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顺法师应邀于普陀山宝陀讲寺作佛学专题讲座圆满
念順法師作《六祖壇經淺讀》專題講座
寶陀講寺講經迎請引禮班遵循佛教叢林開大座傳統迎請念順法師
念順法師在講座前拈香禮佛
《六祖壇經淺讀》專題講座現場
講座圓滿全體起立回向
2019年3月29日至3月31日,杭州市永福禪寺方丈念順法師應邀于普陀山寶陀講寺普門講堂作題為《<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淺讀》的佛學專題講座,來自普陀山全山各寺院僧眾、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學僧和隨喜護法居士,三堂講座共計近千人參加講經法會,共沐法喜。
《六祖壇經》,簡稱《壇經》,亦名《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是其弟子法海大師等記錄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傳法的禪門寶藏。因是在法壇上宣講的經教,故稱《壇經》,是中國唯一被尊為經的佛教書籍。《壇經》的版本有敦煌本、惠昕本、德異本以及宗寶本。《壇經》從內容上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即是在大梵寺開示“摩訶般若波羅蜜法”,第二部分是六祖回曹溪山后傳授“無相戒”法,故弟子法海大師于書名上補上了“兼授無相戒”,第三部分是惠能大師與弟子之間的問答記錄。《壇經》不僅是佛教的甚深寶藏,而且也是一部哲學著作,在中國哲學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經文的主要部分,是說摩訶般若法,自道信大師東山法門以般若為旨歸后,到六祖惠能大師,將此發展成一種“一超直入”的頓教,指出“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修行途徑,即修“般若行”。《壇經》的宗旨是讓修行學人自內心當中頓見本性,于境無染,自在解脫,悟到自性具足萬德。經文中所舉示的修持法門,以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念是于念而不念,無相是于相而離相,無住是于一切之上念念不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以無念即得“般若三昧”。
念順法師利用三個下午很緊張的時間,首先為大家簡要介紹《壇經》來由,宣講《壇經》“行由品”六祖大徹大悟后說偈公案。第二日下午宣講《壇經》的修證宗旨和其特色,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及諸佛妙理,非關文字等,“菩提自性,本來清凈。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后念離境即菩提”等。第三日下午宣講的內容為《壇經》應活潑的度生方便,即南能北秀,法本一宗,圣諦亦不為,修證不無,染污不得,永嘉一宿覺以及“我不會佛法”、無相頌等,內容皆分別自《壇經》各品會中,如“自序品”、“機緣品”、“行由品”、“頓漸品”、“定慧品”和“般若品”等,以及參話頭,提疑情,念順法師宣講《壇經》,并通過眾多的禪門公案故事,闡解放下萬緣,提起正念,用般若觀照,把薄地凡夫慣性的喜惡愛恨情仇六根六塵等生死根本直接打破,恢復我們的本來面目,返聞聞自性,息妄心,掃凡情,修證到妙湛總持本具的如如不動的妙覺之果。念順法師廣覽博學,亦古亦今,宣說《壇經》妙理,開示禪門甚深法要,三日講座大眾獲益殊深。本次講經法會獲得圓滿成功。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念顺法师应邀于普陀山宝陀讲寺作佛学专题讲座圆满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彻悟大师:遗集卷下 歌诗 自题肖像(六首
- 下一篇: 心灵是梵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