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芯片知识,你知多少
“無意中發現了一個巨牛的人工智能教程,忍不住分享一下給大家。教程不僅是零基礎,通俗易懂,而且非常風趣幽默,像看小說一樣!覺得太牛了,所以分享給大家。點這里可以跳轉到教程。”
關于芯片,我想大家應該不陌生,因為這兩年有關芯片的話題經常登上各大媒體的熱搜榜。我們聽到最多的就是芯片短缺,某某行業或某某公司又受了影響。與此同時,芯片的出貨量是年年創新高。
那么,你了解什么是芯片嗎?它有哪些種類?它會如何發展?帶著這些問題,我學習了一些有關芯片知識的在線課程,算是對芯片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學完之后,我最大的感慨就是芯片確實非常的高端,要做好芯片確實非常的困難,我們都有必要了解芯片及整個產業。
芯片的本質
我們先來看下面兩張芯片的圖片,第一張是沒有封裝的芯片,第二張是經過封裝之后的芯片。
簡單地說,芯片的本質就是半導體集成電路。這里,我們可以分兩部分來理解:首先,制作芯片的材料必須是半導體,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其次,芯片必須是集成電路,單個的元器件不能稱之為芯片。在半導體之前,人類只能用機械控制電;但有了半導體之后,人類就可以直接用電來控制電,控制能力強了很多。
我們看到芯片周圍有很多的引線,這些引線分成兩類:一類是負責供電,包括地線和電源線;另一類負責輸入、輸出信號。
芯片是由一個個的晶體管組成的,單個晶體管的模型如下圖所示:
從上面這個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晶體管由源極、漏極和柵極組成,其中源極和漏極就像兩個被隔開的地鐵站,被一個溝道分離開了。當柵極向下接觸到半導體襯底時,就像大門被關閉一樣,所有的物體(主要是電子)都不能通過;當柵極向上離開半導體襯底時,就像大門被打開一樣,電子就可以通過。晶體管的這個特性是芯片功能的基礎,但要想實現復雜功能,光有一個晶體管還不夠,必須得把很多晶體管連成集成電路才行。另外,我們常聽說的7納米、5納米,說的就是這個溝道的長度。
通過上面的描述,我們也可以這么說,芯片就是用簡單的晶體管開關構成的一個復雜集成電路系統。下面的圖片展示了這個電路系統的復雜性:
芯片的分類
對照我們人體的組成,我們將芯片分為五種類別,如下圖所示:
各類芯片的具體說明如下:
第一類,計算芯片(對應人的大腦),如CPU、GPU、FPGA、MCU等。
第二類,存儲芯片(對應人的腦皮),如:DRAM、SDRAM、ROM、NAND、FLASH等。
第三類,能源芯片(對應人的心臟),如:電源芯片、DC-AC、LDO等。
第四類,通信芯片(對應人的手腳),如:藍牙、WiFi、NB-IOT、寬帶、USB接口、以太網接口、HDMI接口等。
第五類,感知芯片(對應人的五官),如:MEMS、指紋、麥克風、攝像頭等。
芯片的優勢
芯片已經完成融入了人類的生活中,它有如下四個優勢是其他器件無法比擬的:
第一,芯片是數字化信息的完美載體。有了半導體集成電路,我們就可以繞過機械維度,直接去操控微觀的電子來處理信息;另外,把大量晶體管,用標準化的工藝集成到一個芯片上之后,很容易就能實現復雜的運算功能。現在很難想象一個沒有芯片的世界會是什么樣子的。
第二,芯片具有超高的可靠性。它的可靠性表現在這幾個方面:從科學原理上它就是可靠的,芯片的制作工藝要求非常高,以及芯片的制造設備具有極高的精度和穩定性。此外,就算真的出現了問題,也有辦法補救(如通過軟件升級解決)。
第三,芯片能不斷高速進化。根據摩爾定律,從誕生到今天60多年時間里,每18個月,芯片的性能就會提高一倍。雖然經過了這么多年,但到目前為止,這個定律都還是有效的。
第四,芯片技術和需求形成正反饋。芯片用得越多,對其的需求越大,而且還能不斷刺激人類產生新的需求。芯片技術和需求也形成了正反饋,相互推進。
芯片制作流程
芯片的制作分為三個步驟:設計、加工和封測,具體如下圖所示:
整個制作過程涉及到兩個關鍵的部件,一個是EDA軟件,另外一個就是大家常聽說的光刻機。EDA軟件和光刻機都非常的專業,非大部分公司所能開發,大家可以到網上去了解相關信息。
芯片的發展
芯片的工藝發展非常快,下圖展示了各個重要節點的時間:
可以看到,目前的工藝已經超越了5nm,正在向著更小的尺寸邁進。
芯片的發展也不是無窮無盡的,它受到如下四方面的限制:
第一,單個晶體管器件的理論極限。一個硅原子的直徑是0.2納米,而研究表明,硅晶體管的極限尺寸在1納米左右。
第二,熱力學限制。熱力學限制,就是芯片工作溫度的影響。工程實踐表明,芯片工作溫度引起的一點點噪聲就可能讓芯片出錯。
第三,量子力學限制。量子力學極限就是量子隧穿帶來的不確定性,當溝道縮小到很短,量子效應就開始出現了。
第四,集成帶來的更多限制。有一個系統限制對芯片技術發展趨勢非常重要,就是功耗;集成密度、時鐘頻率、電源電壓、布線層數等等,每個參數都會限制芯片整體的性能。
芯片前沿技術
未來芯片技術會向著如下四個方向發展:
第一,新原理器件。主要有兩種:碳納米管或者石墨烯這類低維材料,它們最大的優勢是電子在其中的傳輸速度比在硅材料當中要快得多;自旋器件,自旋就是電子在順時針或者逆時針自轉,這其實就可以代表0和1。
第二,可重構芯片。芯片內部的電路結構,可以根據軟件進行動態調整,對不同的軟件都力求達到定制化硬件的性能;一顆芯片就可以應對大量不同的場景,就有足夠的銷量來攤平開發成本。
第三,經典芯片和量子計算混合。在未來,基于經典芯片的人工智能EDA軟件,或者是經典加量子混合計算的人工智能EDA都會逐步成熟,給芯片技術帶來前所未有的推動。
第四,類腦芯片。有研究表明,99%的計算時間和能耗都花在了數據的傳輸上,真正用于計算的只有1%;類腦芯片的關鍵點就是模擬人腦行為,存算一體。
總結
芯片技術是一門高精尖技術,芯片產業是當今世界全球化最徹底的產業。作為信息行業的從業者,不管我們從事的是哪方面的工作,都應該了解芯片技術及相關產業,了解芯片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的作用。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讓大家對芯片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以及對芯片產業有一個基本的認識。也歡迎大家分享自己對芯片的認識和理解,我們共同進步。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这些芯片知识,你知多少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