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残的黑寡妇脉冲星
說到“黑寡婦”你會想到什么?是能分泌致命神經毒素的恐怖蜘蛛,還是漫威里風情萬種的寡姐?如果你要問一名天體物理學家,那么他可能會給你一個不一樣的答案 —— 一類特殊的脈沖星。為什么要給天體起一個蜘蛛的名字?難道它們之間有什么相似之處嗎?
我們知道,作為恒星在演化末期剩下的殘骸,脈沖星是一種高度磁化的致密星,密度非常高。它們本質上可能是一顆地球大小的白矮星,但更可能是一顆只有城市大小的中子星。
中子星這個名字經常讓人誤以為它完全是由不帶電的中子構成的,其實不然。中子星的結構非常復雜,甚至于迄今為止我們也沒有完全搞清楚它的組成。不過種種跡象表明,構成它的部分物質仍然存在帶電粒子。
帶電,而且自身在旋轉,再加上本身的高密度,因此中子星不但有磁場,磁場通常還非常強。于是很多中子星的磁極會向外發出電磁輻射束,當輻射束和自轉軸存在夾角且輻射束可以掃過地球時,我們便能觀察到它周期性的脈沖信號,因此人們稱其為“脈沖星”。
通常來說,成為一顆脈沖星意味著恒星已經走完了它絢麗的一生。它內部的物質已經沒有了正常的物質結構,處于的是一種由泡利不相容原理支配的極端量子態 —— 簡并態。這種狀態的物質就像《三體》里“水滴”外殼的材料,已經完全固化鎖死,不會再有任何核反應發生。所以對于恒星來說,這就相當于它的內部器官已經徹底衰竭,等待它的是徹底的涼涼。沒錯,就是物理上的涼涼 —— 徹底冷卻。
宇宙中的恒星都會這樣孤獨終老嗎?其實像我們太陽這種“單身狗”在宇宙中可能并不是主流,很多恒星人家都是成雙結對出現的,也就是雙星系統。這些系統中的中子星,它們往往會在自己徹底涼涼之前,憑借自身強大的潮汐力把伴星給撕碎,然后通過吸取對方身上物質的方式來為自己“續命”,這被稱為“吸積過程”。
在吸積過程中,物質落入中子星時會向外輻射 X 射線,它標志著中子星仍然“氣息尚存”。吞噬伴星的物質不但使得中子星得以續命,同時它還因此獲得了落入物質帶來的角動量,也就自身的轉速會在這個過程中逐步提高,直至成為一顆自轉周期僅有幾毫秒的毫秒脈沖星。
這種毫秒脈沖星除了有著周期性的電磁輻射外,還會產生類似太陽風那樣的高能粒子風。此時,它的伴星如果離的不遠,完了再恰巧是一顆質量不大的“小家伙”的話,那么這些輻射和粒子風將會對這顆伴星產生毀滅性打擊。
1988 年,天文學家通過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在距離地球 6500 光年的位置發現了一顆詭異的毫秒脈沖星(PSR B1957+20)。
不同于往常的脈沖星信號,這顆脈沖星的信號會時不時地減弱甚至消失。經過分析發現,信號減弱的原因是伴星運動到了脈沖星的前方把輻射束遮擋住了,類似日食的原理,因此人們稱其為“掩食脈沖星”。
伴星遮擋了輻射束,這意味著這顆恒星正在承受著脈沖星強大的電磁輻射。本來自己的物質都在被一點點吸走,每天還要經受電磁輻射的洗禮,此外高能的粒子風還在玩命地往身上吹,在這多重打擊之下,這顆伴星已經選擇徹底躺平,任憑剝離其表面物質。
這種一邊吸取伴星物質還一邊對其進行瘋狂揉虐的行為,十分類似黑寡婦蜘蛛會肢解與它們交配后的伴侶的這個習性,于是“黑寡婦脈沖星”這個名字便由此而來。
黑寡婦脈沖星看起來這么兇,其中一個原因也在于它的對手十分弱小。它的伴星質量還不到太陽的 1/20,通常是些褐矮星或者是超級木星。不過此后天文學家在一些掩食脈沖星周圍,又發現了更大的伴星。它們至少有 1/10 太陽質量,有些甚至可以達到半個太陽。如果黑寡婦的伴星由于質量小,還不能被算作標準恒星的話,這個體量的伴星絕對夠得上紅矮星的標準了。由于紅矮星本身也會產生高能粒子風,這就使得它可以和脈沖星的粒子風叫一叫板。憑借著自己的噸位,它似乎有了一些反抗脈沖星的底氣。
然而面對這類大個子伴星,脈沖星的動作雖然稍顯吃力,但就兇殘程度而言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天文學家把這種有著大個子伴星的掩食脈沖星起名為“紅背脈沖星”。沒錯,紅背蜘蛛是一種比黑寡婦更毒、也喜歡吃掉伴侶的蜘蛛,通常也叫做赤背寡婦蛛。
無論是“黑寡婦”還是“紅背”,人們把這種吞噬并摧毀伴星的脈沖星統稱為“蜘蛛脈沖星”。目前已發現的蜘蛛脈沖星已經超過了 90 顆,其中有將近一半的蜘蛛脈沖星都位于球狀星團中。比如 2023 年,天文學家在距離我們 17000 光年的球狀星團 NGC 5139 中,就新發現了 5 顆蜘蛛脈沖星。
為什么球狀星團中更容易發現蜘蛛脈沖星呢?一個是這里的恒星更加密集,一個是這里的恒星更加古老。“密集”意味著恒星之間更容易產生“摩擦”,而“古老”意味著有更多的恒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成為了脈沖星。
那么,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長期遭受脈沖星摧殘的伴星會有怎樣的結局?它們是否會被吸干榨凈最終灰飛煙滅呢?
根據以往對黑寡婦脈沖星的研究,它們的伴星如果要被徹底摧毀,通常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這個時間甚至會超過當前宇宙的年齡。然而事實上,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幾百顆孤立的毫秒脈沖星,大約占到了毫秒脈沖星總數的 1/3。雖然這里面不排除有些是母胎 Solo,但是這顯然不能解釋高達 1/3 占比的這個情況。
2022 年,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黑寡婦脈沖星模型。在這個模型中,脈沖星通過釋放伽馬射線和高能粒子,可以使其伴星在較短時間內變得骨瘦如柴,也就是降低到一個極低的質量。有多低呢?低到甚至不如天王星、海王星這些行星。之后,這些骨瘦如柴的伴星(應該不能叫伴星,這完全已經是行星了)它們會被脈沖星的潮汐力直接撕碎,從此在宇宙中徹底灰飛煙滅。此后,黑寡婦脈沖星就會變成一個孤立的毫秒脈沖星。
作為孤家寡人,這些脈沖星的未來又會怎樣呢?
對于紅背脈沖星來說,自從它把伴星從一顆紅矮星逐步剝離成褐矮星后,它也從紅背脈沖星變成了一顆黑寡婦脈沖星(伴星變小了嘛)。等到把伴星徹底摧毀后,它就會成為一顆孤立的脈沖星。之后,隨著時間的流逝脈沖星將會逐漸冷卻,同時自轉也會變慢。等到徹底越過所謂的“死亡線”后,脈沖星將無法繼續產生高能射線。此后,它將僅作為一顆普通的中子星逐漸耗盡自身的能量,直到迎來最終死亡的那一天。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Linvo 說宇宙 (ID:linvo001),作者:Linvo
廣告聲明:文內含有的對外跳轉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省甄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
總結
- 上一篇: AMD 新款 RX 7600 XT 显卡
- 下一篇: 部分需联网操作,三星 Galaxy 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