式。第一種,我們希望找到這樣的企業,它擁有很強的技術實力,能把云應用做起來,但是它缺少資金、人力或者沒有支持其應用開發的龐大的基礎架構。這種企業是我們最理想的合作伙伴,比如友友系統就是這樣的典型。我們可以為這類企業提供一個廣闊的發展平臺,讓它成長得更快。第二種,如果找不到適合的企業,而某個產品或某類業務又是我們必須做的,那么我們只能自己做,比如天云科技就是這樣的典型。第三種,如果前兩種方式都行不通,那么我們會考慮與國外廠商進行合作,比如天地超云就是這樣的典型。當然,我們首選的還是第一種商業模式。
未來3~4年,業內會有一次云應用的大爆發。我們需要找到一個或多個“殺手”級的應用,它們能夠充分發揮云計算在價格、可擴展性、可用性、節能等方面的優勢。
劉保華:現在,云基地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么?下一步,云基地想在哪些方面實現新的突破?
田溯寧:云計算要想實現快速發展,云計算產業鏈條上的各方必須統一思想,轉變觀念。這是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
說到突破點,就還要談到應用。我們希望找到一些特別簡單的而且具有很高***率的應用,比如類似云Excel這樣的產品。如何找到這些應用,到哪里去找這些應用是讓我們感到最困惑的事,而商業模式并不是我最擔心的問題。
劉保華:在云計算平臺上,軟件的管理會變得非常復雜。云基地在軟件方面有什么發展計劃?
田溯寧:我本人有很深的軟件情結。當初在亞信工作時,和我一起奮斗的很多同事都是做軟件開發的。軟件的開發確實很難,但是在每個重要的技術轉折點,一些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軟件都是由幾個人開發出來的。比如,Hadoop就是由11個人開發的,它現在已經成了業界的一個標準。
從事云計算操作系統及應用軟件開發的友友系統如今已經實現了收支平衡。某平安城市項目需要安裝50萬個高清攝像頭,最大數據存儲量達到60PB。友友系統的軟件受到了該項目用戶的青睞。在軟件方面,云基地還與趨勢科技進行了深入合作。我們現在擁有一批非常優秀的具有豐富開發經驗的軟件架構師。
聚合的力量
劉保華:云計算掀起了IT技術發展的又一次浪潮。進入云計算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企業的運營方式甚至整個世界的交互方式都將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您如何看待這種轉變?
田溯寧:云計算將帶來三大重要變革:云計算將大大降低IT的整體擁有成本,以前每TB存儲的價格是兩三萬元,現在可能只有兩三千元,以前一個集裝箱數據中心的價格可能是兩三億元,現在云箱的價格大約為兩三千萬元,云計算將使每個普通人受益;云計算的出現將使IT基礎架構產生重大變革;以前,互聯網上充滿了大量的信息碎片,但是在云上,這些雜亂無章的信息會經過編輯、梳理,更便于搜索,云計算這種應用模式對信息化的發展和企業業務轉型與提升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過去,技術與服務是分開的,用戶關注的是能否買到一臺稱心如意的服務器。在云計算時代,技術與服務是密切相關的,沒人會在意云箱中用的是什么樣的芯片、硬盤。云計算將沖破傳統技術架構的限制,在應用和商業模式上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劉保華:涉足云計算領域的廠商很多,但是大多數廠商都是淺嘗輒止,形成一種成熟的商業模式十分困難,而利用云計算技術將所有后臺的資源進行整合同樣十分困難。您正在從事的云計算產業鏈整合的事業也充滿了挑戰。您創建云基地的初衷是什么?
田溯寧:當初在亞信和網通工作的時候,我看到電信運營商為避免管道化而不懈努力,互聯網廠商也為在網絡上實現不同的商業模式而煞費苦心。當時,有的互聯網廠商提出,不僅要在互聯網上提供語音和數據服務,而且要提供存儲和計算服務。但當時受技術和應用條件所限,人們不可能將服務器、軟件等集中在一起,計算和存儲資源池化只是一個美好的愿望。
2001年,我與雅虎的楊致遠相識。雖然雅虎與網通的合資公司沒搞成,但我和楊致遠本人成了好朋友。后來我離開網通轉做投資,但是希望在互聯網方面做些事的想法一直揮之不去。在與楊致遠聊天時,他給我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以前,操作系統只能管理一臺機器,當云計算出現后,操作系統能管理幾十臺、上百臺甚至上萬臺機器。在實現虛擬化后,計算與存儲資源變成分布式的,而且非常便宜。在云計算時代,芯片變了,操作系統變了,存儲變了,計算的價值也變了。正是受此觀念的啟發,我涉足云計算領域,開始了自己的第三次創業。
云計算的目標不可能靠一己之力實現,而且到了我這個年紀,也不可能在第一線沖鋒陷陣。于是,我利用自己在投資方面的經驗,運用投資工具,希望構建一條云計算的產業鏈。構建云計算產業鏈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我利用資本的優勢將企業建立起來,政府部門在政策、辦公用地以及相關配套設施方面給予我們大力支持,這使得云基地很快建立起來。只有一年多的時間,云基地的員工已經突破1000人。
運作企業這么多年,我有一個心得,那就是一定要做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也就是讓企業在短時間內獲得效益,進而步入一個收支平衡的良性發展循環。做什么樣的云計算產品才能立竿見影呢?最終我們決定與美國超微(Supermicro)公司合資成立北京天地超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地超云),主打云服務器產品。我們的云服務器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很多用戶的歡迎,比如淘寶網、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國家電網等都采用了我們的云服務器。
云服務器只是云計算產業鏈條上的一個節點,與之相配合,軟件是另一個重要的節點。正是在此背景下,北京友友天宇系統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稱友友系統)進駐了云基地。軟硬件齊備以后,云箱數據中心解決方案的推出也就順理成章了。這之后,我們又創立了北京天云融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云科技),專做系統集成。至此,一條云計算產業鏈的雛形已經顯現。
有人可能不理解,我為什么要把這么多公司都聚集在一個樓里。其實道理很簡單,這樣可以方便大家在一起交流。從一個投資者的角度,我希望做一個組合,將軟件、硬件、系統集成、服務等都整合在一起。創新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大家在一起深入交流才能碰撞出火花。云基地就像是一個苗圃,它要為創業者提供一個自由交流的空間,要聚人氣、聚產業,并充分發揮其凝聚力和影響力。一年多的實踐證明,我們選擇的這條道路是正確的。
垂直整合
劉保華:針對云計算,包括惠普、IBM等在內的許多廠商都在進行產品的垂直整合,服務器、存儲、網絡甚至軟件都被整合在一起,這已經成了一種趨勢。您如何看待這種發展趨勢?
田溯寧:一個新興產業在發展初期,必須做垂直整合,軟件與硬件的整合就是一例。在業務層面,云基地既做垂直整合,又能保證各個公司獨立運作。
云基地現在有三個核心支撐點,包括操作系統、基礎設施和硬件。接下來,我們也會仔細評估要不要做云存儲、芯片或交換設備。云計算帶來的最大變化就是應用的改變。隨著各類新型應用模式的出現,IT基礎架構以及終端產品的形態都可能發生變化。軟硬件一體化的產品可以讓用戶獲得更好的應用體驗。
劉保華:有人認為,面向云應用的服務器應該是通用化、標準化的,不必專門為云應用定制服務器。云基地建成后首推的產品就是云服務器。您如何看待云服務器的通用化與定制化?
田溯寧:云服務器是具有特定用途的產品,即面向云應用定制的服務器。許多大型的互聯網廠商都采用定制的服務器,而傳統的服務器廠商通常不提供這種定制化的服務。定制化服務器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及時對產品進行改動。這是通用服務器做不到的。
高性能計算、視頻、搜索等應用的需求不一樣,因此需要不同種類的服務器。服務器就像是發動機。在主機時代和互聯網時代,無論是汽車、飛機,可能用的是相同的發動機;而在云計算時代,不一樣的應用使用的是不同的發動機。未來,將有更多種類的“發動機”出現。
處于發展初期的云服務器仍在不斷演變之中。未來,服務器的形態可能發生很大變化。比如,國外已經有廠商推出了新型的服務器,它突破了傳統服務器“U”的概念,在一個大的箱體中把CPU、緩存等做成一個個資源池,而部件的連接和交換都通過統一的背板來實現。再比如,服務器的散熱技術也有很多創新。一些研究機構通過在服務器的主板上貼一層特殊的薄膜,利用虹吸現象將熱量直接排出去。
云服務器要走先垂直整合,再水平擴展的發展道路。垂直整合可以幫云服務器找到精準的客戶群,而水平擴展可以有效降低云服務器的成本,擴大應用規模。
以前,服務器市場被幾個大廠商壟斷,而在云計算時代,這種壟斷將被徹底打破。在政府的支持下,云基地正著手建立一個年產50萬臺服務器的生產基地。我們的目標是建立亞洲最大的服務器生產基地。
找到應用抓手
劉保華:云落地的關鍵是找到應用的突破口。目前,云基地已經擁有了比較完整的云產品線,未來在云應用方面又有何打算呢?
田溯寧:尋找云應用的突破口也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我們的策略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從系統集成入手,發揮天云科技的力量,發掘一些最適合云的應用。第二,云計算與移動互聯網是相互***的。未來,移動終端與云如何結合,是通過短信的方式,還是SNS的方式,這些都值得深思。我想搞一個針對云應用的投資基金,比如投資50~100家小企業,主要是探索智能終端的應用。這些應用必須是基于云的。對我們來說,找到一些適合云的簡單應用是十分重要的。我相信,一些好的云創意來自于一些小公司。第三,云應用要與行業需求相結合。這需求我們不僅要了解行業用戶的需求,而且要在應用上不斷創新。
劉保華:無論是在個人消費者市場,還是在企業級市場上,應用商店的模式都受到了廠商的追捧,蘋果App Store、谷歌Android Market、惠普App Catalog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在商業模式的創新上,云基地有哪些想法?
田溯寧:我們現在經常采用的是以下三種商業模式。第一種,我們希望找到這樣的企業,它擁有很強的技術實力,能把云應用做起來,但是它缺少資金、人力或者沒有支持其應用開發的龐大的基礎架構。這種企業是我們最理想的合作伙伴,比如友友系統就是這樣的典型。我們可以為這類企業提供一個廣闊的發展平臺,讓它成長得更快。第二種,如果找不到適合的企業,而某個產品或某類業務又是我們必須做的,那么我們只能自己做,比如天云科技就是這樣的典型。第三種,如果前兩種方式都行不通,那么我們會考慮與國外廠商進行合作,比如天地超云就是這樣的典型。當然,我們首選的還是第一種商業模式。
未來3~4年,業內會有一次云應用的大爆發。我們需要找到一個或多個“殺手”級的應用,它們能夠充分發揮云計算在價格、可擴展性、可用性、節能等方面的優勢。
劉保華:現在,云基地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么?下一步,云基地想在哪些方面實現新的突破?
田溯寧:云計算要想實現快速發展,云計算產業鏈條上的各方必須統一思想,轉變觀念。這是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
說到突破點,就還要談到應用。我們希望找到一些特別簡單的而且具有很高***率的應用,比如類似云Excel這樣的產品。如何找到這些應用,到哪里去找這些應用是讓我們感到最困惑的事,而商業模式并不是我最擔心的問題。
劉保華:在云計算平臺上,軟件的管理會變得非常復雜。云基地在軟件方面有什么發展計劃?
田溯寧:我本人有很深的軟件情結。當初在亞信工作時,和我一起奮斗的很多同事都是做軟件開發的。軟件的開發確實很難,但是在每個重要的技術轉折點,一些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軟件都是由幾個人開發出來的。比如,Hadoop就是由11個人開發的,它現在已經成了業界的一個標準。
從事云計算操作系統及應用軟件開發的友友系統如今已經實現了收支平衡。某平安城市項目需要安裝50萬個高清攝像頭,最大數據存儲量達到60PB。友友系統的軟件受到了該項目用戶的青睞。在軟件方面,云基地還與趨勢科技進行了深入合作。我們現在擁有一批非常優秀的具有豐富開發經驗的軟件架構師。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田溯宁:云基地就像一个苗圃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Canoo 向 NASA 交付三辆纯电“
- 下一篇: 怎么更改QQ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