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路由用不用买(软路由有必要买吗)
還是和上一篇文章一樣,直接進入主題好了。
明確需求
首先你要想好,你準備拿他來干什么。
其實軟路由的種類不多,但也不算少,目前比較公認(但實際上我不這么認為)的玩法是ROS用來撥號,做規則,iKuai用來多撥,疊加,負載均衡,Openwrt用來科學。但實際上你單獨地用Openwrt來搞,拋開IPV6來看,其實也能搞起來,而且反而維護更加簡單。我最開始用軟路由是用的win虛擬海蜘蛛,用來單線多撥,那時候家里的帶寬是20M,因為ROS和iKuai我基本上沒用過,所以下面的所有內容除非專門指出,否則全部都指的是Openwrt。
從需求上來說,軟路由在國內那基本上就是科學,如果你不要科學的話,使用軟路由的動力就會大大的降低,但實際上軟路由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更加豐富和簡便的管理、監控功能,依賴插件可以獲得去廣告、DNS加速、應用控流、更多的ddns服務、更多的內網穿透服務等等功能,除此以外因為Openwrt基本上就是個完整的Linux,你還可以在上面干很多的事情,比如跑Docker,跑下載,搭建個媒體服務器啥的。所以你對家里的網絡設置要求比較高的話,軟路由是值得花一點時間去關注的。
有很多朋友一看到軟路由這三個字就覺得很復雜,很難搞,這句話倒退回十幾年應該是成立的,因為那個時候相關的資料確實比較少,但是現在各種保姆及的教程很多,雖然質量良莠不齊,但是這一塊的門檻確實可以說是大大的降低了。
所以如果你看到這里還有一點興趣的話,不妨繼續看下去,我打算分享一下我在軟路由這一方面的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如果你現在正在用或者正打算用軟路由的話,接下來的內容應該能對你有所幫助。
1.性能
這個需要辯證地去看。
關于性能,筆者一直都認為夠用就好
其實關于這一塊的爭論挺多的,在大多數情況下,X86的軟路由性能肯定大大優于arm,但實際上你真的不一定用得上,因為你得考慮到你的基礎帶寬。如果你家里的帶寬就100M,像是N1,R2S這些arm設備就可以直接拿來用,甚至性能已經溢出了很多很多很多了。現在網上相關的資料也不是特別難查,N1跑科學上500M是沒啥大問題的,R2S就更沒問題了,這類設備直接拿來給500M以下的帶寬用不存在性能不夠的問題,而且還能帶來很多好處,那就是刷機相對來說比X86的要方便或者說簡單一些,N1稍微折騰點,原生固件需要降一下級,然后就隨便找個U盤直接把img寫進去插好就能用了,R2S則是直接寫TF卡,相對來說更加的友好一些。另外,功耗也十分的低,雖然說現在X86的功耗也不高,但是和滿載就只有幾瓦的arm設備比起來,還是有不少差距的。
甚至你剛開始玩軟路由的話,都不需要額外的添加設備,你可以在電腦上虛擬一個Openwrt出來跑,你也可以直接寫到U盤里直接引導起來跑,先找找感覺,覺得不錯了,再去考慮要不他要專門搞個設備來跑軟路由的事情。
性能這個事情想要展開來講明白是很難的,因為軟路由本身能干的事情太多了,沒法給出幾個統一的最優解,現在很多人還在爭論軟路由需要幾個網口才夠用才還用,別的地方就更多了。
2.需要簡單了解的其他知識
其實就是簡單的網絡(局域網)知識。這一塊也沒法展開來講,但是你也不需要了解到網絡的層數、具體的協議這些,我簡單提煉一些出來,針對絕大多數的家庭用戶,知道下面這些概念就差不多可以開搞了,為了便于理解,描述不會太準確(防杠):
NAT簡單來說就是通過轉換,把局域網的數據送到互聯網,再把互聯網反饋回來的數據轉換以后送到局域網內所對應的設備。我們現在使用的(硬)路由器有個重要的功能,就是用來做NAT轉發的,它有專門的芯片來負責這個事情,所以從效率上來說,硬路由在NAT上面比軟路由強很多(指數級的),而軟路由的NAT,則需要用CPU去算,很依賴于CPU的算力。簡單來看,你就把它理解成播放視頻硬解和軟解的區別好了。
PPPoE也就是撥號這個操作(協議)是你能連入互聯網的最關鍵點,也是絕大多數家庭用戶上網所需要的操作,所以你要記住你PPPoE所需要的賬號和密碼。路由器通過PPPoE獲得公網IP(便于理解10開頭的也算是公網),再通過NAT使得內網的數據出去,公網的數據回來。
網段和子網掩碼需要連在一起說,但絕大多數人只需要了解網段就可以了。簡單來說,IP地址(V4)都是X.X.X.X的格式,除開第一個X不能是0和127,最后一個X不能是0以外,其他的X都是0-255。由于子網掩碼一般都是255.255.255.0,因此在這個前提下,只要局域網內的IP地址前三個X都是相同的數字,那么這些IP地址就都在同一個網段內,可以相互訪問,不需要NAT。
局域網內的設備相互訪問的條件是同一網段,和網關沒有關系,沒有網關的設備也能訪問同網段的其他局域網設備。
DHCP服務是用來分配局域網IP地址的,它一般都在路由器上,但是它是可以獨立存在的,類似的包括網關、DNS服務器也是這樣。DHCP主要作用是集中的管理、分配IP地址,使網絡環境中的主機動態地獲得IP地址、網關地址、DNS服務器地址等信息,所以如果你的局域網中有多個DHCP服務器的話,IP地址的分配就很可能會出問題,分配出去的IP地址有沖突的可能性。一個局域網內可以沒有DHCP服務器,但是不能有多個DHCP服務器。
DNS是用來做域名解析的,就是把你輸入的網址轉換成IP地址。如果設備找不到DNS服務器,那么你通過網址就訪問不了相應的服務。至于遞歸和迭代查詢,不好講,也不需要了解。
好了,沒了,簡單總結一下。你想要上網,那么首先路由器上的PPPoE得跑起來,然后其他設備需要和路由器在同一個網段,并且網關指向路由器,在有有效DNS服務器的前提下,你針對互聯網的數據就可以正常的通過路由器的NAT出去又回來了。看起來很復雜,但是路由器基本上能夠很簡單的把這些活給你干了,你不需要太多的干預。但是因為我們下面說的是軟路由,所以整個流程你是要做到心里有數的。
3.難度
部署軟路由難不難?不難,但是第一次搞可能會比較繁瑣。繁瑣和困難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我比較喜歡把跑了Openwrt的設備看成是一臺運行了特定linux的電腦,這樣理解起來會更加方便一些,你每天都會用電腦的對不對,現在只是換了一個操作系統,但你接觸的還是電腦。
落實到實際的操作上,部署軟路由的流程簡單概括一下就應該是:裝系統——訪問WebUI或者是GUI——配置網絡和服務——接入現有網絡——測試——調試——正常使用。
其實我們在用任何新電子設備的時候差不多都是這么個流程,而軟路由的繁瑣就繁瑣在測試和調試這一塊上面。我比較推薦也是現在正在用的方式是,不動現有的網絡結構,先把軟路由自身的IP地址(LAN)設置到局域網的網段(不要和其他設備沖突),網關設置到現有的網關(DNS同理),關閉自身的DHCP,檢查無誤以后就可以接入現在再用的局域網了。記住,你現在折騰的是一臺電腦,不是路由器,是電腦!
接好以后開始配置你想要的各種服務,拿科學來說,訂閱完畢以后,其他想要科學的設備直接把網關指定到這臺軟路由的IP上就行了。
如果你想要進階一點,不想一臺一臺的設備這么手動指定,那么做法分兩種,如果主路由的DHCP服務能夠自己指定網關,那么就在主路由的DHCP上把網關填成軟路由的IP地址。如果主路由沒法這么搞,那么你就反過來,把主路由的DHCP關掉,軟路由DHCP打開,在軟路由上把網關填成它自身的IP地址就行了,不過額外需要注意一點,DNS服務器順帶也搞一搞,填運營商的DNS,公共DNS,路由器的地址都可以。
這種用法就是你們經常看到的“旁路由”用法,但實際上在這種工作模式下的軟路由既沒有NAT也沒有做路由,所以我更喜歡直接把它叫做是網關。這樣做的好處是,配置起來相對簡單,跑科學的時候不額外占用主路由的性能,你的軟路由掛掉了之后不影響其他設備的互聯網訪問(特指需要特學的設備手動指定網關到路由器這種情況),你可以隨時隨地的折騰你的軟路由,折騰到天崩地裂也不影響老婆看綜藝孩子看汪汪隊爸媽看連續劇IPTV。
當你折騰得差不多了,心里有數了,你就可以進一步地開搞了,比如讓軟路由負責撥號,替換掉原來的硬路由,硬路由只負責收發無線信號了。
4.穩定性
這一塊不太好說,因為我覺得蠻穩定的,但是網上也有很多人說不穩定的。所以這也是為什么我建議首先從網關模式開搞的原因。目前常見的軟路由基本上都是商家自己拼的,硬件的來源不確定性太多,散熱、供電、網卡這些都是坑,所以很多人都被弄得有一點神經衰弱了,一旦網絡有問題,就開始懷疑是不是軟路由的鍋,這也不全錯,如果你把它當主路由來使,特別是塞進弱電箱用這種,它可能真的會不太穩定,硬路由還漏油呢,更何況X86的發熱本來就大。
但從我的經驗來看,軟路由很穩,一旦你把它弄好了,你就別再去折騰它了,我大半年不重啟不升級系統也跑得嗷嗷的,總的來說就是看臉唄,硬路由不同的人用起來穩定性也不一樣,那軟路由當然也會遇到這種情況。
5.更多玩法
如果你選擇使用的是性能更好的X86設備,僅僅拿來跑個軟路由對于性能又是一個很嚴重的浪費,那么你在對于軟路由已經折騰得比較順利的情況下就可以考慮一些進階的玩法了,比如在Openwrt上跑跑Docker,PVE Esxi虛擬化跑個win liunux nas Emby啥的,都行,但是這里面所涉及到的知識點也比較多(網卡直通、顯卡直通、硬盤直通各種直通),不過相關的教程也很多,你折騰會了軟路由,這些東西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不會太超綱。
我目前的情況是這樣的,發個拓撲圖:
簡單來說,就是搞了一臺NUC8,裝PVE在nvme SSD上,因為它本身是個完整的Debian,直接在PVE環境下部署了一個Emby,不用顯卡直通就可以硬解,然后插了一個USB千兆網卡給Openwrt用(系統裝在虛擬的硬盤上),win10裝在了3.5的SSD上,平時跑跑PT,順帶遠程桌面連回家,另外一個Linux(虛擬硬盤)沒事的時候學習一下相關的命令,因為有快照功能,你在折騰前先創建一個快照,崩了直接恢復,相當方便。對了,AdguardHome也部署在這個Linux上,去去廣告(其實是通過DNS解析實現的),另外京東自動簽到領京豆也在這上面,我這個月已經領了快5000個了,2333
至于主路由, 是拆得只剩下主板的小米AC2100,Padavan固件很給力,內外網千兆都跑的嗷嗷的,cpu占用極低
另外兩個路由器則負責收發無線信號,客廳的給爸媽孩子用,臥室的我和老婆用,因為3600覆蓋很給力,也就沒折騰mesh acap這些了
6.一些建議
如何入門?
直接用現成的電腦跑個虛擬機就可以入門了,但是涉及到虛擬機又是另外一個話題了,所以我建議怵虛擬機的朋友可以考慮直接用N1,便宜,玩法多,后期折騰明白了想換設備N1賣了不會虧太多,你不賣也能刷個小鋼炮用來下載,刷個安卓TV用來看視頻(有這方面的打算可以最開始就買一個T1的藍牙遙控器),或者用來玩玩模擬器都可以。
幾個網口夠用?
我認為是兩個,一個wan一個lan就夠了,軟路由的數據交換全靠cpu,你lan口多了也不見得是好事,但是如果你要跑虛擬機All in One的話,可以適當加一些網口,直通出去效能可能會好一點,但實際上我目前在用的NUC就一個網卡,跑這么多服務還是嗷嗷的,千兆科學+Emby一樣沒問題,CPU負載不到50%,所以只要你的CPU夠強,網卡可以直接虛擬出來直接靠算力硬剛,沒有太大問題,我接USB的網卡完全是因為之前害怕不行提前買回來了,那就插著用唄,但成品軟路由不建議這么干,供電可能會有問題。
All in One好嗎?
我感覺不太好,但是我目前也在這么用著,看上去挺矛盾的,其實主要原因是我還沒找到適合我的設備把這些服務一個一個的分出去。為什么我會覺得不太好呢?大概心里因素占據了更多的原因吧,最開始NUC買回來是直接用Win10 屏蔽了自動更新然后用VmWare Player虛擬了Openwrt跑的,pt下載 迅雷下載 emby在win里,pt沒速度了想要重啟,一重啟openwrt就沒了,反正就是win環境下需要重啟的因素太多了,一旦重啟所有服務全部掛掉,這就讓人很崩潰,但是換到PVE以后反而就沒遇到這種問題了,所以我的建議大概率做不得數,自己權衡一下就好。
如果你還有什么別的看法歡迎留言一起討論。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不錯或者對你有幫助,還請關注點贊轉發。原創不易,多謝支持。比心~[比心]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软路由用不用买(软路由有必要买吗)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科技新星创作营高通发布移动无线连接产品组
 - 下一篇: 拼多多一季度营收376.4亿同比增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