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3)——IPV6
目錄
?
?
?
IPV6地址的表示形式
IPV6地址類型
單播地址
本地鏈路地址
未指定地址
環回地址
兼容地址(內嵌IPv4地址的IPv6地址)
組播地址
指定地址
重點要知道的IPV6和IPV4的報文格式的區別
每個字段的含義
IPv6包頭去掉的部分
如何通過下一個首部來構造報文
分片的實例和路由選擇的實例
分片:
路由選擇:
IPV6過渡技術:
雙協議棧(Dual Stack)
隧道技術(Tunnel):封裝
網絡地址轉換協議 NAT-P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ISATAP基本的概念(如何使用)
重點總結:
?
?
IPV6地址的表示形式
- IPV6地址=前綴+接口標識? ? ? 前綴長度用/XX表示? ? ? ? ? ? ? ? ? e.g:2001:410:0:1::45ff/60
- 前綴:網絡ID
- 接口標識:主記ID,一般64位
IPV6地址類型
IPV6可以分為
?少了廣播,用任播替代,減少了無用主機收到數據的消耗。
- 沒有定義廣播地址,縣里開大會,只同時通知了A村、B村、C村參加就是組播;同時通知了所有的村子參加就是廣播了!
單播地址
本地鏈路地址
單播本地鏈路地址:只能在連接在同一本地鏈路的節點之間使用;?
IPv6本地鏈路地址前綴:FE80::/10
當在一個節點上啟用IPv6時,節點的每個接口自動配置一個本地鏈路地址;
- 本地鏈路地址自動生成方法: 自動將48bit的以太網MAC地址擴展成64bit,再掛在一個 64bit的前綴后面,組成一個IPV6地址
未指定地址
- 全0,表示為 ::/128;
- 僅用于接口沒有分配地址(IP)時作為源地址;
- 在重復地址檢測中出現;
- 含有未指定地址的包不會被轉發
環回地址
- 表示為 ::1/128;
- 表示自己,如同IPv4中的127.0.0.1
兼容地址(內嵌IPv4地址的IPv6地址)
- IPv4兼容IPv6地址:用于IPv4兼容IPv6自動隧道
- IPv4映射IPv6地址:用于IPv6表示IPv4地址
組播地址
指定地址
- FF02::1 ? ? 在本地鏈路范圍內的所有節點 (PC)
- FF02::2 ? ? 在本地鏈路范圍內的所有路由
重點要知道的IPV6和IPV4的報文格式的區別
每個字段的含義
IPv6包頭去掉的部分
- 包頭長度:IPv6包頭為固定長度的40個字節基本包頭和擴展包頭
- 標示、標志和偏移字段:網絡中的中間路由器不再處理分段,只在產生數據包的源節點處理分段
- 包頭校驗和:由鏈路層和傳輸層都有校驗和,對IPv6而言, UDP的校驗和是必需的
- 選項和填充:選項由擴展包頭處理,填充字段也去
IPV6拓展首部的優點:將原來IPV4中的選項部分都放在拓展首部,中間路由器不處理拓展首部(逐跳選項擴展首部除外),大大提高路由器效率
如何通過下一個首部來構造報文
- 解釋:IPV6通過基本首部的下一個首部字段指向擴展首部
- 有效負載是除了基本首部外擴展首部加上TCP/UDP首部和數據部分。
在 RFC 2460 中定義了六種擴展首部: ? 逐跳選項 ? 路由選擇 ? 分片 ? 鑒別 ? 封裝安全有效載荷 ? 目的站選項
?
分片的實例和路由選擇的實例
分片:
IPV6把分片限制為由源站來完成。源站可以采用最小MTU(1280bytes)或者在發送數據之前完成路徑最大傳送單元發現(Path MTU Discobvery)來確定路徑的最小MTU。
若源站分片,則加上分片擴展首部,格式如下:
?
?
源數據中,分為不可分片部分和可分片部分。
- 不可分片部分為IPV6首部,以及中間節點需要處理的擴展首部(源路由選擇 首部 前面的擴展首部)
例如:Hop-by-hop?逐跳首部、源路由選擇擴展首部
- 可分片部分為原分組目的節點處理的擴展首部與上層協議數據包
分片實例:
路由選擇:
作用:指明在到達目的節點之前必須經過的路由節點。
路由選擇擴展首部如下:
剩余路由段從0開始,最大為23;n最大值為23。
?源節點發送分組時,將首部的目的地址字段,設置為地址向量表中的第一個地址。
?該分組一直被轉發,直到到達第一個節點,即目的 地址指定的節點。只有該路由器才檢查源路由選擇 擴展首部,沿途的該路由器之前的路由器都忽略源 路由選擇擴展首部。
路由選擇例子:
解釋:目的地址都是下一跳路由,中間節點通過剩余路由段數知道下一跳路由節點IP。
傳輸過程中,IPv6首部中的目的地址和地址向量表中的地址進行交換
IPV4和IPV6處理路由選擇時的區別:
- IPV4每一個路由器都檢查選項中的路由選擇。
- IPV6只有在IP地址和目的地址字段中的地址一致的時候,才查看處理。
IPV6過渡技術:
目前,成熟的技術主要有以下三種:
下面介紹每一個過渡方式它的優缺點以及基本的原理
雙協議棧(Dual Stack)
設備同時支持IPV4與IPV6協議
隧道技術(Tunnel):封裝
IPv6隧道將IPv6報文封裝在IPv4報文中,穿越IPv4網絡進行通信,它要求隧道兩端的網絡設備能夠支持雙棧協議
隧道技術可分別以第2層或第3層隧道協議為基礎:
PPTP(點對點隧道協議)、L2TP(第二層隧道協議)和L2F(第2層轉發協議)都屬于第2層隧道協議,是將用戶數據封裝在點對點協議(PPP)幀中通過互聯網發送。
IPIP(IP over IP)以及IPSec隧道模式屬于第3層隧道協議,是將IP包封裝在附加的IP包頭中,通過IP網絡傳送。
網絡地址轉換協議 NAT-P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可以類比IPV4中的NAT,詳情:NAT百度百科
不過,NAT是端口多路復用(映射),而NAT-PT是通過NAT-PT網關實現IPV6到IPV4的映射。
實例:
解釋:
ISATAP基本的概念(如何使用)
ISATAP是一種非常容易部署的基于隧道的IPV6過度機制,只需要支持V4/V6雙棧的PC(左)和ISATATP路由器(右)即可實現對IPV6資源的訪問。
?
圖解:
?IANA(The 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互聯網數字分配機構)
分配給ISATAP主機和路由器各自一個接口標識
- 主機是0200:5EFE+原IPV4? ? ? ? ? ? ? ? ? ? ? 圖中是0200:5EFE:1.1.1.1 即0200:5EFE:0101:0101
- 路由器是0000:5EFE+原IPV4? ? ? ? ? ? ? ? ? 圖中是0000:5EFE:2.2.2.2 即0000:5EFE:0202:0202
則原理就是在IPV4中創建一個ISATAP隧道,主機發送請求后,路由將自己的IPV6(全球單播地址)的/64前綴發給主機,使用前綴+”特殊的接口標識“來構造IPV6地址。之后就可以將IPV6資源訪問報文放在IPV4的包中,轉發給ISATAP路由器之后再由ISATAP路由器解封轉,轉發給IPV6目的主機。
重點總結:
① IPv6地址長度128位,支持自動無狀態配置,無廣播地 址,以組播地址替代;
② IPv6數據報采用固定長度、固定格式,長度為40字節; 通過擴展頭來擴充數據報內容。去掉了頭長度、標志、 偏移、校驗和等非必須字段;
③ IPv6過渡技術主要包括雙棧技術、隧道技術和地址轉換 技術,需了解地址轉換技術NAT-PT、ISATAP的基本原 理和過程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TCP/IP(3)——IPV6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php学习笔记】文件系统---制作备忘
- 下一篇: mysql事务处理是悲观锁还是_数据库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