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kg等于多少公斤(|1升等于多少斤)
1公斤是多少公斤(|1升是多少斤)9: 35馬
第一章機械運動
一.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1.長度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m),
其他單位有:公里(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微米)、納米(nm)、1公里= 1 000米;1dm = 0.1m
關系:1cm = 0.01m;1毫米= 0.001米;1 μm = 0.000 001m;1毫米= 0.000 000 001米.
2.測量長度的常用工具:
規(guī)模。
如何使用秤:
①注意標尺的零刻度線、最小分度值和范圍;
(2)測量時,標尺的刻度線應靠近被測物體,位置應平直不歪斜,零刻度線應與被測物體的一端對齊;
③閱讀時,視線應垂直于尺面并與觀測點對齊,不可抬頭或低頭。
3.時間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
時間單位是小時和分鐘。
轉換:1h = 60分鐘1分鐘= 60秒。
4.測量值和真值之間的差異稱為誤差。我們不能消除錯誤,但我們應該盡力減少它。
誤差與測量儀器、測量方法和測量人員有關。
減少誤差的方法:多次測量取平均值,選擇精確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
與錯誤的區(qū)別:錯誤不是錯誤,錯誤不應該發(fā)生也可以避免,錯誤永遠存在也無法避免。
二、運動的描述
1.機械運動:
在物理學中,物體位置的變化稱為機械運動。
2.參考對象:
當研究物體的運動時,選擇作為標準的物體稱為參考物體。
參考對象的選擇:任何對象都可以作為參考對象,應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參考對象(不能選擇研究對象作為參考對象)。在研究物體在地面上的運動時,我們通常選擇地面作為參考。選擇不同的參考物體來觀察同一個物體,可能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同一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取決于所選擇的參考物體,即運動與靜止的相對性。
第三,運動速度
1.比較物體運動速度的方法:
同時,一個物體行進的距離越長,它的速度就越快——觀察者法。
物體行進相同距離的時間越短,速度越快——裁判法。
2.速度:
距離與時間的比率稱為速度,速度是一個物理量,表示物體移動的速度。
速度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米/秒,符號是m/s或m s-1。在交通運輸中,每小時公里數常被用作速度的單位,符號為km/h或km h-1。
換算:1米/秒= 3.6公里/小時
計算公式:
v=ts
其中:s-距離-米(m);或公里
t-時間-秒;或小時(h)
v-速度-米/秒(米/秒);或公里每小時(公里/小時)
V=t=vs,可用變形:s=vt,t=vs。
第四,測量平均速度
1.測量原理:平均速度計算公式v=ts。
第二章聲音現象
第一,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1.聲音的產生: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說明:物體振動時發(fā)出聲音,振動停止,聲音也停止。
2.聲音傳輸:
(1)聲音傳播需要物質,在物理學上稱為介質。聲音不能在現實中傳播空;
(2)聲速不僅與介質的類型有關(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傳播,V固體> V液體> V氣體),還與介質的溫度有關(溫度越高,聲速越大);
(3)聲音以波的形式向各個方向傳播;
(4)聲音在空氣體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40米/秒;
(5)聲音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
3.回聲:
人能從回聲中分辨出原聲的時間間隔至少為0.1S或人與障礙物的距離至少為17m。
4.100米賽跑:
終點計時員看到發(fā)令槍冒出白煙就應該計時,如果再聽到槍聲,就會少記錄0.294S(約0.3S)。
5.人類如何聽到聲音:
外界的聲音導致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產生的信號通過聽小骨和其他組織傳遞到聽覺神經。聽覺神經將信號傳遞到大腦,人們聽到聲音。
非神經性耳聾-鼓膜或聽小骨損傷-可以治愈。
耳聾
神經性耳聾——聽神經損傷——不容易治愈。
7.骨傳導和例子:
聲音還可以通過顱骨、頜骨傳遞聽覺神經引起聽覺,科學上稱之為骨傳導。
骨傳導的例子:音樂家貝多芬失聰后,用牙齒咬木棍的一端,另一端支在鋼琴上,聽著自己鋼琴的聲音,從而繼續(xù)創(chuàng)作。
8.雙耳效應:
一般聲源與雙耳的距離不同,雙耳發(fā)出聲音的時間、強度等特征也不同。這些差異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依據,也就是雙耳效應。
二、聲音的特點
1.頻率:
物體每秒振動的次數稱為頻率,頻率是一個物理量,表示物體振動的快慢,單位為Hz,符號為HZ。
2.超聲波和次聲波: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1kg等于多少公斤(|1升等于多少斤)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中国移动3g(中国移动3g接入点)
- 下一篇: 小米12nfc感应区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