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知识点整理
考試范圍 1 ~ 11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第一章:
軟硬件區別 軟件特點
 軟件生存周期分6個階段
 軟件工程3要素 開發框架、方法(用例圖、序列圖、類圖、健壯性分析圖)、工具
 scrum流程圖 角色(3個+干系人)
 1.軟件:軟件是計算機系統中與硬件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它包括程序、數據及其相關文檔的完整集合。
 2.軟件工程:是研究和應用如何以系統化的、規范的、可度量的方法去開發、運行和維護軟件,即把工程化應用到軟件上
 3.軟件生存周期:軟件產品從考慮其概念開始到該軟件產品交付使用,直至最終退役為止的整個過程。
 六個階段: 計劃、分析、設計、實現、測試、集成、交付、維護等等(各階段可以重疊交叉)
- 計劃 : 確定總體目標和范圍 研究可行性和可能的解決方案 估算資源成本和進度
 - 分析: 分析用戶需求,編寫軟件需求規格說明
 - 設計:(總體設計和詳細設計)軟件體系結構、數據結構、用戶界面和算法
 - 實現:編碼
 - 測試:測試用例測試
 - 運行和維護階段
 
4.軟件工程三要素
- 工具(系統 Xmind)
 - 方法 (業務序列圖、系統用例圖……)
 - 開發過程
ps:
5.迭代與增量: - 迭代:反復求精
 - 增量:逐塊建造
6.經典的軟件過程:瀑布模型、RUP統一軟件過程(用例驅動)、Scrum敏捷過程、擴展ICONIX過程
7.統一建模語言:用來溝通交流,且表達精確清晰,UML承載著面向對象的思想
UML靜態圖:對象圖、類圖、組件圖、部署圖
UML動態圖:用例圖、序列圖、活動圖、狀態圖、協作圖 
第二章
1.需求開發 – 需求工程:通過合適的工具和記號 系統地描述待開發系統及其行為特征和相關約束,形成需求文檔,并對用戶不斷變化的需求演進給予支持。
 需求工程包括 需求開發和需求管理
 
 2.需求分析:
 定義愿景(愿景不是功能) 開源節流
 第一步:找到老大
 第二步:得到愿景
 第三步:描述愿景度量指標
 
 業務建模
 用例分析
第三章
1.業務建模意義
 
 2.業務建模的步驟
 
 3.從外部看:組織是價值的集合,用業務用例圖來建模。
 從內部看:組織是系統的集合,用業務序列圖來建模。
 
 業務執行者:在組織之外和組織交互的人群或組織
 業務用例:組織為業務執行者提供的價值
 
 4.從內部看:組織是系統的集合(人是一種智能系統),用業務序列圖來建模。
 箭頭終點給剪頭起始點提供價值,服務
 
 5.業務序列圖常見錯誤:
 涉及系統
 返回消息用實線
6.時間作為特殊的業務實體
 7.業務建模 改進業務流程
 
 ① 信息自動流轉
 
 ② 封裝復雜業務邏輯
 
 ③ 職責的轉移
 ④ 訪問和操作業務對象
 8.如何采用改進業務序列圖來改進現有業務流程
第四章
1.需求分析幾種方法
 傳統分析 結構化分析 信息工程 面向對象
 原型法
 用例圖
 2.域模型
 避免術語不統一
 作用
 
 步驟
 
 域模型和數據模型區別(了解)
 3.系統用例建模
 意義:
 
 注意畫圖區別
 
 4.系統用例圖
 5.系統用例建模步驟:
 6.主執行者
7.輔執行者
8.確定用例間的關系:
- 包含:使用包含用例來封裝一組跨越多個用例的相似動作,以便多個基用例復用
 - 擴展:將基用例中一段相對獨立并且可選的動作,用擴展用例加以封裝,再讓它從基用例中聲明的擴展點上進行擴展,從而使基用例行為更簡練和目標更集中。
 - 泛化:子用例和父用例相似,但表現出更特別的行為;子用例將繼承父用例的所有結構、行為和關系
雪梨作業
9.時間是主執行者
10.登錄不是一個主用例
ps:
11.用例描述
12.基本路徑的書寫要求:
主語是執行者 或 系統
主動語態 名詞-動詞-名詞
13.軟件產品典型非功能性需求: 可靠性、可用性、性能、可支持性
 
第五章
健壯性分析
 健壯性分析幫助完善和確認需求分析的成果
 交互關系
 
 注意信息化的實體 在健壯性分析圖中體現
 第六章
 1.開源節流
 2.關鍵設計的步驟
 3.高內聚、低耦合
 第七章
 組件圖
 
 部署圖
 
第八章
 敏捷宣言的價值觀
 
 敏捷三個層次
 
 理念:聚焦客戶價值,消除浪費
 激發團隊潛能,加強合作
 不斷調整以適應變化
 敏捷開發 與 scrum
 
 敏捷三部分
 第九章
 
 角色的轉變
 
 第十章
 產品backlog
 
 用戶故事
總結
                            
                        - 上一篇: USB 端点的定义
 - 下一篇: Acsl竞赛要考哪种计算机语言,美国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