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研究生的早期科研之路(作者:中国人民大学 赵鑫)
文章目錄
- 研究生的早期科研之路
- 1.跨越人生的舒適區
- 2.學習過程必須專業化
- 3.打好基礎才能“騏驥千里”
- 4.善于發現以及跟蹤熱點
- 5.做好“模仿學習”
- 6.集中精力攻堅
- 7.動手去做吧
- 8.加強學術表達與交流
- 9.保持心態平和
- 10.將科研融于生活
- 結尾
研究生的早期科研之路
中國人民大學 趙鑫
1.跨越人生的舒適區
- 本科階段側重基礎學習
- 保研或者考研對于應試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
- 研究生階段則更為關注實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原有的學習方式不一定是最優的方式,需要進行調整和摸索。
收拾心情,重新上路。
2.學習過程必須專業化
科研是一個系統化的學習過程,可能包括閱讀英文原版書籍、學習基礎理論(機器學習)、使用標準規范編寫代碼、使用科學寫作方法攥寫論文等等。每一個環節不應當對標某本教科書某篇論文,而是要對標學術界的標準。
作者建議:
- 初學者一定要真正地學習一兩門頂尖學者開設的視頻課程,從教材、講義以及課后作業都認真完成一遍;
- 研究生一旦發表論文后,能夠創建一個project web page,讓你的所有東西可以復現,接受學術同行的考量。
3.打好基礎才能“騏驥千里”
可以對標一個理想狀態“熟讀論文百篇、白紙推公式、vim寫代碼”,你是否達到了呢?
“高筑墻、廣積糧?!庇写蟾冻稣?#xff0c;才有大回報。
4.善于發現以及跟蹤熱點
對于初學科研的人,不建議盲目追蹤冷門課題。因為,我們的基礎不夠做足夠的探索。相反,熱點問題的討論和基礎很多,可以很好地切入并且空間很大。同樣地,即使一個老的課題,里面可能也有一些新興的熱點,也是值得初學者高度關注的。
5.做好“模仿學習”
- 是否認真讀過幾篇論文的寫作,從標點到用詞是否真的揣摩過作者的意圖?
- 是否用英英詞典查過每個詞的具體意思以及用法?
- 是否定期摘抄一些好的句子?
模仿要深入骨髓、模仿要活靈活現、模仿要適當創新。
6.集中精力攻堅
首先,判斷一下研究領域是否是處于國際學術的熱點。比較簡單的方法是,找到對應的頂級會議,看看每年發表的相關論文(包含大的關鍵字)是否有5-10篇,甚至更多。這是在檢查當前問題是否還有可研究的空間。
其次,判斷所提出的idea在所使用的數據是否合適。研究人員要不斷培養對于數據的敏感性,以便減少對于方法的試錯時間。
長期不出成果時,不要換題目,至少從相關工作、模型設計、代碼設計以及錯誤分析多條途徑不斷檢查、修正和改進。多讀多想多嘗試,持續推動對于這一問題的理解。攻克困難需要持續發力,使自己處于不斷在進步的狀態。
7.動手去做吧
- 堅持讀完若干經典書籍
- 堅持復現若干經典模型的代碼
- 堅持每天不斷閱讀新的論文
- 堅持寫作
- 堅持跑不同的實驗
- 堅持去做錯誤分析
8.加強學術表達與交流
科研工作者有義務讓自己的工作表述是清楚的。論文寫得清楚不清楚,和通用的英語寫作關系不是特別大。英語技巧只會是讓論文讀起來感覺美不美。
- 用詞:不要隨便用一些當前領域文章沒有出現的名詞,不要想當然地用一些自以為正確的單詞
- 邏輯:論文不是堆砌內容,而是要循序漸進引導讀者閱讀。
講報告最忌諱就是自我沉醉。講報告是為了讓聽眾有收益,在作報告之前,要反復問自己,聽的人能聽懂嗎、聽的人能有收獲嗎?這樣,讓自己置身自己的工作之外,才能講好自己的工作。一般來說,20分鐘主要的報告,要講清楚動機、模型以及實驗結論,不要陷入細節講個沒完。
9.保持心態平和
能做好科研的人,一定要相信自己能夠做好。如果沒有這種內在的力量,而要靠其他人的鼓勵來維持心態,可能確實很難做好科研了。
不要盲目攀比論文的多少。要保持一顆平和的心態,不能看到別人在某一個任務上發了很多論文,自己就盲目更換題目追隨。還是要有一個核心的研究目標,不斷地做好規劃,不斷地持續推進。不要因為他人的進步而對自己產生過大的負面壓力,而影響了自己的判斷能力和執行能力。
10.將科研融于生活
結尾
在當前復雜的國際形勢面前,我們科研工作者要有所擔當,至少要有這股決心,要把科研做好,至少把手頭的研究工作做好。一名優秀的研究生,至少應該有兩年為科研奮不顧身的一段經歷。那會是一段美好的回憶,甘之如飴。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笔记】研究生的早期科研之路(作者:中国人民大学 赵鑫)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如何保存为pps自动播放格式ppt模板背
- 下一篇: uip+freemodbus网络通信