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套路”泥沼,让在线教育回归本心
近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了多位專家、老師、家長及在線教育從業人員,在試圖剖析亂象背后的原因時發現,其實,從家長拿起電話咨詢那一刻起,就已經落入了銷售人員精心準備的“話術”和“套路”中。
在線教育不應該依靠“話術”+“套路”作為銷售手段,而應該回歸教育本心——提升教學質量,為學生提供可靠的教育資源。從該報道中可以看到,萬象教育集團中的輔導老師在入職之初都會獲得一份“話術”,這也是他們的看家本領——“話術”幾乎涵蓋了老師們可能遇到的家長不想續班的所有理由的應對方法。這與辛辛苦苦獲取教師資格、兢兢業業工作的人民教師形成鮮明的對比,將“話術”作為必備技能,用“套路”來吸引和留住生源,無疑是本末倒置、得不償失。
在線教育回歸教育本心,應該從整治網絡教育亂象開始。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居家隔離,給在線教育按下了“快進鍵”,與此同時,超預期的加速發展也使在線教育亂象頻出。課程低價兜售、網絡媒體高強度宣傳、推送內容質量參差不齊等現象,給學生和家長帶來了心理焦慮。在線教育機構的資歷以及輔導教師的資格不能因為網絡的虛擬就變成一紙空文,正因為網絡上教育環境魚龍混雜,所以無論是教育部門,或是網絡監管部門,都更應該重視對在線教育機構的監督和審查,保障在線教育的質量以及渠道的可靠。
家長也應培養鑒別真假的意識,莫被“套路”“話術”蒙蔽雙眼,盲目報名。很多“銷售專家”利用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一步步誘導他們跳進在線教育圈套。由于在線教育是之前很少接觸的教育方式,很多家長在對網絡上紛雜的教育機構進行選擇時,存在鑒別意識淡薄,選擇能力較弱等問題。家長的選擇往往會被某些教育機構的一面之詞不斷引導,跳入一層又一層的“圈套”,這時就需要家長理性看待報名輔導班本身這個事件,對于自己的孩子是否合適、是否能有所收獲才是重中之重,而不是在線教育機構營造的假象中被“割了韭菜”。
當教育被資本“綁架”,傷害的是教育本身,最終損失的還是學生。該報道指出,在大多數機構中,續班變成了輔導機構中輔導老師、班主任甚至主講老師非常重要的任務。每當這時,輔導老師名義上還是老師,實質上就是公司的銷售人員。此時,本應“諄諄如父語,殷殷似友親”的教師變成了熟練各種營銷活動,為了業績而傳授知識的“王牌銷售”。
事實上,不斷完善線上教育,保證教育質量還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無論是組建備案審核專家團隊來對線上教育資歷進行審核,還是構建管理服務平臺,不斷強化在線培訓監管,都應按照線下培訓機構管理政策,同步規范線上教育培訓機構,持續凈化線上教育的環境。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跳出“套路”泥沼,让在线教育回归本心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NET Framework 4 安装未
- 下一篇: Fuse.js模糊搜索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