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现代软件工程——构建之法》有感
通過第一節課對軟件工程這門學科有了初步認識之后,結合老師安排的內容完成這一次的博客內容。
首先說一下通過讀《現代軟件工程——構建之法》之后我的一些感觸,之前在上王治和老師的《數據結構》這門課程的時候老師提到過“人文情懷”這個詞,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覺得《構建之法》這本書就可以用“人文情懷”這個詞來形容,首先作者鄒欣在前言部分對一些配合過他、幫助過他、鼓勵過他的老師及同學們提出了感謝并且講到了這本書的版本內容的改進與完善,具有很好的架構,而且這本書不同于我們之前學習過的專業課本,沒有大篇幅的講解一些晦澀難懂的專業概念,而是用一些通俗的語言以及幽默生動的人物對話的方式來講解相關內容,非常的有代入感,在讀的過程中不會讓我感到枯燥乏味,而是樂于繼續來欣賞這本書。由于時間的原因我在對本書前兩章的內容進行了細致的閱讀,第三章到第十七章的內容進行了大致的瀏覽后,找到了5個準備從課程學習中找到答案的問題 :
(1)作為一個缺乏軟件開發經驗的學生,如何在一學期的有限時間的學習中能夠提升和完善自己(是更注重于概念知識的掌握理解還是項目的實踐)?
(2)在第二章“個人技術和流程”中提到為了讓自己負責的模塊功能定義盡量明確,模塊內部的改變不會影響其他模塊,而且模塊的質量能夠得到穩定的、量化的保證,我們采用單元測試的方法,但是怎么樣才能寫好一個單元測試呢?或者說因為我們在之前的學習和程序的編寫中沒有涉及到類似于這樣的程序,怎么樣來寫一個單元測試呢?
(3)在第五章“團隊和流程”的學習中,我想如果作為一個團隊的帶頭人,在書中給出的那么多的團隊模式(例如主治醫師模式、明星模式、社區模式)中,什么樣的團隊模式能夠更好的發揮自己團隊成員的優勢和增強團隊凝聚力以及如果團隊中有成員沒有按時完成自己的任務,要通過什么樣的方法來彌補和按時來完成這個項目。
? ? ? ? ? ?? ? ? ? ? ? ??
? (4)在第十章“典型用戶和場景”以及第十二章“用戶體驗”中怎么樣來定義用戶?如果將所有可能使用該軟件的用戶都考慮其中,那么什么樣的軟件才能滿足所有用戶的需求?還是說我們只需要分析重點用戶的需求及想法,那么從典型用戶到場景的分析中我們怎么能準確地找到所有的可能場景?
(5)在第十六章“IT行業的創新”中作者說到,阿基米德通過在洗浴城里泡澡發現了浮力定律,牛頓被一顆蘋果偶然砸到頭上而揭示了萬有引力等理論,而阿基米德和牛頓的成功是在有深厚的相關領域基礎的前提下并經過長時間的思考提出的,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或許沒有那么深厚的文化積累,難道我們就不具備創新的能力么?而且,現在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中我們究竟怎么做才是能在響應社會發展的同時又不盲目跟風?我們在有一個自己的創新想法時要怎么才能驗證自己想法的可行性以及將這一想法付諸實踐。
在之后的學習中會更加認真的分析本書中的內容、完成好自己的學習任務并結合實踐操作,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提出自己的反思。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Opalus-wangs/p/8559092.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读《现代软件工程——构建之法》有感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HttpWebRequest FileS
- 下一篇: 企业级分布式数据库 - GaussDB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